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试论藏族的“一妻多夫”婚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藏族地区的“一妻多夫”婚姻 ,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研究专题 ,但是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所开展的深入、系统的实地调查尚不多见 ,一些研究也仍然停留在现象描述的层次。本文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一妻多夫”婚姻方面的研究成果 ,特别介绍了美国学者戈德斯坦结合藏族土地继承制度和劳役制度来分析婚姻形式的研究 ;同时 ,联系藏族的婚姻禁忌、妇女社会地位等方面分析了藏族“一妻多夫”婚姻的产生原因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文化人类学理论,提出一个假设: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藏族社会中兄弟关系比较亲密.是所谓"优势亲属关系",因而兄弟倾向于不分家甚至共妻,由此发展出藏族的一妻多夫婚俗.另外,藏族以超自然为中心的"文化传统总取向"使得人们淡化血缘关系,也促使了一妻多夫婚俗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了印度巴哈里和西藏一妻多夫制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勾画了土地与自然条件、主干家庭的功能、人们获取与保持地位的一般途径、个人的选择自由与服从命运等因素同一妻多夫制 (还有“多夫多妻制”)之间的关系轮廓 ;揭示了巴哈里和西藏两种社会中决定婚姻形态与家庭形态的基本原则 ;展示了一妻多夫制的好处、弊端和实行条件 ;提出了西藏的一妻多夫制本质上不是对自然生存条件的适应 ,而是对生产力和经济水平导致的社会结果的适应 ;最后得出西藏和巴哈里的案例的方法论意义。作者还引用了欧洲、日本和尼泊尔的有关事例 ,使论述更加有力。  相似文献   

4.
一、国内外对这一婚制研究的概述 一妻多夫制(Polyandry)大致有两个类型,一类为兄弟共妻(Fraternal polyandry),一类为非兄弟共妻(Non-fraternalpolyandry),又称“纳亚尔式”,以最先发现有此俗的部落──印度东南部马拉巴地方的纳亚尔人(Nayar)中而得名。后者可根据共妻者的关系进一步划分为“父子”、“叔侄”、“舅甥”和“朋友”等亚型。我国藏区的一妻多夫婚绝大多数属于第一种类型,第二种类型较少。一妻多夫制的两种类型,在汉族地方也曾有过。《淮南子》就有所记…  相似文献   

5.
真曲河谷一妻多夫家庭组织探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妻多夫制 (Polyandry)是一种仅占世界婚姻总量 1 %的奇特婚俗与家庭制度 ,①在我国 ,至今还保留在藏族、珞巴族、门巴族以及一部分纳西族中。② 笔者曾以真曲河谷的田野素材为基础 ,③ 对该婚制的研究状况、婚姻的发生率及其与生产方式的联系、当事人的选择与结婚成本、家庭类型和结构、社会调节过剩妇女的机制等问题作了初步阐述。④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 ,涉及这一婚制下的夫妻生活、丈夫 (兄弟 )间的关系、⑤ 人口生产以及子女对父亲的称谓。一、房屋建筑与家居生活真曲河谷全长 4 0公里 ,最宽处 8公里 ,最窄处 2 0 0米。河谷地…  相似文献   

6.
婚姻家庭是文化人类学中的一个传统课题,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世界上的多种婚姻形态中,最普遍的为一夫一妻的单偶婚,其次为一夫多妻婚。一妻多夫婚则较少,在默道克的世界民族志抽样调查中,只有4个民族,其中包括藏族。在中国则只有藏族、俄亚纳西族、门巴族和夏尔巴人。这一文化现象由于其特殊性,对它的研究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除俄亚纳西族的一妻多夫婚调查研究较为深入细致外,其他民族的则较为零散。因此,要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实地调查资料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藏族多偶家庭调查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世 《中国藏学》2002,27(1):99-112
20世纪国内关于藏族多偶家庭的调查研究成果 ,以 2 0世纪 5 0年代以后的成果为多。藏族的家庭以一夫一妻为主 ,其次为多偶家庭。多偶家庭中以一妻多夫为主 ,一夫多妻次之。多偶家庭的存在不是孤立的 ,与社会分层、亲属关系、居住原则、家族关系观念、村社组织与管理、继承制度、土地与差税制度、山区经济与劳动力、人口增减等都有关。只有从社会、经济、文化的多个层面来研究多偶家庭 ,才可能系统、深入的理解它 ,避免片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桂东南地区是广西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 ,本文运用考古学资料 ,对该地区史前文化的内涵、特征、年代序列及与周边文化的关系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再论原始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各种理论和实践的挑战,"原始宗教"术语中的"原始"问题遭到质疑.虽然如此,"原始宗教"概念仍旧被广泛使用,许多学者似乎对这个概念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理解.本文探讨了人们在理解"原始宗教"时的不同祝角.指出传统看法中存在的无法避免的问题和矛盾,提出人们关注的几组主要矛盾,并试图对它们进行分析,进而对原始宗教的理解提出某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学界近年来对《大乘要道密集》的关注和研究都在不断加深,但对其成书和流传仍所知甚少。作者通过对《大乘要道密集》的著译者、文本内容及传承的细致分析,将其与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佛教文献、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相比对,发现《大乘要道密集》集中了西夏、元、明三个不同时代翻译的藏传密教文献,其主要内容是一部萨迦派道果修法的仪轨集成,也包括一些其他的仪轨,并提出在《大乘要道密集》中多次出现的莎南屹啰或应为一位明代译师。  相似文献   

