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礼肖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3):9-17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剖析以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为核心。马克思以资本积累及其方式的演变为轴心,对资本逻辑进行了深刻剖析与批判。资本积累方式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外部化、集中化、全球化和虚拟化,对资本逻辑的批判相应表现为对资本投机性、垄断、资本全球扩张与金融危机的批判。对资本历史作用的肯定、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以及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构成了马克思批判资本逻辑的前提、实质与终极目标。认清马克思批判资本逻辑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批判“资本万能论”“资本退出论”等错误思想,转而通过培育资本的伦理精神,健全资本管控机制,形成政府、社会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格局等方式实现资本的经济属性与社会民生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天津社会科学》2015,(5)
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形成是近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启缘由,近代哲学家们大多秉持理性主义进步观,推崇理性的至高权威,将理性置于征服自然、规制全新社会秩序的制高点。马克思认为理性背后驱动物质利益追求的资本逻辑才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形成的原动力和根源。经历哲学批判和政治批判的不断探索,马克思最终将批判深入至"物质的生活关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追求剩余价值与不断扩张的演化趋势和逻辑造成人的自由自觉发展逻辑的断裂,解开了人们异化命运的真正奥秘。马克思自觉意识到资本逻辑的运行存在由基本矛盾导致的内在边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底线、自然资源有限性导致的外在边界,体现了其对资本逻辑批判的边界意识。 相似文献
3.
资本逻辑是指资本作为一种主体性存在,在自身运动中所体现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马克思共产主义价值观的起源,与资本逻辑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在阐释资本逻辑及对资本逻辑进行合法批判过程中,马克思为其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生成提供了思想场域和理论依托.消灭资本逻辑运行的经济所有制,是这种价值观的独特主张.而资本利益与劳动利益的对立,则为这种价值观生成提供了信仰主体和内在动力.做上述考察之后,马克思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现实性、真理性和说服力,便得以进一步澄明和弘扬.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客观要求与危机的重塑,使资本逻辑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互融,生态资本的形成正是资本逻辑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反映.生态资源的商品化是生态资源资本化的逻辑起点,生态资本在运动过程中具有资本运动的普遍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资本运动的不断扩张中,生态资本在生态资源不可逾越的硬性约束下会导致生态危机.生态危机不仅仅是经济危机,更是社会危机,生态资本逻辑的超越需要"否定之否定". 相似文献
5.
剩余价值一旦转化为资本,投入社会生产系统内部而使其得到增值,就会使整个经济系统不断扩张。这种资本扩张给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产生了深层危机,它引起了社会经济系统,社会结构、资源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一系列冲突,最终使资本无法扩张,形成"资本逻辑悖论"。克服这种危机的途径不是传统社会主义所提出的——消除资本,而是使资本扩张能够循环,使剩余价值回归人类自身,回归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关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中。而科学发展观就是实现这种价值复归的路径选择,就是对资本扩张产生种种危机历史之谜的解答。 相似文献
6.
从资本逻辑看现代性逻辑的生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克思的基本观点、方法出发来把握现代性逻辑,就需要紧紧抓住资本逻辑。从根本上说,资本逻辑决定着现代性逻辑的生成与发展,现代性逻辑的诸种基因就孕育在资本逻辑的内在联系、基本矛盾和演化趋势之中。资本逻辑的总体化、社会化进程创造了现代社会,勾划了现代性逻辑生成的基本线索。与资本逻辑的动态结构、多重形态和内在矛盾相对应,现代性逻辑具有总体性与差异性交织的结构特征,包含着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内涵。在资本逻辑的推动下,现代性逻辑表现出内在地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建构社会主义新现代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具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代表性著作中,我们可以认识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8.
9.
