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行政学发展已逾百年,其间经历了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等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价值上效率与公平交替、实践上政治与行政离合的特点。公共行政各学派之间相生而非相克、互补而非替代。  相似文献   

2.
西方公共行政学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其学科理论和体系经历了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衍化过程,这三种范式均有其各自的系统的方法、理论、模型和一大批研究共同体。公共行政学科范式的转换和演进是紧紧围绕着探索政治与行政之间的离合关系、效率与公平等价值的权衡取舍、国家制度安排的总基础等重要问题的讨论展开的,而且这种范式转换内在的推进逻辑是从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方向演进的。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应从以层级节制的科层制为主要特点向强调效率、效能的结合,要求更广泛的公民参与和简化政府科层制的公共管理方向演进,未来的政府公共管理范式应该呈现出治理主体多元化、多中心和治理结构扁平化、网络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说是由人民政府的性质所决定的。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着力解决一个主要矛盾。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进行行政体制改革,这次机构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管理体制。实现这一改革目标面临许多困难,需要采取多种途径,笔者认为:借鉴西方政府改革的成功经验,引入公共服务社会化做法是解决我国政府现存问题,实现政府机构改革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内容 公共服务社会化主要是指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一些公共服务职能,大量地转移给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即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完全由政府部…  相似文献   

5.
公共行政转型及其动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建光 《管理科学》2001,14(5):52-56
近二三十年以来,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行政管理的模式发生了一些带有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往缺乏灵活性的传统科层制公共行政模型转向以具有灵活性、以目标和业绩导向的公共管理模式.这种转型从国际的角度看是为了提升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综合竞争力,以及为了顺应全球化的趋势;从国内来看是为了能够向公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这种转型还受到了来自企业管理的新模式以及新的经济学理论的影响;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络在政府、公共部门的日益推广使用也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论文基于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向新型的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型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乡镇政府是上级行政机关的下级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它居于地方政府的最低级,直接面对我国农村地区的数亿农民,主要承担乡镇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管理职责,负责政策和法律的贯彻执行,为基层群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其职责职能将有新的发展。这就需要根据新的职能定位进行"政府再造",构建有别于传统的组织形态、职责体系和运行机制,打造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法治型政府。  相似文献   

7.
徐赞 《管理科学文摘》2011,(20):193-197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总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本文从公共服务视角,通过综合运用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各种方法与理论基础,对浙江省发达地区公共服务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公民参与并没有得到贯穿始终的重视。在传统行政管理时期,公民参与实际上是被排斥的;新公共行政理论扭转了公民参与的这一困境,提倡公民参与以确保更高程度的社会公平;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本质上是技术性的,公民参与更多的是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所需的回应;只有在新公共服务理论中,公民参与才真正成为核心的地位。因此,只有建设起服务型政府,才能更好地推动公民参与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公共行政的历史是一部探索公共性实现方式的历史。公共行政对公共性的追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理论所代表的形式公共性追求阶段,二是新公共行政理论、黑堡学派、新公共服务理论等民主行政理论的实质公共性追求阶段。无论是新公共管理理论,还是新公共行政等民主行政理论,由于它们赖以实现公共性的组织基础都是官僚制组织,所以公共行政的实质公共性追求难以成为现实。服务型政府理论认为,在高度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只有变官僚制组织为合作制组织,把服务价值作为社会治理的中心价值,促进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才能实现公共行政的公共性,达成实质公共性与形式公共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成果,也是中国政府改革创新的重要体现.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对立统一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却是现实社会主义艰难探索的永恒主题.总体看来,新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经历了从政治职能与公共职能并重,到以政治职能为重心,再到偏重经济职能,然后到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下,包括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在内的各种利益关系能够得到和谐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创新的基本经验和未来启示在于:政府改革创新必须依据本国国情,以国家利益为重;必须遵循渐进原则,综合利益平衡;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公利压倒私利;必须高度关注民生,人民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11.
十七大报告以专门一节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了论述,强调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圳此轮事业单位改革的破题之意就在于,尝试借鉴西方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改革经验,由"破"到"立",搭建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框架。对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美国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社会管理、教育文化卫生管理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担负着日趋广泛的职能,并且在联邦专有权和联邦与州的共有权领域,执行更多的联邦和州的事务.客观地分析美国地方政府的职能、机构和运行机制,对于我国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和地方公共行政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尹文嘉 《领导科学》2012,(27):12-13
在现代政治活动中,通过代议制民主制度参与公共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公众参与意识日益增长的需要。政治与行政二分的模式被打破,公众参与不再被囿于政治层面,而是扩展到行政领域,表现为公众对公共行政尤其是公共决策活动的直接参与。公众通过参与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和利益诉求,于公众而言,可以培养公众的道德品格,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归属感;于政府而言,可以提高公共决策的质量,促进公共决策的执行,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对公共需求回应的灵敏  相似文献   

14.
崔杰 《决策与信息》2008,(12):100-101
新公共管理模式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本文通过简要介绍西方新公共管理模式模式并分析其基本内涵,提出在政府中引入竞争机制,行政模式应注重公共服务和管理创新的,试图能够对我国的公共管理活动带来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创新,关系到实现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关系到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关系到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  相似文献   

17.
正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出,公共服务的核心不再是权力中心主义,而应该是服务中心主义即要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公共行政系统,致力于提供社会化的公共服务。3月17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公布,这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路线图。新型城镇化的实施过程中,绕不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对此,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公共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钱再见指出,城市是孕育现代政府的母体,同时,城市空间又是政府管制的对象。城市的发展、城镇化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和政府公共权力的公开化运作及其与空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行政管理是指国家机关运用行政权利来实现国家职能与利益的执行和指挥,是国家赋予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使其在职权范围内行使国家权力,保证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贯彻和执行。其主要实现形式是通过行政行为。行政管理体制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府机构的设置、政府职权的划分和政府机关的形式等。本文首先介绍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几点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的行政改革行进在从公共行政迈向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西方行政改革的经验教训,寻求与自身实际结合的中国路径。就中国行政改革而言,行政权力的配置是起点而不是终点。在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方面,立足保障五个建设,全方位实施大部门体制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不可回避的选择。在有效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应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做出全国统一  相似文献   

20.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综合既往研究,通过与老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比,提出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是以公民为中心的一套理论,强调政府治理角色的转变即服务而非导航,重视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然而与以人为本的思想存在很大区别。该书作者思路清晰,论证严密,虽其有一定局限性,却也是一部难得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