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与自然科学有关系问题是当代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哲学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哲学对自然科学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康德看来,真正的道德行为不仅必须出于义务,而且也只能出于义务;只要是出于义务的行为,无论其效果如何,都必定是道德的行为。康德所谓的自律,提升了道德的主体性,但他又把自律变成了没有任何内容的空洞形式。康德把至善当作一种道德理想,当作一种在现实世界中难能而只有在彼岸世界才可能的圆满的善。但实际上,至善并不能解决道德与幸福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文学和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的社会现实把文学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推到了我们面前。在社会转型时期,不管是新生的,还是腐朽的,都非常突出地表现在伦理道德领域。而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中,道德正是作为最恒常、最根本、最普遍、最贴近的中介而存在的。以往只专注文学的独特性而轻视其相关性的研究状况是应该检讨的。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中西美学的交汇中,文学的道德性问题是应该提出,也必须提出的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辨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大字典》卷末所附《异体字表》是迄今为止对于汉字楷书异体字规模最大、最 为全面的一次整理,有很重要的 参考价值。但该字表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有些字之间本非异体字关系,但字表却 将它们当作异体字收入表中;另一方面,有些字之间本应该属于异体字关系,而字表却未能 予以沟通。现结合实例,对各类存在问题的性质及其产生原因,加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5.
让·保罗·萨特是当代最有影响最卓越的哲学家之一,也是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他把人的问题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把人的自由当作他哲学的重要内容,并努力把它付诸于实践,终生致力于人类的自由、和平、民主和进步事业……。但是,萨特哲学如同他本人一样,常常引起人们的争议;许  相似文献   

6.
用人问题,是一个为古今中外,历代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当前,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它更受到全社会普遍的关注。因为它关系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关系社会主义的前途和祖国的长治久安。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始终把用人当作自己关注的焦点,把用人作为实现跨世纪宏伟事业最根本、最关键的因素。他立足我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需要,在用人方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构成了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全方位改革稳步推进和现代化建设飞速前进的今天,深入研究和探讨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7.
消费伦理是指人们在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环境等问题上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对社会消费行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内在包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三重维度。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消费价值观念,引导大多数人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目的和价值,其结果引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重伦理困境。超越消费主义,一要树立生命共同体理念,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二要发挥制度优势,超越资本逻辑;三要扬弃消费异化,构建健康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8.
科技哲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它以哲学为指导,以自然科学为基础,探讨自然界、自然科学及科学研究的规律性的学科,其内容十分丰富。通过学科组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已初步形成了四个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生命伦理与科技伦理》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韩跃红教授生命伦理与科技伦理是哲学伦理学的两个分支学科。其中生命伦理学主要就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医疗保健的伦理学方向,进行跨学科跨文化研究。科技伦理学主要是研究科技活动,包括科技研究、应用、开发等方面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的学科。本方向有…  相似文献   

9.
辜鸿铭最看重文学中的道德内涵,他有关文学的一些精辟之论常常为道德本体的文学观所遮蔽、冲淡,甚至改造。辜鸿铭发出“惟诗贵有理趣,而忌作理语耳”的议论;提出适合于各民族文学研究者对于异族文学进行高层次研究的文学“整体研究观”;极力捍卫中国传统文学及文言文的地位。但是,他的道德人文观念已经渗透到他所涉及的各个话题中,其文学批评已经很难回归到文学轨道。从辜鸿铭对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所展示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而言,他是一个当然的文学家:但从文学观念方面说,他更多地体现出一个道德家和社会工作者的本色。  相似文献   

