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金烨 《成才与就业》2011,(17):35-35
英国作家萨克莱曾经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对于职场人而言,好的工作习惯是事业成功的保障。下面是职业指导专家列举的几种好习惯,看看你具备了几条  相似文献   

2.
正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孟子云:"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可谓纯良,人的行为习惯可以反映一个人品性。笔者认为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应从幼儿阶段抓起。有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然而,人的各种习  相似文献   

3.
叶美满 《新天地》2011,(11):219-219
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成也性格,败也性格。好性格成就你的一生,坏性格毁掉你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正谚语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反复训练,逐步养成的。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则可以内化为积极的心理定势,形成优良品德,构筑起人格的长城,使人终身受益。个人认为,不妨设计"一刻钟"德育活动作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突破口。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签下"肖志军"三个字,就可以挽救妻儿的两条命。但他没签,悲剧就此发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肖志军对人的极端不信任,是一种根植于骨髓的习惯,即使面对妻儿的生死抉择,都无法撼动。威廉·詹姆士还说: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拒签"悲剧在表面看来,只能说是肖志军的性格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人人都渴望成功,都追求成功,那么,什么是成功?有人说成功就是被肯定,也有人说成功就是取得骄人的成绩,更有人说成功就是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很高的社会地位等等。不同的人对成功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阐释。在我看来,成功就是走过一段历程,走向美梦成真。 跨出成功第一步则是需要我们有积极的思想观念,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即:思想——行为——习惯——性格——命运。人的思想产生人的行为,行为坚持下去便养成人的习惯,习惯再保持下去则形成人的性格,而性格最终影响甚至决定人的命运。那么,积极的思想产生积极的行为,积极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导致良好的性格,好的性格造就好的命运,即成功。反之,消极的思想产生消极的行为,养成不良的习惯,形成不好的性格,从而大都导致坏的命运即失败。所以,成功与失败,主要的不是看运气,更不是看条件和背景,关键在于人的思想观念。积极的思想观念引导人走向成功;而消极的思想观念导致人走向失败。明白了以上五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便可以看到积极思想观念在成功与否的问题上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田世蓉 《新天地》2011,(5):51-51
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局性,习惯之为常。”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正如培根所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正确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功课、发展才智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其自身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开始显露和张扬,此时,正需要我们对他们的习惯进行校正和培养,养成一种有兹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8.
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行动收获习惯;习惯收获性格;性格收获命运".的确,习惯不仅影响学习成绩,甚至可以决定人的一生.这正如培根在<论人生>中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幼年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  相似文献   

9.
又是一年“两会”召开之际,对于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百姓有些啥念想?他们最关心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正是政府着力解决的民生问题。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倾听——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通过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以达到学好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中小学生,有不少只要看到语文老师抱着作文本走进教室,他们就会皱着眉毛,哭丧着脸。语文老师此时心里的难受也不亚于他们。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作文教学为何如此艰难呢?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激发出来,写作的热情没能持续保持,没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笔者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就持续保持写作热情,有效提高写作水平方面进行了探索,有一些粗浅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能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后,引起了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都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学生的学习习惯相应也发生了变化。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下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各种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正>这些年,我很在意整理身边的物件,譬如时刻保持鞋架的整洁或是书架的井然。我无洁癖,也不是没事找事,而是刻意为之。因为,深知成功之难,挫折时时躲在镜子的死角或侧翼。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细节,善待它,就能成为阳光或氧气滋润自己,让心沉下来、慢下来、静下来,令自己保有一颗恒心,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去坚持做一件事。亚里士多德说过:是我们的习惯造就了我们。卓越不是一次行为,而是一种习惯。是的,只有当坚持变成  相似文献   

14.
“实习经验到底有用吗”、“实习太无聊了,整天坐在那儿无所事事”、“实习说穿了就是白相”……经常听到不少同学抱怨实习“没劲”、“无聊”透顶了,可为了今后有一份“漂亮”的履历,他们又纷纷表示:“没办法,还是硬着头皮继续干吧。”难道实习是一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吗?“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人生。”对于即将踏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其实实习的“快乐指数”完全是由自己决定的,淡而无味不应是它的真正味道。  相似文献   

15.
民族习惯和习俗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并且以少数民族为主的省区,民族习惯和习俗对少数民族的行为具有较大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少数民族生活在习惯和习俗的世界里,特别农村居民受习惯、习俗的影响更大,民族习惯、习俗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居住、饮食、衣着等行为。以贵州农村居民为研究样本,采用1978年至2009年的统计资料,运用消费习惯模型,对农村居民饮食、居住、衣着、交通通讯、教育及文化娱乐、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等消费行为进行了计量研究,农村居民的消费主要受滞后一期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两个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主要是养成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康·德·乌申斯基讲:“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赋的倾向性以及从生活中获得的信念与习惯形成的。”英国著名教育家洛格补充地写道:“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我们将三段至理名言联系起来思考,得到深刻的启示:第一,我们要把养成学生良好习惯,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第二,习惯就是把信念变成习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都曾与一种工作非常出色但有着严重性格缺陷的人共过事,这些缺陷使人觉得很难与他们相处,限制了工作效果,往往导致事业失败。用我们曾与之共事的一位高级管理人员的话说,这样的人是“95%的辉煌成就加5%的祸患。” 我们把这种破坏性的行为模式称为“坏习惯”,它指的是一些根深蒂固的心理缺陷。换言之,我们不是用这个术语来描述吸烟那种不由自主的行为,也不是把它用于那些间或欺侮同事、同自我怀疑作斗争,或迫使自己拼命工作的人。世上没有完人,我们都在全力对付一些不好的事物,都会出错。我们是用这个术语来谈论其心理构造会变成问题行为的那些雇员。他们的“坏习惯”是他们性格的  相似文献   

18.
盛夏的一天,当我走进鞍山市铁东区钢都小学教学楼时,顿感新奇与疑惑,我怀疑自己是走进了博物馆。走廊的一长排陈列桌上,摆放着各式徽章、证书、钱币、钟表、邮票、信封……使我目不暇接,看得我眼花缭乱。而这些展品的主人,都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他们为何来到校园里展出自己的收藏品?我得问问——  相似文献   

19.
杜威反对把习惯等同于经过反复训练形成的自动化行为方式,提出习惯具有理智和情感的倾向,可塑性和"真环境"是习惯养成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等观点.其习惯论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了如下启示:理智控制,情感协调是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保证;在生活中,因材施教是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方式;利用、改造、摒弃本能习惯,培养理性习惯是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任务等.  相似文献   

20.
论作为事实性的习惯权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惯权利是一种事实性权利,它的事实性在于以行为事实为存在载体,通过人们不断重复的行为事实来阐释.一是习惯权利以行为事实为其载体;二是习惯权利在社会层面上对特定群体成员产生着事实上的有效性;三是习惯权利通过行为事实所产生的惯性约束力而具有事实规范力;四是习惯权利的事实性价值就是在生活上它对于特定群体的有用性与满足.另外,习惯权利的事实性具有方法论意义与法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