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春英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5(4):70-72
近代以来,特别是甲午战后,日本侵略者与军事、政治、经济侵略相结合,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其目的在于培养日本侵略分子和“日奴”、蒐集情报、制造侵华有理舆论,以利于“大陆政策”的推进。其主要途径有四:一是通过东亚同文会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二是通过同仁会开展医疗保健活动;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实施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一系列侵略暴行.本文从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政策及组织、对中华文化的劫掠与摧残、实行文化专制与奴化教育等三个方面概括论述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历史罪行. 相似文献
3.
4.
韩隆福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6):15-18
日本对常德发动细菌战攻击 ,给常德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常德会战是常德细菌战的继续 ,细菌战是日本侵略中国和世界的依靠力量。常德细菌战只是日本违反国际公约和人道原则的一小部分。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对于因美国包庇而逃避了军事法庭审判的日本细菌战战犯 ,我们必须予以充分地揭露和批判 ,日本政府更应深刻反省 ,认罪赔偿。 相似文献
5.
万亚萍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62-69+152
1901—1945年,日本人在我国创办了近百所图书馆。早期由日本侨民自发创办的图书馆,很大程度上是作为“文明象征”,为满足其自身精神需求和学习需要而设立的。随着日本侵华步伐的加剧,日本军政当局试图利用图书馆这一“工具”加强对占领地的文化统制,在华日本图书馆成为文化输出的有力工具。二战时期,由于日本军政当局的牢牢控制及其各种控制政策的出台,在华日本图书馆背负起特殊“文化使命”,成为日本对华殖民文化侵略的利器。日本在华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嬗变轨迹正是近代日本文化扩张性的表征,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战时日本图书馆事业的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6.
曹希岭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5):72-76
本文质疑、辨析了"文化侵略"论,肯定了西方近代在华文化活动的价值,文章的基本观点是:试图厘清文化侵略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并与是否存在思想文化之互动联在一起.近代西方在华的基督教文化活动不存在强制个人接受的问题,因此不属于文化侵略.真正的文化侵略、文化殖民是与文化专制、文化强权连在一起的,文化侵略、文化殖民不过是将文化专制推广到异国而已,没有文化专制,就没有文化侵略与文化殖民. 相似文献
7.
石茂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0,(3)
文章以基督教循道公会在滇黔川交界地带苗、彝民族聚居的石门坎社区宗教文化传播的史实为依据,结 合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循道公会在该社区的影响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从而展开了对近代西方宗教在华活动 的性质的论述.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一般化结论,即西方宗教对华传播的“文化侵略”性质进行了较为彻底的反思和剖 析。 相似文献
8.
米卫娜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72-75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口急剧增长,并由此引起了较为严重的粮食问题。日本政府将向海外移民作为排解危机的重要途径。日本殖民主义者则打着"人口过剩"、"粮食不足"的幌子,对华逐步实施移民侵略,以达到其谋占中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试析1874年日本对台湾的侵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2):113-117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漂民事件发动对台湾的侵略,是近代日本对中国进行的第一次侵略,是日本对中国发动不断扩大的侵略战争的序幕。由于日本的狂妄野心、狡猾无赖和清政府的软弱妥协、应对失策,结果以受害方中国向侵略方日本赔款换取日军撤出台湾,对以后中外关系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LI Pei-sen CHEN Shu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文化侵略"是与经济、政治侵略相平行的一种侵略方式。文化侵略由来已久.当前的西方文化侵略呈现出侵略目的的公开性、侵略力量的强势性、侵略途径的多样性、侵略手段的隐蔽性、侵略状态的弥散性、侵略影响的根本性等显著特征。面对西方文化侵略,发扬光大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筑起保护民族文化免受侵略的监管防线;处理好积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与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安全意识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梁化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104-108,116
瞿秋白从苏俄回国后,针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这一新的侵略方式,从理论上初步揭示了帝国主义文化的含义、表现形式及其反动本质.他以大量的事实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文化的隐蔽性、欺诈性、反动性特征,并从多方面指出了这一新的侵略方式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与危害.尤其对包含着奴化思想的"奴隶的心"和"走狗"的文化心态,作了较为深刻的剖析.他的这些思想警示世人,对帝国主义切不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相似文献
12.
13.
朱宝琴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5(6):21-29,105
从九.一八事变发生到八.一三期间,日本侵华的步伐急剧扩大,使国际国内矛盾骤然变化。汪精卫对日本侵华的认知与应对受制于纷繁复杂的内外矛盾,与其政治生涯的跌宕起伏、复杂多变的心态与社会动荡的局势密切相关,昭示着其政治堕落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日本侵华时期,为了彻底地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日决心与意志,日本侵略者在对中国进行残暴的军事占领、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的同时,还在文化上进行野蛮的侵略。这一时期沦陷区文化最突出表现在奴化教育上。奴化教育具有奴化性、利用孔孟之道推行、突出职业教育、隐蔽性的特点。对奴化教育罪恶特点的揭露,分析其带给中国人民的严重危害和影响,从而昭示日本侵华时期奴化教育的狰狞面目。 相似文献
15.
时贇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6):92-95
针对日本侵略者在河北省实施的奴化教育事实,以史料为据,从对学校实施的奴化教育包括日寇对学校的控制、对学生思想言行的控制、对教师和师范教育的控制到社会的奴化教育进行论述,分析和揭露其奴化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刘培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66-70
“济南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一次有计划、有预谋的军事侵略。从“济南惨案”到“九·一八”事变 ,都是源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大陆政策” ,都是日本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具体步骤。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济南惨案”是日本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前奏和开始 相似文献
17.
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近代以前,日本始终以华为师,积极学习中华文明以促进本国的发展,近代以来,中日文化交流领域出现一种逆转,中国以日为师,以探求救国方案;日本则以华为敌,进行文化侵略,以作为侵略战争的先声。这就形成了中日文化交流领域中学习与侵略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于海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4-47
日本近代学者福泽谕吉既是日本思想界的资产阶级启蒙大师,也是日本鼓吹强权政治的狂人。在甲午中日战争前,他先后提出了"东洋盟主论"和"脱亚入欧论",大肆鼓吹"国权扩张论";同时还竭力叫嚣"武力侵华策",企图通过对华侵略战争谋求日本在东亚的霸权。他的对外扩张言论紧密呼应了明治政府的军国主义"大陆政策",他因而成为日本推行东亚近代殖民主义扩张路线的主要鼓吹者。 相似文献
19.
刘俊民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1):54-56
日资企业自80年代进入大连以来已经有20余年历史,企业数近3000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市场经济以及日资企业自身的发展,文化摩擦问题成为企业经常面对的问题。经济纠纷、劳资关系、企业日常运营等方面出现的矛盾多源于文化摩擦。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的调查分析,同时指出了研究在华日资企业文化摩擦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