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海彦 《中州学刊》2005,8(4):214-219
在中国现代这一独特的历史语境下,一些原为文学本体题中之义的现象倒成了"问题",通过对它们的考察既可以凸显中国现代文学存在的多元性,也可以反证这一历史区间独特的文学写作氛围.中国现代文学主流应时代主潮召唤而肩负起救国造民的责任实乃历史必然,作为严肃至刻板的政治化文学的一种补充或反叛,以追求轻松写作、趣味阅读为旨归的趣味主义文学思潮的发生体现了辩证法的题中之义.本文分析了这一问题的由来,促成趣味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三种动力,三个流向等.  相似文献   

2.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自19世纪被正式提出后,直至今天仍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尤其在20世纪",现实主义"的泛化使其完成了文学越界,其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众多领域。现实主义在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对接"的过程中,关于文学想象这一争议性话题始终进行着自我悖反性言说,即在理论预设上为了张扬现实而排斥想象,但在创作实践中却又无法回避想象。"现实主义"对文学想象的刻意拒斥,削弱了文学想象在文学创作论中的地位,对其后的文学思潮与创作实践产生了极大影响。对这一问题的厘清,不仅能够深化人们对现实主义这一文学创作思潮的理解,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我国新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有大量作品描述过苦难.作为贯穿性创作现象,苦难书写映现着中华民族经历的风霜雨雪,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最见思想的所在.而苦难意识则与文学思潮密切相关,它既由文学思潮导引,也成为相关思潮的一种思想标志.其中启蒙主义、左翼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可为代表.三种"主义文学"苦难意识的差异,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复杂性,也反映了文学和本土社会的多重关系.  相似文献   

4.
政治/阶级斗争的研究视角对于认识左翼文学思潮有很大的不适切性。从民族主义诉求的角度来观照左翼文学思潮,会发现左翼文学所蕴含的民族解放与再造的宏大主题。民族主义诉求与左翼文学思潮是以"共体"形式存在的,以往的研究者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从民族主义走进左翼文学思潮这条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5.
左翼文学的发难凸显了其反抗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和压迫的政治倾向与思想立场,其发难成功还受助于"五四"以来文艺效用的强化和工具理性的泛化。左翼文学思潮的兴起,使得中国新文学在思想观念、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叙述方式、艺术体验、精神意向和思维方式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左翼文学不仅是一种"过渡",其本身便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中最为活跃和顽强的一股文学力量,它与其他文学形态、文学思潮、文学现象、文学批评一起构建了一个复杂的文学生态圈,进而使得1927-1937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文学时代。  相似文献   

6.
吕若涵 《东南学术》2001,(5):108-114
一、博士论文提要 目前学界对论语派的研究已有一定基础,但迄今为止,仍缺乏对这一文学流派(主要是小品文流派)进行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宏观研究.对论语派的研究往往只是作家研究(如林语堂研究、周作人研究)、思潮流派研究(如海派文学研究、自由主义文学研究、文学思潮史研究)或现代散文史研究的附属产物,这些研究将作家或流派置于文学思潮的历史链条与诸种文学流派的生存空间之中,其视角或精微或开阔,十分有助于理清论语派研究中长期存在的偏狭思路.但是,流派内部主体精神的驳杂性和文学结构的复杂性仍然因为或大或小的研究框架和观照角度的限定,终难获得更深入的揭示.较之"学衡派"、"新月派"、"现代评论派"、"京派"等流派研究,其滞后性无疑相当突出,而90年代以来论语派散文的热销,更加强了这一研究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自由”派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由”派文学,作为一脉文学支流贯穿于大半部中国现代文学史,该是一个事实.它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自己独立的追求,它与别的文学思潮,尤其是作为文学主潮的左翼文学保持着矛盾统一、共存互补的关系.对于这样一种文学思潮,我们应当正视它的存在,井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全面检讨它的成因、基本格局、思想艺术特点,以及与别的文学思潮的种种关系,从而更深入地把握新文学曲折前进的历史规律,并从中获取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本文就是试图在这些方面作点探索.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时间顺序梳理20世纪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国文学思潮,并展示其在“五四”新文学思潮、抗战文学思潮、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极左”文学思潮和多元文学思潮影响下的文学现象及作家作品。  相似文献   

