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夏津县第二实验小学于2010年奠基,由政府投资6983万元兴建,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33200多平方米。是一所高标准、高起点、现代化小学。学校以"乐·雅"为办学核心理念,以"扬快乐之帆,启幸福之航"为办学宗旨,以构建"快乐怡情幸福盈心的和雅学园"为发展愿景,努力培育快乐文雅、富有个性的阳光少年。学校先后获得的荣誉称号有:"全国基层家长示范学校"、"山东省学校文化重点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桃园小学地处德州市平原县,历史文化悠久,地域特色鲜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在这里交融,散发出古朴、灵动之气。在德州市美丽校园工程启动之际,桃园小学的校领导班子高瞻远瞩,决定全面导入SIS学校品牌文化系统,提出了"大爱善润"的核心理念。大爱是对人发自内心的自觉之爱,是一种道德精神,在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特别是在以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为代表的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无不闪烁着大爱精神元素的光芒。桃园小学将"大爱善润"的理念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体师生携手演绎出了一曲爱的教育乐章。  相似文献   

3.
正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南麻小学是一所初具教育现代化特质的普通农村小学。钟灵毓秀的丝绸文化、淳朴厚重的地域民风孕育南小人勤勉、善良、执着的美好品质,凝成积极有为、奋发向上的南小精神。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落实区局提出的"校园  相似文献   

4.
好的理论与实践源自积极的学校文化假设。这些假设是文化的核心,是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灵魂,它们影响并决定着学校的意义网络,成为了学校教育实践的基础。优质学校优在文化,它有着一套新的学生假设、教师角色、教育活动以及理论与实践之关系的假设。积极的信念是引领学校不断走向卓越的“幽灵”。  相似文献   

5.
正镇江市中华路小学坐落在名城镇江之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是一所既有八十多年历史又具现代气息的学校。始名私立达仁小学,建于1928年,曾被誉为镇江"四大名校"之一。1956年,改为公办中华路小学。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学校的建设发展,2000年把学校"三址合一"改扩建工程作为镇江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2002年3月新校舍竣工,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百姓拍手称赞。学校以"成就师生幸福人生"为办学理念,围绕"让每位孩子享受诗意的童年"这一教育观,从引领诗意理念、营造诗意环境、实施诗意管理、培塑诗意教师、打造诗意课堂、建设诗意课程等方面架构起诗意教育文化的基本框架,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丰富教育文化的内涵,倾力  相似文献   

6.
正龙江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一所奋进的学校,也是力学教育集团内唯一的小班化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南京市小班化示范校"、"南京市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南京市书香校园"、"园林学校"等,学校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国际生态学校",授予绿旗嘉奖。(图1)在与专家的互动中,学校把"乐活"的理念融入到了学校教育中。学校对"乐活教育"的理解是: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健康、快乐、力学、永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校文化进入学校的管理研究层面是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两个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苏州中学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的实证研究法进行分析,找出学校文化对学校管理的影响途径以及学校文化所具有的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一种精髓和灵魂,是激发活力的源泉,是源于历史、基于现实、引领未来的气质禀赋和核心理念,它对学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等产生深远影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只有科学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的学校文化,才是学校管理的至高境界。溯"港"之本源,锁定文化"场"每一个地方都负载着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它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正太湖,烟波浩渺,无锡,钟灵毓秀,合着太湖新城建设和滨湖区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历史步伐,一所崭新的小学诞生了,她就是无锡市太湖实验小学。新校成立于2010年8月,由近百年办学历史的巡塘小学、周潭小学、龙渚小学整合而成。三年多来,太湖教育人呕心沥血建新校、立体制、育文化、抓养成、提质量、创特色,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在滨湖教育崭露头角。2011年12月,通过创建,高标准建成了"无锡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学校植根于三所老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肥沃的文化土壤之中,吴越文化的深厚底蕴浸润着实小学子。学校确立了"建人文校园,塑志雅新人"的办学目标,以"志雅"为校训和育人理念,培养学生从小立志做一个高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建设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当前高校文化建设不仅存在理念上的问题,而且还存在无"主"兼无"序"的问题。因此,必须理清高校文化发展的轨迹,在传承历史中,不断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必须以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为统领,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构;必须化学校文化为内在的教育资源,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学校文化培育。  相似文献   

11.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7(11):F0004-F0004
福建省龙岩市溪南小学创建于1802年春,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而叉富有时代气息的城区小学。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龙津河畔,占地面积19.2亩,建筑面积9204平方米,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学校现有教学班34个,学生2018名,教职工104人。  相似文献   

12.
和亲是指两个不同民族政权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出于"为我所用"之目的所进行的联姻。和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汇聚农耕文化、游牧文化、草原文化、渔猎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形成的一种新的独特文化。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集中展示中国古代历史上和亲文化的丰富内容,突出"和亲、和平、和睦、和谐"主题,是一项重大文化工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建好"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一是应对"和亲文化"概念作出清晰界定,对中国古代和亲文化做一说明;二是补齐相关内容,使其成为齐全、完整的"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三是深入研究和亲问题,大力弘扬和亲文化;四是推进和亲文化走向世界,丰富人类文明内涵。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绝不是"体育教学过程"可以替代的,它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是由其基本属性所决定的。而体育文化基本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传统与现代体育思想及文化的不断碰撞和整合与时俱进的,适时认清其属性是我们成功开展体育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宝应县实验小学创办于1903年,建校百年来,文化积淀丰厚。学校以"银杏精神"为统领,以"培名师、育英才、创特色"为办学目标,以"让每一片树叶都美丽"为育人宗旨,坚定不渝地走素质教育之路,办学业绩令人瞩目。先后荣获"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模范学校"、"全国少先队红旗人队"、"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江苏省青年文明号"、"省足球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扬州市文明单位"、"市优秀教科研样本校"等众多称号。  相似文献   

15.
正上杭县临江城东小学创办于1919年,原名"求是小学",抗日战争时期更名为"城东小学",目前为福建省级示范小学。近年来,学校坚持"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的办学宗旨,持久深入开展了"传承客家文化,打造书香校园"创建特色学校的主题活动,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下面笔者就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谈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 ,如何深入理解学校本质的内涵值得研究。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 ,分别从学校文化的关系、学校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在校长、教师、学生互动发展中构建学校文化共同体三方面论述了学校是校长、教师、学生互动发展的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正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其中又以教师文化为核心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其中又以教师文化为核心。如果一个学校营造出了教师发展的浓厚氛围,教师具有强烈的发展动力和明确的发展目标,那么这所学校一定会充满活力,生机盎然。近年来,我校通过"三引领"实践和探索教师文化建设的路径。价值引领:提升教师精神境界的高度精神是灵魂,人不能没有精神。为了逐步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形成学校教  相似文献   

18.
学生反文化现象是指存在于学生文化中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它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是与学校倡导的主导价值(包括形式上的与实质上的主导价值)相悖的。学生反文化现象的流行,既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实现,也阻碍着学校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更不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学生文化中的反文化现象对于构建健康、积极、和谐的学校文化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优质学校建构的取向、模式与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优质学校是一个逐步改进和创造的过程,其根本旨归在于创建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校教育模式.以往的学校改进的路径有两条:一是"理论先行,实践推广"的模式;二是"实践探索,总结提升"的模式.这两条路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陷.我们试图探寻学校发展的另一种模式:走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行动研究的道路,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建构学校发展的策略.这一过程所追求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校文化的重建;二是学校教师能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存在忽视数学文化的现象 最近,我县小学数学教研员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调研的内容之一就是对6所农村学校四年级学生对著名的“高斯算法”的了解情况进行测试。测试题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