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关于美本身,我能够知道什么?”这是一个具有先验批判性质的话题。它首先要回答的是审美主体能够有何种“先验审美认识图式”。这个图式的纯洁程度决定着人们是否可以和对象世界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审美联系。这个具有先验性质的问题,只能从对各种“经验审美认识图式”的逻辑批判中,尤其是对美学史上具有主流性质的理性审美图式与伦理审美图式的批判中获得。只有完成了审美意识的本体论决断,即从先验分析角度建构出审美图式与伦理图式、理性图式的基本区别,才能保证审美叙述在逻辑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张玉能 《云梦学刊》2012,33(3):88-96
审美潜意识是人类深层审美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人类文化结晶在社会实践中的内化和积淀。它的结构主要是三个层次:1.内在表象世界。2.审美图式。(优美图式,崇高图式,滑稽图式,幽默图式,美的图式,丑的图式;形体图式,色彩图式;节奏图式,旋律图式……)3.审美意象。审美潜意识的“内在表象世界——各类审美图式——审美意象”结构形成了人类审美活动的规律性空间。  相似文献   

3.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认识论范畴内提出了图式理论,用以协调感性与知性;同时,康德在其关学中也运用了图式概念,这一点却很少为人们所重视.康德美学中的图式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协调功能,二是典范功能.图式作为一个重要的认识论和美学范畴,为我们考察康德及其之后的美学和艺术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瞿明刚 《江淮论坛》2004,(4):143-147
中国哲学的阴阳五行观念建构了涵容天———地———人系统的宇宙图式。宇宙图式是中国人对自然事物与人类生命的体验的哲学表达,中国文学的时间悲情则是中国人对自然事物与人类生命的审美体验的文学表达。宇宙图式是时间悲情的哲学背景,时间悲情是宇宙图式的美学翻版。  相似文献   

5.
《太一生水》篇的宇宙图式及其文化哲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东栓 《齐鲁学刊》2001,26(4):72-79
“太一生水”的宇宙化生图式是一个既有类分又有互渗交合性的图式。图式分为“反辅”和“相辅”两个化生层次,在寻找到宇宙的绝对起点后,则主要运用了类比互渗的思维建立起结构与化生机制,是在扬弃宗教巫术文化的世界观和吸纳阴阳五行的宇宙观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更具理性化、哲学化的宇宙化生图式,对道家哲学和宇宙论产生了深刻的文化哲学精神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贾玮 《东岳论丛》2011,32(7):79-82
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身体图式"理论被我们视为超越认识论美学局限的理想支点:在批判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基础上,梅洛-庞蒂拓展了康德"图式"、胡塞尔的"身体意向"等理论,论证说明"身体"作为源初意向性所在,决定着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体认。对于美学研究而言,"身体图式"理论不但有助于解决"感性与理性如何统一"等疑难,而且为我们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图式理论与语用失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图式理论,从英语学习者语用图式知识不足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他们在英语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了构建和扩充英语学习者语用图式知识的可行措施;同时提出帮助英语学习者减少语用失误、提高语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语用学翻译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文雄 《学术论坛》2006,(3):190-193
中国传统的译论折射出哲学、美学与翻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综观中国翻译美学与语用学翻译美学的哲学-美学思想,探索语用学翻译美学的审美主体和客体、审美的认知图式与审美再现原则、文化美学与文化传真、灵感翻译美学、语用学翻译美学综观,提出中国语用学翻译美学走向动态的理性的语用意义、语用价值与语用美学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的美学趋向中,审美经验的迁转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重要现象。传统美学中的那种以“审美无利害”为经典命题的自律论已在大众传媒和视觉文化的背景中遭到了广泛的解构。如果说人们对原来的艺术品是以“韵味”为主要的审美经验,而现在则是以“震惊”为其主要的审美经验;对于以往的那种脱离了人的身体感的抽象审美意识而言,身体介入成为当今审美经验的普遍方式;传统美学追求整体的形式感,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而电子媒体的图像,则给人以“超真实”的幻像。审美经验研究取代了美的本质的追问,同时,审美经验自身的迁转是美学转向的一个重要态势。  相似文献   

10.
在符码性质与符码组合层面讨论柳宗元愁苦愤懑情感的意象化,解析其流寓诗文创作的隐喻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承载柳宗元隐喻思维的意象图式可大致分为两个大类。第一类是源域与目标域只存在一组对应关系的单质意象图式,这个类别包含三种隐喻建构方式:一是基于自己的审美情趣与流寓心理,选择带有民族印记、积淀着历史文化的“表象”以构建意象图式;二是在传统隐喻结构上添加语码,赋予已有意象图式新的隐喻功能;三是进行个人化的“表象赋值”,在特定语境中自然生成单质意象图式。单质意象图式在柳宗元的流寓文学创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第二类是源域与目标域之间至少存在两组对应关系的化合意象图式,这个类别包含两种隐喻建构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采用古代典籍中的人和事作为“表象”,通过化用、截取、转喻、串连、融汇等方式,建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域(子集)的隐喻结构。第二种方式是利用“表象”的复杂属性作为映射源,构建源域与目标域存在多组对应关系的隐喻结构。化合意象图式能够高效阐释柳宗元特殊而复杂的流寓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