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根据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轨迹 ,将抗日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分为“中立”政策、援华制日、全面援华抗日三个阶段 ,并对逐段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揭示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1937~1941年的美国对华政策基本上属于一种过渡型的政策,既因袭了过去的“不承认主义”的中立政策,又孕育着新的同盟因素,走上援华制日的道路。同时,这段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也属于多边型政策,对日政策又是其远东政策的主体,对华政策攀缘在日美关系之上,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另外,这一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还属于一种倾斜型的政策,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中美关系本身的范畴,它几乎包含了帝国主义强国对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不平等政策的全部意义,如:强权政治、强权外交等。美国把中国作为棋局中随着美国利益和意志任意驱使的一枚棋子,为美国利益去做铺垫交换。  相似文献   

3.
中美关系对中美双方来说,都是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双边关系。在今年上半年美国国内关于中美关系的大辩论中。布什总统、赖斯国务卿和一些美国政要坚持以中美双边关系的大局为重。务实地回应中方的诚意和善意。佐利克先生关于中美关系的重要演讲,可以说是近年来美国高层对中美关系所作的一次明确的政治表态,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提纲挈领的有分量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考察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全过程,论述美国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对华政策的决策模式。结合美国学术界现有的理论观点和美国政治的实践,提出了一种新的决策模式——多元社会模式。尼克松政府的对华决策符合理性行为体模式,福特政府的决策模式是多元社会模式,而卡特政府的对华政策更符合官僚政治模式。  相似文献   

5.
费正清的学术生涯与中美关系巫云仙费正清(JohnkingFairbank,1907-1991)是美国现代中美关系史研究的开拓者、中国问题专家、对华政策的评论者。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对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中西关系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鉴于...  相似文献   

6.
利益集团如何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 ,中美关系波折不断。其中 ,美国的利益集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 ,利益集团影响其政府对中国在最惠国待遇问题上的制定 ;影响其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等。深入剖析利益集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美国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7.
费正清中美关系史研究的主要特征巫云仙费正清(JohnkingFairbank,1907-1991)是美国现代中美关系史研究的开拓者、中国问题专家、对华政策的评论者。半个世纪以来,他对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四关系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具有代...  相似文献   

8.
抗战前期美国对华政策之演变李精华抗日战争前期(1937—1941)的美国对华政策是中美关系史上比较复杂的一段,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与一个帝国主义强国的关系,同时两国又受到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威胁。这种复杂的国际关系,使美国这一时期的对华政策具有了复...  相似文献   

9.
周敏 《理论界》2006,(9):208-209
在后冷战时期,美国进入了克林顿、布什执政时代。两位总统虽然来自不同的党派,在国内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但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两任总统对华政策有许多相同之处。当今世界没有任何双边关系会像中美关系那样重要,分析两任总统对华政策的共同点,可加深对美国对外政策、外交表现、对华政策摇摆不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60年代末,美国历届政府敌视中国,对中国实行不承认和孤立。封锁、贸易禁运以及支持各种反华势力推翻中国合法政府的政策。60年代末上台的尼克松政府一改此政策,实行了与中国对话、谈判,改善关系并力图使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政策。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的调整,是美国战后世界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对中国、美国和整个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拟对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的有关方面加以简要评述。一、尼克松政府对华政策调整概况1969年1月,理查德·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鉴于国内外局势的重大变化,尼克松政府开始调整美国…  相似文献   

11.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帝国主义在对待中国抗日战争的态度上,在对华政策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此,美蒋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试从史迪威、魏德迈和赫尔利等人的在华活动来说明这个时期的中美关系。一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对待中国的基本态度和政策是,企图牺牲中国而与日本法西斯妥协,对中国的抗日战争采取了反革命两面政策。当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与日本在军事上发生了直接冲突,美国对华政策开始转变,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给蒋介石政府以很大的援助,使其蒋介石成为它在远东的帮手。美国虽然给国民…  相似文献   