9.
<列朝诗集>小传中钱谦益对于黄省曾的看法有失偏颇,比较李梦阳与黄省曾二人在文学观念上的异同,当时结合文坛上以六朝风格是尚的风气,可以肯定王世贞所认为的明代中期文坛上存在着"四变而六朝"这一文学思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对于文学的发展演变,很多研究者大都是从文化发展、文体更迭、文学思潮等文学的外在流变来展开论述的,这就忽略了文学内部发展的规律.文学发展历史上雅俗文学分界的现象随着社会和人性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现了趋于合流的景象,雅俗融合,两翼并举,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新拐点.从纪年的视角来研究文学是近年来文学研究的新拓展,但都没有看到1943年在整个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在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梳理中,针对1943年文学现象,从该年文学发展的外在场域和内在律动来分析其不同以往的文学发展嬗变,凸显1943基于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历史转折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下,"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的四要素文学活动说已经成为了中西文论界特别是中国当代文论界解释文学现象通用的和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活动范式.但现代传媒语境的形成使文学传媒要素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得以凸显,新的社会现实让我们看到,包括语言在内的文学传媒不只是文学的工具,更是其本体性构成要素.20世纪以来现代传播学、语言学、符号学、文化理论的相关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建构五要素文学活动范式的重要理论资源.作品、世界、作家、传媒、读者五个基本要素形成的整体结构和动态关系构成了完整的文学活动.建构五要素文学活动范式,推动文学活动论由四要素范式向五要素范式革命,是文学活动的实际存在和当代文学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丁尔纲 《东岳论丛》2008,29(1):74-78
茅盾人生观的建构与发展,始终以政治观为核心,带动和制约着包括其文学观文学思潮观在内的其他侧面。随着茅盾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由人性论到阶级论的政治观的质变,他获得了历史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思想武器;带动制约着他由"为人生"的文学观到为无产阶级的文学观,由文学进化论的文学思潮观到能动的反映论的文学思潮观的发展。遂从根本和本质上把握了文学和文学思潮发展的客观规律;能动地引导革命文学新潮流;提高了以文学革命促进社会变革的能动性与实效性。对当前和未来的中国文学与文学思潮发展来说,这一切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学的诗性综合解释方法的理论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解释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解释者对解释对象的理解和自身的思想价值意图的表达。长期以来,文学解释者"迷惑于"文学解释的方法论危机中,不能自由地理解文学的诗性解释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解释之间的精神联系,因此,陷入到了一种方法论的不断变革和永不满足之中。"文学的诗性综合解释方法"这一理论主张的提出一方面可以使文学解释始终能够坚守文学艺术审美特性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则可以与人文社会科学思想家形成深层对话,捍卫艺术的"真理表达"所具有的独特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中没有解释过"模拟",没有对拟代之作进行专门的讨论,更没有为此作独立成篇的专题讨论,但是刘勰的论述中与模拟密切联系的地方确实是很多的.整理<文心雕龙>的有关论述,探究其理论内蕴,无疑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文学的模拟传统和模拟在艺术创造活动中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试论90年代台湾文学中的海洋题材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海洋文学”的概念探讨我注意到近年来台湾文学批评中屡屡出现了“海洋文学”的概念。我认为,这个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推动作家创作海洋题材的自觉和形成必要的文学思潮,但同时也应该防止过早用这一概念来割断与以往海洋题材创作的联系,使之完全成为90年代社会思潮的新生儿。以我的比较保守的观念而论,任何文学创作一旦被社会思潮所利用都可能会成为流行物的符号,即使流行一时,也不可避免产生文学的异化,终究受影响的还是文学艺术自身的存在价值。所以,我还是用比较谨慎的“海洋题材创作”一词来解释我所面对的文学现象。但我并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思潮的形成,同接受日本文学思潮紧密相关。其呈现出的是一种"跟进式"的借鉴接受态势,这能适时回应世界文学新潮,产生积极的接受效应,但若将某些激进思潮也当作"新潮"一并吸收,就会出现接受的尴尬,导致对本真文学思潮的误读。这在中国新文学的几个发展阶段,都有明显印证。  相似文献   

17.
“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 的“同一”与“差异”均表现在二者之间的“时间关系”与“空间关系” 两方面。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的“时间关系”应当理解为:风格的群体性呈现流派的存在,而群体性风格的思想倾向则表现为思潮或在思潮影响下产生。整体上,文学思潮在发生学意义上是先于文学流派,而文学流派又以“风格群体”的生成过程再现了一种文学思潮发生的全部过程。文学思潮在其生成过程里,其作为承载或表征社会精神文化具体走向的一个因素,它总是或多或少与生发之时的时代的政治、经济及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变化存在着联系。文学流派的生发及其“特异性”是与各主体之间“学养相同”、对“区域文化”的认同和“个性同一性”等因素关联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时期,在文学领域涌动着泾渭分明的两种文学潮流。由于政治选择、情感基调与审美风格的差异,两种文学潮流分别为人们推出了具有不同风貌的两个文学世界。沉浸于对未来世界狂想之中的革命派作家,决心以文学创立中华民族的新纪元,他们展示的文学世界,洋溢着改天换地的创造精神。因此我们将这一文学潮流称之为“创世纪”文学思潮。(另一文学潮流以清朝遗老孤忠为主体,我称之为世纪末文学思潮,另文论述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近年来有关"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中国自由主义文学"应与西方自由主义思潮无关,是真正中国的文学现象;它是对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一股要求"文学自由"的理论呼声与创作的一种"中国式"概括;"五四"没有自由主义文学的问题,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或思潮,它形成于与左翼文学论争的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目前的"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研究有一种极力拔高乃至全盘肯定的倾向,为给其以公正评价,本文分析了其无可逃避的逻辑悖论性.  相似文献   

20.
中唐古文运动关涉文学思潮的变化,历来解释颇多,一般说法多从革新说、复古说、创新说等等阐扬开来。然而,以刘勰"文变染乎世情"的视角对此进行观照,加以还原,古文运动实际上是唐宋社会转型背景之下的文体之变,是社会转型在文学领域的表现。特定的文学思潮并非孤立的现象,而与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中唐古文运动在唐宋社会转型加剧和明显的背景下发生,是中唐实用主义思潮在文学领域的渗透和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