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的发展,学校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此,学校申报了省级课题——《农村初中教师抱团发展的校本研究》,希望通过此立项课题的研究来促进教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界定留守儿童与生命教育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留守儿童生命教育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探究了道德建设视阈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问题的主要方式,阐释了农村道德教育对于留守儿童生命教育发展的影响,进而从道德育化、生命育化以及常识培育等方面提出解决留守儿童生命教育问题的道德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抚养、教育和关爱,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文章以近三年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为依据,综述了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提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闽侯县白沙中心小学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省级农村示范小学,"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是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望,"树名校、培名师、育名生"为主旨的"三名工程"是我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缔造名校、成就未来"的生命化教育理念渗透在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借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的劲风,学校的发展已开始步入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5.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陕西省榆林、渭南、安康三地市的农村乡镇初中抽取25个自然班,采用MHT量表,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初中阶段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造成的这种家庭非完整性以及亲子关系的非连续性,使儿童所能享受的关爱度和指导力下降,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三个维度上差异极为显著;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母外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父外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明显差异;而母外留守儿童与父母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异;留守女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留守男童。最后,从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三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校是一所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小学。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留守儿童达186人,占学生总数的37%,且每年按2.5%至3%的速度递增。到目前为止全校共有留守学生203人,占学生总数的41.68%。为了贯彻和落实全国妇联《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学校办起了家长学校,旨在提高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的育人技巧。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家庭入户访谈等方式,在对甘肃省山丹县移民区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农村移民地区留守儿童与普通留守儿童在家庭状况及监护、学习、安全及心理、日常生活及课外活动等六个方面存在差异。留守群体规模大,流动性较强,亲属网络狭小,学习、生活压力较大是移民地区留守儿童在教育问题上呈现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这就造就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而留守女童占据了留守儿童的一半以上。在福建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留守女童已经占相当高比例,她们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农村弱势学生群体。然而已有的研究视角常常忽略留守女童及其问题的特殊性。因此,本课题主要通过对福建省农村留守女孩的抽样调查,对留守女孩的教育环境、心理健康、青春期健康教育等问题及原因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力图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分析农村留守女孩问题所在,并试图提出有效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不同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道德成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有四种教养方式--隔代教育、寄养教育、寄宿教育和自我教育.不同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道德的成长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道德成长问题提出了可行性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们民族教育理论宝库中十分可贵的遗产时代在进步,学校顺应教育发展需求努力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针对教育现状,有效提出"三生教育"的德育教育框架与概念:"生命教育",让每一位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制度安排的相对滞后,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背后,是被迫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亲情沟通,相当多的留守儿童迷恋媒介交流,特别是电视和网络媒体。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表明,电视和网络在留守儿童生活中并未起到提供信息、增长见识的工具性作用,而仅仅扮演了提供精神慰藉的角色。在当今媒介化社会,当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对留守儿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就成为一项迫切而现实的课题。对留守儿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路与方法包括: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媒介素养;尝试在农村中小学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通过宣传和动员,吸纳社会力量参与。  相似文献   

12.
基于湖南省"十县百村千户"调查资料,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研究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现状。据此,提出应通过重构中国特色的亲权伦理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强化家长责任意识和家庭教育职能,制订约束性政策等来实施家庭教育补偿机制;通过加强社区(村)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建设,建立健全村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体系,以乡规民约的方式推行农村儿童监护人监督制度,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社区成长环境,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等,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来实施社会教育补偿机制;大力发展农村托幼事业,全面实行农村留守儿童登记制度,建立家长、学校、社会间畅通的联络机制,建立乡(镇)心理咨询辅导站,全面提升初级中学寄宿制规模和管理水平等,通过学校教育的补偿性措施体系构建学校教育补偿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我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从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入手,分析在父母监护缺位下,留守儿童的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发展权受损的具体状况;提出通过改变城乡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并不断完善我国保护儿童的相关法律等路径解决留守儿童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近几年来已经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我国现有留守儿童5 800万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迫切性非常突出。以黑龙江省桦川县苏家店镇农村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性,深入探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根本的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寻求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合肥市长丰、肥东和肥西三县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发现78.6%的农村留守儿童倾向于流向城市发展。通过对这种倾向的初步探讨和分析,提出在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应引导农村留守儿童转变观念、多元化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除了强化家庭功能,外出父母多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情感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外,还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归因和出路进行研究.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受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制约、部份农村家长重养轻教和学校教育单一,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数量多、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受阻和身心健康堪忧等社会难题,可能会影响社会和谐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要认真履职,家长要主动担责,学校要积极跟进,社会要广泛响应.要通过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共享蓝天"和"绿色通道"三大工程,推广校园关爱行动、"代理家长制"和社会爱心行动三大成功经验,构建经费、制度和监护三大保障体系,争取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公平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8.
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教育关注的新阶段。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在实践领域得到了较大关注和发展,但难以有效的为留守儿童权益保障服务,根本原因在于构建理念、社会环境、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存在困境。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需要尊重和保障留守儿童基本权益,充分利用农村地区各种教育本土资源,以及建立共同参与的教育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将儿童保护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纳入国家行动议题,意味着国家将着力防治严重危害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权益的性侵害问题。从国际经验和国内政策导向来看,儿童性侵害防治的首要策略是预防。在此背景下,从儿童性侵害一般防治视角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预防教育议题极有意义。在整合Jones团队"整合性系统模型"和Finkelhor"四先决条件模型"的理论内核前提下,建构了以儿童和性侵犯者之间"侵犯关系"为基点并融合我国文化传统的"整合性解释模型"用以解释我国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的社会成因。基于生态系统和"差序格局"视角,构建了以儿童和(潜在)儿童性侵犯者为双圆心的"双线多层"儿童性侵害预防教育和干预网络模型,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提出相应的预防教育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曹现桢 《新天地》2011,(12):39-39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我校自1998年8月开始设“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我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理论学习,随后就着手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的教学实验工作。十多年来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全面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