认真研究和解决资本逻辑与文化逻辑的矛盾、冲突,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跨制度、跨时代的重大课题。资本逻辑与文化逻辑的乖离,对精神文化生产形成的深刻影响之一,就是造成了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内在财富与外在财富的诸多对立。由此对文化逻辑形成的挤压与扭曲,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介入精神生产及其产品的传播,使社会文化生活脱离原有精神生产技术基础上形成的既定逻辑与价值秩序,在认知和价值理性方面发生畸变。资本逻辑对文化逻辑的扭曲或解构,从价值系统销蚀文化生产主体的创造性进力。凡此种种,都需要用一种充满社会大智慧和科学自觉性的系统理念与工作策略,去克服市场机制与资本逻辑自发调节给文化生产可能带来的价值偏颇与逻辑扭曲,如此才能保证精神文化生产的正确方向、社会价值与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饭圈”文化的兴起,“饭圈”暴露出诸多负面问题。“饭圈”生产乱象产生的内在逻辑在于“饭圈”生产受以资本增值为价值导向的资本的生产逻辑控制。资本对“饭圈”生产逻辑的控制具体以两条逻辑主线展开,一是以“饭圈”生产目的唯流量化、生产内容庸俗化、生产方式数字剥削化为主要特征的显性逻辑,二是以“饭圈”数据崇拜和物化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拜物教隐性逻辑。破解“饭圈”的生产乱象,需打破资本对“饭圈”生产逻辑的控制,消除数据崇拜,构建合理关系,促进“饭圈”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从资本逻辑到生命逻辑:重新解读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既是资本逻辑的发现者,也是资本逻辑的批判者.马克思运用这一范式透视当代社会发展中资本逻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通过革命性的实践活动来改造这种人性与物性相互颠倒的现实,试图重新恢复人的已经被异化的感性存在,恢复人与世界的感性关联,这就是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理论旨趣.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在当代仍具有指导意义,当代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代中国社会要和谐发展、当代中国人要自由而全面发展,就必须扬弃资本逻辑,回归生命逻辑,深入到人存在的根基处. 相似文献
13.
资本逻辑参与文艺生产表现出合法性与非合法性。文艺生产商品化趋势并非社会发展的主观产物,而是文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经阶段,但在资本逻辑下,文艺商品化势必会否定其审美功能与社会意义,表现出文艺反对文艺的异化现象。中国文艺生产已经步入了一个文艺价值选择的困顿时期,如何消解这一悖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事实上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15.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主要体现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其主要阐述了虚拟资本的来源、内涵、形态、特性等内容,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当今世界难以完全摆脱的金融危机问题根本缘由都可追寻到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中去,深入研究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内在意蕴,双重效应等对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最伟大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都与“生产”相关,马克思极其重视生产问题。他关注生产的现实困境,指出生产异化事实,即生产制造大量贫穷、生产成为外在工具、生产成为动物式生产、生产成为与自然对立式的生产。生产异化的根源就在于资本大行其道。资本逻辑的本性就在于资本增殖,必然使生产成为追逐利益的工具,加剧人与人的矛盾,制造人与自身的分离;资本逻辑是一种唯欲望的逻辑,必然将生产变为动物式生产;资本逻辑是一种物化逻辑,拜物教式的思维方式必然将生产视为商品的不断累计;资本的逻辑是一种反自然的逻辑,必然造成生产与自然的对立。走出资本宰制的困境,需要回归真正的生产,即生产回归生命、生产回归需要、生产回归创造、生产回归审美,在生产中实现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从社会有机体理论出发揭示社会发展是各种要素交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野阐述社会发展是人类全面生产构成的系统整体,从主客体相统一的高度论证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个内在的统一整体,不仅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而且全面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本质。基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应以人为本,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坚持整体推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探讨当代的热点问题——经济全球化问题,尤其针对理论界出现的将经济全球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全球一体化的观点,我们必须寻根溯源,在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中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根基,理清其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哲学基础、内容体系及发展走向,从而为今天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提供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0.
形而上学批判·资本逻辑与总体性·社会批判理论--马克思哲学的三个批判维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当代历史与理论语境为参照系,将马克思哲学的精神理解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形而上学批判,这是马克思透视哲学观念的重要前提,由此将哲学视角转向了对社会生活及其文化逻辑的批判分析;第二是从资本逻辑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化进程及其内在的二律背反,这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内容;第三是建构社会批判理论,为未来社会的变革提供一种理性的自觉.如何从马克思的哲学理念出发,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面对当代社会及其文化逻辑,这构成了马克思哲学当代建构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