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房功利 《东岳论丛》2004,25(1):147-153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进行的第一次保家卫国的国防之战,它不仅凸现了新中国谋虑现代国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其战争实践加深了新中国领导人对现代局部战争规律的认识和现代战争条件下国防建设的思考。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到50年代中期,以"积极防御"国防战略方针的提出为标志,我国形成了建国初期比较完备的国防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2.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规模和发展水平,对推动和发展国民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疆铁路,地处正在开发中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铁路的建设与发展,对繁荣地区经济,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西北国防、实现中央开发西部的战略部署,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新疆经济建设及既有铁路现状新疆拥有全国六分之一的土地,1529万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法律对策周梁云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立场,也是有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着眼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促进全国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4.
谭炳华 《学术论坛》2007,30(7):48-53
近现代中国历史环境与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人才组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极端复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难曲折锻造了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信仰,是这一领导集体成为坚强团结战斗堡垒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精神基础;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时局特点,促成了这一领导集体的最佳组合、军政才能突出、高度巩固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国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卫国护家之铮铮铁律。毛泽东国防思想主要表现在其对国防战略、国防实质、三化建设、国防与经济关系、国防后备力量与国防科技建设等方面的深刻阐释。这些思想对建设我国当代国防有重要启示,即卫国护家是国防第一要务,党指挥枪是稳固国防之基,积极防御策略,条件许可时打一场必要的局部战争,以及辩证处理韬光养晦与敢于亮剑之关系等。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今天,只有在坚持毛泽东国防思想指导下捍卫国防,才有可能在遭受战争威胁时做到进退有度,以强大国防气场御敌于国门之外,达于不战而屈人之兵。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诗学的先驱.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近现代之交诗学转型的重要历史时刻,如何在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诗学的碰撞与融合之中再造中国现代诗学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诗学的一个核心主题.19世纪中后叶的文学革命已经开启了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诗学转型,而深厚的中西学术素养,毕生以学术为己任的执着追求,使王国维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近现代之交包括诗学在内的现代学术转型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7.
广西铁路以柳州铁路局所辖之铁路设施为主体,不论对广西,还是全国的国民经济、国防战略,以及政治、文化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回顾广西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一、纸上谈兵──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中空喊五十年未能铺成一根铁轨铁路的萌芽最早可朔源到古希腊时代,而真正的铁路交通应是1829年英国司梯文生在曼彻斯特试制成功的“乐克德”车之后,才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列火车,也就开始了铁路交通的真正历史。大约过了半个世纪,铁路才在文明古国──中国出现。1874年,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出现了,但…  相似文献   

8.
姚选民 《船山学刊》2014,(4):94-100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实现需要文化方面条件或文化结构条件的支撑。雷锋精神作为相较于中国传统文化之社会主义新文化因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资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之文化结构条件中的重要一环。雷锋精神于当代中国这一新的历史时空中出场,不仅有雷锋同志之思想行为或雷锋同志之精神上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而且有近现代中国之国际时局巨变这一大历史视野下的历史必然性。雷锋精神的生命力正奠基于它出场的这种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国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在长期国防斗争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社会主义国防文化.它的生成蕴含着与我国国防特殊使命任务相契合的精神内涵,内在表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呈现出革命性、斗争性、正义性、创造性等品格特征.新中国国防文化内存的精神之魂和留存的物态文化资源,为新征程上加快国...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开始以后的中国历史,过去使用过各种不同的名称,如中国近世史、中国近百年史、中国近代史等,也有称作中国现代史的。近世史这一名称,是因袭西方资产阶级史学界划分世界史而来的。梁启超在“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一文中写道:“泰西史家,分数千年之历史为上世、中世、近世三期。所谓近世史者,大率自十五世纪之下半以至今日(按此文作于1902年——引者)也”。在另一文中他又以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对比地说:“合世界史通观之,上世史时代之学术思想,我中华第一也;中世史时代之学术思想,我中华第一也;惟近世时代,则相形之下,吾汗颜矣,虽然近世史之前途,  相似文献   

11.
方海兴 《天府新论》2008,1(3):116-120
建国前后,党和政府组织军民对因战争破坏等因素而致极其残破的原有铁路进行了彻底修复.鉴于解放战争之急需,先是进行临时抢修,继以补强.对原有铁路的修复,支援了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奠定了新中国铁道建设正规化的基础,也对建国初期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屯垦戍边,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开发边疆、巩固国防的一项重要国策。西域的屯垦戍边可追溯到2000年以前的汉代。两汉统一西域的过程,是在西域发展屯垦的过程,而屯垦又反过来促进了两汉统一西域大业的完成。屯垦不仅促进和巩固了祖国统一,而且在实边戍边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几千年的西部开发史:“屯田兴,边境宁,屯田废,边境乱。”  相似文献   

13.
简评清末商办铁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商办铁路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2 0世纪初 ,民族危难空前严重 ,朝野上下急思振兴之策 ,收回路权以及组织公司、筹款筑路蔚然成风。商办铁路作为清末民族救亡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许多方面引起史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实现,关系到祖国的统一、国防的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加强和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唯有如此,中国梦的实现才能获得力量之源,才有根本保证,各民族才能共享美好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公路,是近现代交通的基础设施之一。公路的有无或者多寡,是近现代社会中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它对社会经济及各方面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自古以来交通梗塞、经济落后,向被世人视为穷乡僻壤,且有“山国”之称。广西之有公路问世,乃是民国时期的事情。在此之前,广西既无铁路也无公路,桂人不知火车、汽车为何物。民国时期广西不仅开创了有公路的历史,而且公路建设的成就还比较显著。有一段时间,广西修筑的公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7,(8):5-11
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在世界发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处于由大向强发展关键阶段的时代条件下,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的问题,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这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深刻认识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掌握精髓要义,明确实践要求,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牢固确立其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是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满铁对中国,特别是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为世所罕见,远非仅限于铁路方面,但是,铁路确是满铁“经营满洲”的大动脉。从1906年到1945年,在这将近四十年的漫长岁月里,满铁广泛从事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侵略活动,都是在霸占中国铁路的基础上,以“经营铁路”为幌子进行的。本卷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日本帝国主义以满  相似文献   

18.
铁路在中国兴建之后,作为一种新式交通工具促进了人口流动。铁路是近代向南北移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因铁路之兴建,大批外国侨民移入中国;在救助灾民、难民方面,铁路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自身修筑也吸纳了大量人口,我们要充分肯定铁路在促进人口流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作为“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使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兴衰变化而能保持蓬勃生机与活力的一股伟大的凝聚力;是一面能够最广泛地召唤起中国人民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强大而献身的伟大旗帜。 爱国主义属于历史的范畴,在各种不同的历史阶段的经济与政治条件下,会产生具有不同历史内容的爱国主义。从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来看,爱国主义按性质可以分为新民主主义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新民主主义的爱国主义的历史内容简言之就是拯救中华,即推翻三座大山,争得民  相似文献   

20.
朱从兵 《学术论坛》2005,2(1):128-134
孙中山的铁路规划思想包括他对中国铁路系统的宏观规划原则、具体线路规划原则和规划实施原则的思考,显示出一定的层次性.其中,"尤当先以沟通极不交通之干路为重要"的线路规划原则,是其铁路规划思想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颇为自得的"铁路经济之新原则".其铁路规划理论原则的理想性与规划实施原则的务实性,反映了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