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战略反攻的重要之战 --滇西大反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4年5月,为减轻中美英联军在缅甸北方的压力,远征军向怒江西岸日军发起反攻,经过强渡怒江、攻克松山、推进龙陵等血战,终于取得滇西反攻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在东方战线上以最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经八年浴血奋战,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下,最后打败了日本法西斯侵略势力,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云南人民用自己的血汗筑成了滇缅公路,打通了国民党统治区后方的国际通道;在滇西沦陷以后,又奋起打击日本侵略军,并支援和配合中国“远征军”对日军的反攻,取得了滇西抗战的伟大胜利,在中国的民族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云南地方政府与滇西抗战潘先林在滇西抗战中,云南地方政府、蒋介石中央军即远征军、滇西各族人民、美国空军等都作出了伟大贡献。由于云南地方政府介于中央军与云南民众之间,地位较为特殊,所起作用也较为特殊;又因与蒋系中央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滇西抗战是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光辉体现.滇西缅北反攻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关键一战,打破了法西斯轴心国会师中东的战略企图,这一战役的胜利,是中国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滇西抗战奠定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盟中的“四大国”地位,并由此获得了战后重建的参与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影响这次战争进程的固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一类的大型会战、决战.但象滇西抗战这类发生在特定阶段和背景下的局部战役,却也可能成为战局演变的契机,有其不容忽视之处.本文仅就滇西抗战的背景、获胜原因及其历史影响作一浅论,期作研究这一问题的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中的多边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所涉及的多边关系,并从政治、军事等角度阐述了这种多边关系对缅甸抗日战役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关于阳夏战役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辨析苏全有阳夏战役是辛亥革命时期最大的一次战役,目前史学界对于该战役的研究虽有一些专论,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尚待深入研究。本文拟就阳夏战役中,汉口反攻战失败的责任、黄兴弃武昌说、黎元洪对黄兴的态度、民军内讧等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8.
白崇禧主管军训白崇禧自1940年4月回到重庆后,仍任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职。由于桂南会战失败,蒋介石有意把全都责任推到白崇禧个人身上,在庄严的柳州军事会议上宣布给予白降级处分,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对桂系的沉重打击。白崇禧满腹冤气,无处申诉,从此他致力于军训部工作,以后的许多战役,如1941年秋的所谓第二次长沙会战和1942年初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以及1942年的远征军战役、1944年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区域经济学会2009年年会暨滇西经济发展论坛于2009年12月12~ 13日在云南省大理市召开.会议由云南省区域经济学会主办,大理州人民政府研究室承办,来自全省近20所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政府机构的100余位学者及领导参加会议.会议以"滇西经济发展"为主题,形成了较多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0.
广东正面战场是抗战对敌军事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奉行“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策略,连续发动有限度的出击,并策应相邻其他战场,牵制日本南进的军事战略,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第一、二次粤北会战,构成了广东正面战场的核心战役,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但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指导,使广东正面战场出现了重大失误,广州会战、第三次粤北会战及赣南战役等,皆遭惨败。抗战末期,粤军的消极抗日竟演变为逃跑主义,完全不能承担起战略大反攻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作为同盟国的一员不仅在本土牵制和消耗了绝大多数日军,而且还在英美盟国的邀请下,组织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与英美盟国共同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第一次入缅作战中,中国远征军在仁安羌成功解救英军,同古保卫战中重创日军等战绩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充分认识到了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同盟国在缅甸战场的合作过程中存在全球战略目标、中英战略矛盾、中英联军配合不力、分歧和矛盾及中国远征军将领失职等原因,致使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九四四年四月至一九四五年二月,日军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进攻,国民党军丧师失地,出现第二次大溃退。日军的这次进攻在抗日战争史上无疑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以往在对抗日战争作阶段划分时,却没有对日军的这次进攻给予恰当的估价。传统的三阶段论(即把抗日战争划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无视日军这次进攻的战略意义,把这一时期的抗日战争划作中国进行战略反攻阶段的一部分。近年来,有人提出异议,认为抗日战争不存在战略反攻阶段(程乃胜《抗日战争不存在战略反攻阶段》,见《安徽史学》一九八六年第四期),从而把抗日战争实际上分成了战略防御和战略相持两个阶段。这一划分,虽然正确地指出了在上述日军进攻期间,不存在所谓中国方面的战略反攻,但是,它没有看到日军的这次进攻已经打破了战略相持的局面,而仍然将这一时期的抗日战争划入战略相持阶段。笔者以为。一九四四年四月至一九四五年二月日军进攻期间的抗日战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及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戴孝庆1942年春至1945年初,在中国人民进行艰苦的国内抗战的同时,中国曾先后派出了20多万将士奔赴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既是当时亚洲太平洋地区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战略需要,也是中...  相似文献   

