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胜利”概念的应用常常与妇女有关,特别是当人们解释法国妇女运动的危机时,更是频繁地涉及到这一概念。然而,这个令人联想起其他运动(如工人阶级取得的“胜利”)的词儿,向人们提出了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它指的是哪些方面的胜利?其性质是什么?通过哪些斗争或哪些人取得的?是最终的胜利,还是容易失去的或有倒退危险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我在这里就一个公众提出的理论问题谈一些想法,这就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危机"问题.认为马克思主义可能陷于危机的观点并不新鲜,和过去不同的是,这种观点现在把我们用以想象当代资本主义的那种关于危机的概念用于马克思主义.人们把这种危机概念用于马克思主义的借口主要有三点:1. 马克思主义由于其影响与活动已经扩大到全世界,所以可能已失去了它的统一性.它可能成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海洋渔业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广大干部和渔民提出了很多新问题。突出的有:渔业要现代化,渔民要尽快地富起来,但是,近海水产资源受到破坏,开辟外海渔场要有一个过程,渔业的前途在哪里?劳动力的出路何在?一些困难社队如何改变面貌?今年五月,我们调查了七个以渔为主的公社、大队的情况,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座谈探讨,现将情况和意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危机管理与应急机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6月6日,由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危机管理与应急机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据悉,这是上海首次就危机管理问题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来自美国和中国的学者共计2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他们就危机管理与应急机制,特别是“9·11”后美国危机管理体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一、“危机”、“危机管理”、“后果管理”等术语的界定在术语界定方面,中美学者的意见不尽相同。就“危机”而言,有的中国学者强调这个词在中国文化中有“危险与机遇并存”的含义,而与会的美国学者则认为,“危…  相似文献   

5.
确实,不能说最近翻译出版这本书不是恰逢其时。它收集了1974年8月在多伦多召开的第八届世界社会学大会上有关社会学危机的报告和论文。T.博托莫雷是当时发生的争论的调解人,他在事后争得6位作者的同意,决定发表他们为这场讨论准备的论文。该书的主题是讨论社会学的现状,讨论围绕F.费拉罗蒂提出的“社会学是处于危机之中吗?”这一问题展开。虽然社会学处于危机之中是一种普遍接  相似文献   

6.
解决债务危机的正统办法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债务人和债权人都意识到,债务并非短期的清偿能力问题。所以,解决债务危机的机制变得更加灵活了。这样就产生了所谓不同正统的办法。这种办法有一系列金融机制,如重新确定票面价值,选择利率基数以及尽早参与选择等机制。这为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谈判大大增加了选择余地。在发展中国家的外债二手市场上,出售者提出对债务重新安排或重新提供资金。然而,问题是购买者如何支付这个特殊商品?最常见的交易形式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运动在发展过程中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总要招致反对者的一片责难声。近年来,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否定社会主义,鼓吹走资本主义道路,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肆意夸大社会主义正在克服的失误和弊端,否定社会主义的七十年,否定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四十年。他们不断地散布“社会主义优越性只是理论上的说教”、“社会主义是失败的”等等谬论,极力抹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此,社会主义制度到底有没有优越性?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就成了学术界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课题。他们在研究中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现概述如下。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8.
读初中的时候就背诵过魏武帝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句脍炙人口的诗篇.那么,"碣石"究竟在哪里呢?我们到辽河流域采访时终于找到了答案: "碣石"就在辽宁省绥中县.  相似文献   

9.
正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纽约人和洛杉矶人为啥互相瞧不上?欧洲难民危机其实是印证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人们到拉斯维加斯为什么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结婚了?能坐在海边,听音乐、赏美景、吃麻小的吃货天堂在哪?西雅图是更盛产浪漫爱情故事,还是垄断型大企业?拥有传奇人生的海明威到底是不是单腿站着写小说?晓松告诉你……  相似文献   

10.
不论是生产和个人消费的资源保证,还是国际间的核算都是确定整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状况的关键性问题。当代的结构危机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这些关键体系职能机制的混乱。根据这一方法,结构危机通常划分为下列危机过程:1)资本主义再生产资源保障方面,即:动力原料、粮食危机;2)国际货币核算方面,即:货币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这是文艺理论界近年来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对“形象”说、“情感”说提出商榷性意见的基础上,从文学在有关系统中的位置,从它的构成因素、特殊的社会功能和作为信息的特殊传播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考察,从而提出了对文学本质特征的看法,并从语言、形象、内容、功能等四个方面加以具体论证。  相似文献   

