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否定之否定规律适合于事物自我完善的运动,是事物自我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不能作为事物发展的最普遍的规律,事物发展的最普遍规律是通过发展的多样性表现出来的一物对它物的否定。发展是一个从纵向来看由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过程,从横向来看则是由点到面的辐射过程。只要是有利于事物向有序化、复杂化方向的运动都是发展。  相似文献   

2.
否定之否定规律研究中若干偏差之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研究中的若干偏差,认为肯定、否定具有作为事实概念和作为价值概念两种不同的内涵不宜把所谓的他物否定、外在否定和自我否定、内在否定相提并论;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倒退的环节的提法不妥;两度否定三个环节不是数量概念而是质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研究中的若干偏差,认为:肯定、否定具有作为事实概念和作为价值概念两种不同的内涵:不宜把所谓的他物否定、外在否定和自我否定、内在否定相提并论;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倒退的环节的提法不妥;两度否定三个环节不是数量概念而是质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一般性质。事物发展的每个周期,无不经历由矛盾潜在,经矛盾展开,到矛盾解决的三个后者否定前者的阶段。生物繁殖领域的所有现象,无例外的普遍具有否定之否定的一般性质。否定之否定的动力在于构成事物的矛盾统一体的诸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不是“唯纵向性的内在的孤立的封闭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唯物论品格难以否定  相似文献   

5.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否定因素(方面、趋势)所引起的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它是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最初是由黑格尔提出的,经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丰富发展而形成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否定之否定规律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它揭示了事物在不同阶段自己完善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6.
整体性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重要特征,但直到现在,对它一直缺乏研究。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整体性特征,指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是有许多个首尾相连的近似“圆圈”的否定之否定构成的、螺旋式上升的长过程,可以概括表述为螺旋式上升。正确理解否定之否定过程的开端和终点,是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整体性特征的关键性环节。螺旋式上升表现为连续性、循环上升性和开放的周期性这样三个特点。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固有的、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互不分离的一个整体;在这三大规律之中,只有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从整体上概括所有事物发展过程的“唯一的运动规律”,另外两个规律是它的某种部分。  相似文献   

7.
国内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对否定之否定过程,常用"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来加以概括,这种概括是不正确的.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表现为三个阶段,但辩证的否定并非仅存在于事物发展从肯定阶段进入否定阶段和从否定阶段进入否定之否定阶段的转折点上,也存在于事物发展整个过程的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中;事物所经历的辩证否定,并非只有"两次",而是存在多次.从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的内在联系看,对"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论加以肯定,就对立统一规律而言,必然会导致对矛盾普遍性原理的否定;就质量互变规律而言,必然会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联系,导致对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原理的否定.这极易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造成不协调乃至混乱.  相似文献   

8.
“否定”在语义学里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一般情况下,否定词及含有明显否定词 或词 组的结构都表示否定意义。且否定多是对他人意见的反驳,对他人的批判,对其他事物的否 认 等等。这些往往都被视为是“消极的”。但在语言实践中否定并非总是消极的,其非否定意 义的用法也非常广泛,它的使用不仅增加了语言运用的活力,而且它甚至可以表达比一般肯 定句更强烈的肯定意义和赞扬意义。   相似文献   

9.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之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遵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的。建立低碳社会成为当代世界共同的理念,其发展也是经过自发低碳社会——高碳社会——和谐低碳社会的过程。和谐低碳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双重否定是在同一个句子中(可以指单句也可以指复句和紧缩句)用两个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义的一种句式。按照结构形式.双重否定可以分为单句中的双重否定、复句或紧缩句中的双重否定和带有否定词的反问句3种形式。双重否定的否定焦点的确定应该从句中第一个否定形式的否定焦点出发,主要存在4种情况:第一个否定词后带有“是”字的情况;两个否定词否定焦点为其后成分。且不为同一事物的情况;两个否定词连用的情况;第一个否定词否定整个第二个否定形式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表面活性剂家庭中的一大类。文中重点介绍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农业、建筑业、石油、化妆品及纺织业中的应用,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网络负面问题及伦理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文明的到来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方式等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信息欺诈、黄色泛滥、信息安全受损、网民人格异化等网络负面问题.产生网络负面问题的伦理根源是网络自身的特点弱化了传统伦理的约束力;网络空间的道德冲突使网民陷入道德相对主义之中;网络法律和道德建设的滞后使网络负面问题有可乘之机;网民自我宣泄和自我表现的心理要求促使了网络负面问题的形成.加强网络法制建设、整合传统伦理资源、扬弃西方网络伦理理论、强化网民的内在道德自觉,是消除网络负面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公众在突发事件中的负面心理反应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引起的公众心理失衡可能会导致公众的负面心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会引起更大范围的群体恐慌和社会动荡,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控制公众在突发事件中的负面心理反应,不仅应该关注在突发事件中人们的负面心理反应本身,而且更应关注这些心理现象背后的诸多社会问题.因此,从社会学的视野,对突发事件中人们的负面心理反应进行公众知情权、社会信任、公共管理三个维度的解构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在消极自由观念看来,自由没有任何积极的内容,只是意味着诸多互不相同的主体对自由的运用,消极自由观念将免于国家的任意强制、免于国家的任意干涉视为个人之自由的核心;在消极自由观念的批评者看来,消极自由观念对自由的界定既缺少积极的因素,也过于忽视平等的价值,所以,其对自由的界定既是不合理的,也是无效的。事实上,无论就合理性层面还是就有效性层面而言,任何有关社会和政治理论的观念都很难得到充分的、成功的辩护。  相似文献   

15.
消极确认之诉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对于消极确认之诉,理论上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制度上缺乏必要合理的规定。作者借鉴国内外关于消极确认之诉的立法规定和理论研究成果,对消极确认之诉的制度价值、提起条件、举证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我国完善该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转型时期编辑的负面心理及自我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时期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不少偏差,而编辑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出版物的质量,因此研究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其负面心理表现并及时调适显得越来越重要和急迫。当前编辑负面心理主要表现在心理困惑、人际关系不和谐、职业倦怠、和职业所致的身体应激性问题上。重视编辑心理健康并用科学、正确的编辑价值观武装引领编辑,筑牢编辑负面心理的“防火墙”,尊重编辑的社会价值,营造编辑健康和谐的外在环境,提升个体心理品质,创造愉悦的内在心理环境,适当调适编辑的负面心理状况,对于出版业的发展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近十五年来,我国教育界关于教育负功能的相关研究主要在教育负功能的概念探析、表现形式、类别、特点、成因和应对方案等六个方面。对教育负功能的研究有助于展现教育功能的全貌,在实践中限制和降低负向功能的作用,促使教育更好地朝着促进个人和社会健康发展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闻媒体中日益频繁出现的负面新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越来越大.负面新闻恶化了思想政治课的外在环境,冲击了大学生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挑战.营造良好的高校思政课环境,培养教育对象的道德判断力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体素养,是消解这些影响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代女青年负性生存状态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女青年中存在负性生存状态的主要原因:生存本能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驾驭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不强、出现人格障碍、自律意识淡薄、独生子女缺陷的反映、贪恋虚荣追求享受、边缘化不断趋强、生存大环境复杂化、社会管理遭遇尴尬、同伴效应等.社会应高度关注女青年的负性生存状态,帮助她们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20.
从教育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先后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173名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状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在年龄和运动年限方面看,比赛准备焦虑差异明显,对方实力焦虑和失败焦虑因子与瘦因子存在显著相关;而不同年龄和运动年限的大学生,运动认知特质焦虑差异明显,他们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与负面身体自我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