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 ;教师的观念对学生素质培养有深刻影响。教师素质的提高 ,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保证 ;教师要不断捕捉时代信息 ,把新东西传授给学生 ,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2.
要切实提高当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进一步准确地把握其职责,并在此基础上踏踏实实地履行。当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其职责的把握应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要把握当代教师职责之一般的、普遍的规定;其二要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殊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履行职责时,一定要关注到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样态,学生的生活世界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归宿。  相似文献   

3.
以世纪交替的视野,探寻精神提升之路,涵养现代灵魂,发挥心理教育的向导和动力作用,已成为当代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作为心灵世界的耕耘者,要热爱学生,更要关怀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怀学生精神生活的质量和精神的成长与发展,成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  相似文献   

4.
弗莱雷的教育解放观要克服存储式教育的弊端,消除教师的权威,使学生作为主体,与教师联合创生知识,恢复师生正常的人性。朗西埃的教育解放认为学生无需被告知关于他们存在状态的真理,教育解放是师生在智力平等的前提下去感悟平等。比斯塔认为二者皆偏执于一端,无法真正实现解放。他在反思二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解放观,即作为开端和开端者的学生,既要被教师教,又要被真理教,不断敞开其存在的无限可能性,达到主体性的不断完善,使学生以成熟的方式存在于世界。这一教育解放观基于教师和真理,朝向世界与他者,克服了解放观念的现代逻辑的矛盾性,超越了弗莱雷和朗西埃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仙游县郊尾中心小学系"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学校.我校始终以"生命化"的教育理念开展、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所有的教学行为都要回到学生是否幸福这个基础上"、"所有的学校管理都要回到教师是否幸福这个基础上",这是教育价值的最终皈依.而学校管理中的教师评价制度直接关系着教师并最终影响着学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践行"尊重的教育"理念,不仅需要将其内化为教师个体的教育理念,同时也需要建设以"尊重"为价值旨归的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是践行"尊重的教育"理念不可或缺的一环,基于"尊重"的学制,"尊重的教育"理念才是有力量的.建设"尊重"的学制要围绕三个关键的节点展开:学生、教师、学校.  相似文献   

7.
宋建东 《新天地》2011,(6):68-69
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而全面的教育质量不仅指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认知水平,还应该包括学生一生发展所应具备的各种素质,包括自主发展的动力、持续发展的能力等,即教育要塑造学生美好的人生,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幸福奠基。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有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而教师素质提高的不竭源泉不仪来自于外部的压力,更来自予教师内心深处对不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渴望与追求,即教师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赵文锐  赵文荣 《新天地》2011,(9):104-104
小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是在教师的教育下,学生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或等待领取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自身积极地、全面地开展内部认知心理活动,主动获取知识,为今后终身学习,不断认识客观世界奠定扎实的学习基础,同时形成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因此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要注意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始终贯穿积极的情感态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师生的"教"与"学"产生最大的教育力量和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情感教育,首先要不断完善自我,师德高尚,知识渊博;其次爱生如子;再次是尊重、赞赏学生。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教师坚持以大学生发展为本,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仍存在许多不足:如忽视教育完善个人需要的价值;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在教学方式上"重教师灌输,轻师生对话";师生间疏于交往甚至无交往.学校要唤起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意识,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师生交往、为人师表等过程中对学生给予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对"爱是教育的灵魂"学界已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一个真正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胸中有爱,有教育爱。然而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爱却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博爱—真爱—正爱。教育爱形式的不断变化也表明了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并运用自己的爱使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与"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话"既表示"意义传播(meaning spreading)",也意味着(思想)解放.真正的对话,其结果是要激发一种突变,生成一种新的东西.创新教育要通过"对话"不断捕捉学生创造的潜力,促使学生潜能的实现,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智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对话"是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话能够激起学生思考问题,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话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对话,注重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在对其他学生解释自己思维过程中分享科学创造的结,通过辩论、解释,促进学生对科学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过程中 ,学生的地位有两重性。一方面 ,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认识着客观世界的人 ;另一方面 ,又是被认识、被塑造的对象。要实施创新教育 ,一方面要处理好学生的客体地位 ,根本在于教师的创新精神 ;另一方面 ,要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在创新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师院校通识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把学生培养成有全面知识、广阔视野和完整人格的"有教养"的人。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都对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高师院校通识教育的缺失已成为影响教师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正确认识通识教育的哲学内涵,制定全面的通识教育计划,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提高高师院校师资队伍质量等途径,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高师院校的师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环境要求高职教师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在依靠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共同营造利于创新的成才环境;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高技能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报告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但要宣传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且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师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起码要在3个方面下工夫确立学生主体观念,挖掘学生的"生产潜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知识教育学生;提高服务意识,为学生的合法利益着想,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17.
周颖  强利军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0):115-117
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师资是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核心。而我国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师资数量严重匮乏,尤其是专职教师严重不足;质量普遍不高,缺乏高素质的实践型、专业型教师。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应采取有效对策:一要内培外引,但以校内教师培养为主;二要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创业师资队伍;三要专兼结合,扩大创业教育师资阵营;四要充分利用各种力量,筹建一支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8.
吴武典、冯观富、胡金枝等台湾教育专家的感人事迹启示人们,真正的师者,以身载道,道在自身。这样的人,人在哪里,教育在那里。教育,作为人的教育,必须透过创造性和示范性的生命活力来激发,传播真善美,才能让学生的知情意得到和谐发展。教师教育之根本,在于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要正确处理术与道的关系。术是末,道是本,以道驭术,术便是仁术。在科学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教师教育要重视"术",但又不能停留在"术"的层面,还必须进入到"道"的境界,坚守"传道、授业和解惑"之统一,道术并举,互相促进,才能回归教师教育之本真,避免"没有灵魂的卓越"。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日本不断推进教师教育改革,以适应其以培养学生"生存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改革的需要。日本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包括:在目标上适应时代要求确立教师教育目标;在管理制度上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弹性教师资格更新制度;在课程设置上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在培训机构上以大学为依托开展教师教育。日本教师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在于:确立教师教育目标应体现时代特点;教师资格管理应由终身制向更新制转变;完善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一直贯穿着一种教育的生命哲学。杜威把教育看作是有生命的,并且把每个受教育者都看成一个有生命的、不断成长的、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他提出教育要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的规律,为生命的成长提供保障。杜威教育生命哲学启示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生命存在和每个生命的差异性。探索教育的生命真谛应该从教师入手,培养教师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感,增强对教师发展的生命关怀,摆脱传统的师生角色,探索师生之间最真诚的、具有生命关怀的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