14.
1950年 3月 ,人民解放军发起解放海南岛的渡海战役 ,历时 57天 (若从 4月 17日人民解放军主力登陆至 5月 1日全海南解放 ,仅用 14天时间 ) ,在没有海军、空军配合下 ,取得了解放全海南的伟大胜利。这次战役 ,开创了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胜利的先例 ,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我们回顾解放海南岛战役史实 ,这对于继承和发扬“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优良传统 ,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本文试就解放海南岛战役胜利的原因加以浅析。一、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关心和英明正确领导 ,是解放海南岛战役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解放海南岛战役 ,是全国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15.
远东战役本身即具独特性,而特殊研究环境下又使得某些观点与史实记述沉淀为经典话语,其中不乏错讹或不实之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疑误和辨析:苏、日中立条约保持到开战之际,苏联希图依赖远东战役有更大的收获;至1945年3月原关东军15个精锐师团全部调出,远东战役发起时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约51万人、70%师团为当年新编;苏军战绩为歼灭日军24万、受降日军44万;远东战役主战场的结束延迟到8月20日,未举行正式受降仪式.  相似文献   

16.
陈毅在丹阳     
淮海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饮马长江。 1949年4月21日,我军在西起九江、东迄镇江之间,展开了威武雄壮的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三野司令员兼政委、三野前委书记陈毅没有久留南京。他于5月1日到镇江,5月3日进驻丹阳县城。陈毅对丹阳并不陌生。1938年6月,他曾率  相似文献   

17.
远东战役本身即具独特性,而特殊研究环境下又使得某些观点与史实记述沉淀为经典话语,其中不乏错讹或不实之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疑误和辨析:苏、日中立条约保持到开战之际,苏联希图依赖远东战役有更大的收获:至1945年3月原关东军15个精锐师团全部调出,远东战役发起时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约51万人、70%师团为当年新编;苏军战绩为歼灭日军24万、受降日军44万:远东战役主战场的结束延迟到8月20日,未举行正式受降仪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与台儿庄大捷何丽萍1938年3月14日一4月15日,在中国鲁南以台儿庄为中心,中日两国军队进行了一次抗战以来较大规模的战役,史称台儿庄战役。中国国民党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亲自指挥20万兵(中日双方在津浦路南段淮河一线对峙的兵力均不计在内...  相似文献   

19.
1938年6月至10月间进行的武汉保卫战,举世瞩目。这一战役,中日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战线之长,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是抗日战争中任何战役所不能比拟的。陈诚作为这一战役的最高指挥官之一,于战役的胜负,有直接的关系。几十年来,人们对他指挥这场战役之举,议论颇多,褒贬不一。本文拟通过对陈诚在这场保卫战中的战前准备及作战指挥的具体考察,来实事求是地评说陈诚在武汉保卫战中的功过是非。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后,为保卫华中重镇武汉,12月1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昌拟定了《军事委员会第三期作战计划》,提出了武汉保卫战的总…  相似文献   

20.
《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6期“中国现代史学会‘七七’抗战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关于中国抗战有无战略反攻阶段问题说:“一些同志认为,中国军队战略反攻阶段是在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后开始的,在苏、美等国军事力量援助下急速取得胜利,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战本身没有能形成一个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阶段。”这个结论是以国民党战场为尺度而作出的。这样,共产党战场便被一笔抹杀了。究竟两个战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