12.
一、危机中国已进入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社会转型期。这一判断意味着:中国已经或将要面临所有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必不可免的六种危机:认同危机、合法性危机、深入危机(又称行政命令贯彻危机)、参与危机、整合危机与分配危机(美国“比较政治委员会”归纳),这是由新旧交替而使社会充满异质性和不平衡所决定的。只有坚定的改革决心和高明的改革策略才能引导中国渡过这一漫长而又艰险的途程,到达成功的彼岸。十三大向世人表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具备这种素质的领导力量。自从党把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后,干部队伍素质低以及机构设置不合理与新时期任务的不协调成为深入危机在中国的表现形式,它日益严重地影响着国家对有限资源的动员和利用,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为克服这一危机,十二大以来,党即开始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并对干部队伍实行新老交替和四化的工作(1982-1984年)。遗憾的是,这次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明清之际产生的以刘宗周为创始的,以黄宗羲、陈确等为中坚的蕺山学派,在认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与唯物论认识路线一致的光辉命题,诸如把即物求知与先物求知对立起来,强调在闻见感性认识基础上求“睿知”以及“行到然后知到”等。他们在论证这些命题中大大丰富了唯物认识论,其思想至今值得重视。“心以物为体”、“知为物化”认识的对象和源泉是什么?是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是外界的客观存在?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什么?知识是先天固有的还是后天学习来的?这是认识论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对上面的问题,刘宗周的基本观点是:“离物无知”、“知为物化”。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克思主义危机问题已并非新闻。早在上世纪末,T.马萨里克就在以“现代马克思主义在科学和哲学方面的危机”为总题目的一系列文章中阐发了这个问题。新时期的特点是:不仅马克思的敌人和马克思学家、就连马克思主义者本人也在谈论这种危机。这就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社会发展是否仍要按照马克思所预先确定的道路前进;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多大程度上正确地反映了现实过程,马克思主义能否对下述现象作出解释:核威  相似文献   

15.
世界将需要哪一类和将得到哪一类的经济学家,是很难预料的。英国皇家经济学会最近出版了《经济学杂志》创刊百年纪念专刊,并邀请一些最杰出的撰稿人对未来一百年经济学的发展作了推测。外界的看法经济学家以外的人们一致对经济学提出两点批评:缺乏“相关性”和对任何问题均无一致的意见。这种评判是否成立?如果成立,经济学会不会凋敝和死亡?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国已强烈地意识到教育问题的严重性,我们正面临着一场危机。1982年4月,美国全国办好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指出:“由于教育质量不断下降,我们社会的教育基础已受到严重的侵蚀,这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未来。”这种危机由来已久,就连教育部长也承认:“公众普遍认为教育制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就在全国办好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发表的同一周里,有一个由41名州长、企业  相似文献   

17.
<正>连玉明(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在《北京日报》撰文认为:近年,我国各地大灾小灾不断,这势必涉及到危机处理问题。尤其是四川汶川地震更加提醒我们今后要进一步建立城市危机处理系统。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时,恰好是"非稳定状态"的危机频发期。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相当数量的大城市人均GDP已经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这标志着我国城市进入快速建设期和发展期,我国大中城市也同时迈入了"非稳定状态"的危机频发期。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些报刊发表了讨论社会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文章。我们读了先后登在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三日、三十日《光明日报》“史学”专刊上的《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两文后感到,两文观点各异,都能启发人们思考,但又觉得文章所持论据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认为。如果离开对物质利益作用的分析来谈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是难以说清楚的。下面妄谈几点浅见,以就教于读者。 一、从对两文的意见说起 首先说对《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下简称 《根本动力》)的意见: 一是这篇文章提出…  相似文献   

19.
195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就世界的种族主义问题出版过一系列小册子。其中一本题为《种族与历史》的论著不但讨论了种族主义问题,而且谈到了西方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它的作者就是后来成为著名的“结构主义大师”的法兰西学院教授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这本论著中,作者谈到西方文明的地位、使命和前景时指出,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文明把它的技术、生活方式、文化娱乐甚至时装款式传播到世界各地,不准“原始人”参与对话。列维-斯特劳斯在当时写道:“这种现象还处于发展过程中,我们尚不能知道它的结果如何。”时隔三十年后的今天,这位法国学者在同意大利《再生》周刊记者的谈话中再次讨论了这个问题,并用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标题:《可悲的西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列维-斯特劳斯教授对此似乎有了比较明确的结论,坦率地承认西方文明出现了“危机的征兆”。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论题,同时由于这一论题直接关系到人类认识的本质,因而它又是一个常讲常新,受到当代人文科学研究充分关注的一个论题。古往今来各种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其主要分野在于:人类的思维是否必须以语言为基础? 对这个问题持肯定意见的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唯一载体。“心灵在思想的时候,它无非是在内心里说话,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我认为思想就是话语,……只不过是在无声地对自己说,而不是大声地对别人说。”(柏拉图)“语言和思想是不可分割的。”(穆勒)“思维必须始终与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