12.
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了。此事件是中国人民和广大亚非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这已为世界所公认。而事件的发生正好是在长期坚决反对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最主要国家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中美关系向正常化发展的时期,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60年代末,美国对华政策的主线就是敌视新中国。作为美国对华政策一部分的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问题,美国奉行的是坚决反对的政策,并采用威胁、利诱的手段,控制联大的多数国家,阻止联合…  相似文献   

13.
宋效峰  张立华 《兰州学刊》2006,2(9):48-49,39
清末时期,列强对中国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威胁不断加重。其中美国的对华政策与其他列强有所不同,几经调整后至“门户开放”政策而臻于成熟。美国的对华政策具有实用性,尽管在表面上它尊重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但在根本上它还是服务于美国的自身利益。这一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后来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对华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然而由于美国与中国地域遥远,其军事实力不足,国内政局的影响,以及孤立主义情绪制约等因素,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一向是谨慎和保守的。在20世纪以前,美国在华主要是分享列强刺刀和侵略外交所夺得的特权。19世纪末,美国抛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开始积极参与列强在华的竞争与对峙。义和团运动后,美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积极倡导“保全中国”和各国在华“一致行动”的原则。武昌起义爆发后,美国提倡的各国“一致行动”原则,被日、俄、英等国所利用,他们借“承认中华民国”和“善后大借款”,大肆索取在华的政治、经济权益,肆意扩大本国在华势力。这就直接危害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及其在华利益。为此,美国抛开与列强的“一致行动”,宣布退出银行团并率先承认中华民国。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2月16日,江苏省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邀请南京地区军内外院校和研究机构的部分国际关系教育、理论工作者以“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走向”为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在21世纪初的中美关系趋向等问题上取得了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美国总统和国会在对中国政策上的互动,表现为在制定中国政策问题上,既有矛盾和冲突又有合作和妥协.总统的决策影响着国会,国会的决策同样影响着总统.总统和国会在处理台湾问题上都制定了正式和非正式的机制.在中美关系的经贸问题上,总统和国会合作多于冲突.在中美关系人权问题上,总统和国会目标一致,那就是给中国施压,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美国国会内部的党派区分并不能完全决定美国国会的对华政策.美国对华政策一直受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并随美国国内政治的波动而波动.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总统和国会在对华政策上演"双簧",也不要认为国会总是和总统过不去.  相似文献   

17.
美国传教士于19世纪初来到中国,他们追随外国侵略者的步伐,开始了用十字架征服中国的历程。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既服务于美国的对华政策,又随着美国对华政策的改变而变化;他们既为美国夺取在华特权推波助澜,又是美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支特种部队。所以,美国传教士与美国的对华政策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互相配合的。  相似文献   

18.
万明 《广西社会科学》2005,(4):192-192,F003
新中国建立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了,台湾的统一问题始终牵动着中国大陆的神经。台湾长期不统不独的局面以及岛内甚嚣尘上的“台独”浪潮都与美国的对华政策密切相关。台湾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内部的问题,而且更是中、美、台三方三角关系的体现。台湾问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美国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苏格教授用了十余载的时间完成了《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这一著作,从研究美国对华政策入手,向读者展现了台湾问题的历史全貌,并希望以此为台湾回归、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一书由六个部分组成,从内容上又…  相似文献   

19.
后冷战时期美国利益集团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个利益集团政治的国度,种类繁多、影响深巨的利益集团,是美国政治的最基本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冷战结束后,由于美国在世界上的独霸地位,美国的国内政治日益呈现为国际政治的趋势,利益集团也更深入地卷入到美国的外交决策中,尤以对华政策为最烈,从而使得中美关系更加曲折不断,摇摆不定。本文试从冷战后美国利益集团的特点分析着手,阐述了利益集团对中美关系影响的表现、途径及根源,并提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王艳红 《社会科学》2002,(10):31-35
“9·1 1”事件以后 ,中美关系呈现出缓和的发展迹象 ,两国合作和接触的层面似乎也在逐渐增强 ,这是否说明布什政府一反历届政府的对华政策 ,试图改变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了呢 ?本文通过“9·1 1”事件后美国对华采取的一系列新举措来剖析美国对华政策的内在本质 ,即美对华仍然是“接触”和“遏制”两手并用 ,美国从未放弃过防范中国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