10.
生活教育论和生活德育论的鼻祖杜威,理所当然地要对知识德育和直接道德教学进行批判。但他并未走向极端,而是探讨了知识德育实效差的原因:知识德育基于错误的伦理学理论。他认为,如果把伦理学当作是对现实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等的研究,那么这种伦理学是可以在中学进行直接教学的。道德知识有两种:本体性道德知识和条件性道德知识。他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两种道德知识的直接教学方法。?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思混淆了劳动和相互作用,表现出把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归结为技术性劳动的倾向,由此决定了马克思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使主体的自我认识的综合被客观的劳动综合所代替。哈贝马斯提出区分劳动和相互作用的“新的范畴框架”,他把晚期资本主义矛盾的特点概括为科学技术扩张,劳动排斥相互作用。他把劳动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理解为技术性劳动和道德交往实践的关系,这就把生产关系从研究框架中排除了出去,取消了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任务。他把马克思社会理论的适用范围局限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曲解了马克思的观点,但也提出了一些有启发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沟通直觉与实践有多重理论进路。与现代新儒家把作为直觉境界呈现之基础的实践归结为道德实践不同,冯契的广义认识论表现了更广阔的理论视野。道家"破"的修身工夫、儒家的道德实践以及唯物史观的感性实践都被纳入"实践"的范畴,并进而把感性实践作为最基础、最本源的实践,由此对直觉境界与实践工夫的关系作了深层次、多角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休谟作为道德情感主义的先驱人物之一,他的同情原则是贯穿其人性哲学的最根本原则。当谈到他的理性与情感、理性与道德的关系时如不提及其同情原则几乎是不可能的。他把同情视为人类行为与心灵相互作用的传导机制,并运用同情原则去解释人各种情感产生的根源。在道德权威遭遇下坡趋势、信任危机凸显、道德冷漠泛滥的今天,休谟的同情原则依旧魅力不减,对引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区分"德"与"恶",更好地处理和对待各种道德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长期以来,我们把道德关系简单地划分为个人与个人、与集体、与国家这样三种关系,并把集体主义原则当成唯一的调节原则调节道德关系,这已经造成了诸多弊端和缺失。因此,适应变化了的情况,重新审视和划分道德关系,确立合乎实际的若干调节原则,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伦理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文章提出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关系存在五种类型,即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集体与国家;与此相适应,便有五个调节以上道德关系的原则:这就是高层次的义务原则,中层次的集体主义原则和局部服从全部的原则,低层次的相互平等原则和互利互惠原则。  相似文献   

15.
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缺乏沟通 ,是造成中国在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两大领域与西方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从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 ,东西方有关这个问题观念上的比较分析 ,对如何处理好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二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三是思想道德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的关系;四是“软件”与“硬件”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这四个关系,就能把握住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把大学生塑造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尺度,但并不否定道德尺度;历史评价高于伦理评价,但却不能取代伦理评价。主张“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促进作用就是最大的‘德’”,既违背社会历史上某些道德的恶曾起到“历史发展的杠杆”的作用的事实,又在理伦上犯了把生产力发展与道德进步直接同一的错误。不仅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成为判断道德进步与否的直接依据和标准;而且即使一个现存的社会关系是被生产力的所肯定的,是必然的,也不等于它所带来的一切都是公平的、善的、道德的。生产力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属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问题,对其应具体地历史地辩证地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8.
从道德关系重释角度研究科技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加强科技道德建设,促进科技时代道德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就必须重释道德关系。重释道德关系的前提是转换道德价值观,给自然界及其他对象物赋予道德价值;重释道德关系的内核是拓展道德关系的主体,把自然和操作对象纳入道德关系主体的范围;最后,要加强评价方式的可操作性并注重评价的社会历史性,通过完善道德评价方式给道德关系的重释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建设;奉行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尊重医生的权利;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高速跳跃式的现代化进程,已经遇到严峻的道德挑战,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建构,一方面是大规模的市场运作,另一方面是各项规范尚未完善,其它社会文化层面的调整和适应滞后于社会经济转型,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从都市到乡村,人们普遍感到困惑、迷茫,无所适从,整个社会缺乏基本的道德共识和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在一个向来把道德文明当作核心的民族,这无疑是一种深刻的文明危机。 如何应对道德的挑战?林林总总的道德问题的解决固然需要社会整体的系统调适,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综合治理工程。但是,道德生活变动的根源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动,“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最大变革,所以解决道德问题,应从最根本人手,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蕴涵的道德合理性,内在道德价值取向,分析考察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生活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其对社会道德产生的影响,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合理有效、可操作的市场经济伦理规范、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