11.
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县、汶川县、理县、黑水县、松潘县以及绵阳市的北川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羌族总人口为30.61万人。中国的西南部是民族分布最为复杂的地区,费孝通先生称这个地区为民族走廊,“这  相似文献   

12.
北魏出宫人制度开始于明元帝时期,此后北魏的各代皇帝大都加以继承,特别是孝文帝时期该制度达到了高潮时期,这一时期所出的宫人,无论是范围还是人数都高于以往.这些宫人多是掠夺来的战败于北魏政权中的女子,此外还有一些宫人是北魏统治区内的平民,由于家人犯罪而被没入皇宫.这些宫人出宫后,或是被统治者安排赐婚,或是回归家中自由婚配.无论她们的归宿如何,出宫人制的施行,无疑对北魏王朝人口的增长、劳动力的增加以及社会的稳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云南边陲的傣族寨子,风景如画,民风浑朴,至今仍保持着许多古老的风俗习惯。直爽而风趣的主人,一边引导我们游览秀丽精巧的竹楼,一边对我们说,傣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从古至今都自由得如同凤尾竹在清风中可意飞舞,而那恋爱方式,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只怕是外边的人根本想象不出来的。城里人的“找朋友”、“搞对象”,说得多没味,多没趣,听听这里怎么说,“猎哨”呢!哨嘛,就是卜哨,姑娘的意思。说到这里,他望望泉边汲水的姑娘,又望望远处吆牛的小伙,然后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猎哨”的明丽风情。 月白风清,天高云淡,正是“等待群蜂绕花枝”的良辰,“猎哨”活动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作为十八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先行者,奥斯汀从未忽视经济因素在婚恋中的地位。在她的《傲慢与偏见》中,夏绿蒂的婚姻"储藏室"理论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婚姻的实质无非是金钱交易、利益的结合,探索了经济关系在婚姻,以至在人们生活中的决定作用,反映了当时妇女悲惨无奈的生存状况———她们只能依赖婚姻来保障她们的生计问题,同时也阐述了作者无奈的现实主义婚姻观。  相似文献   

16.
在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发现的突厥鲁尼文查干敖包铭文,是内蒙古迄今发现的唯一的突厥鲁尼文文献史料.根据查干敖包铭文的发现地点及其印记,可推断该铭文应属于后突厥汗国可汗家族阿史那氏的旁系家族,纪年约在7世纪末至8世纪初,极有可能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突厥鲁尼文文献史料.结合汉籍史料和笔者的田野调查,可推断后突厥汗国的“黑沙南庭”即为达茂旗一带的草原.而查干敖包铭文,则印证笔者有关“黑沙南庭”的这一推论不误.  相似文献   

17.
鄂西南地区自古以来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鄂西南地区的民间舞蹈摆手舞、茅古斯舞、撒尔荷以及八宝铜铃舞的起源都可能追溯到先秦巴人时期.本文希望通过对舞蹈本体的分析比较,进一步了解这几种民间舞蹈的异同,从而探讨鄂西南地区民间舞蹈的"源"与"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湘西南上梁仪式语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梁仪式语是湘西南众多仪式语中的精华和代表,具有其典型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艺术内涵。本文对湘西南上梁仪式语的民族特色及艺术内涵的分析,提出了上梁仪式语具有促进社会和谐之政治功能等社会功能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汉代所设临羌故城位置及临羌县建置年代等问题,在史志学界目前仍有分歧。该文援引历史文献及其现实查访资料,从空间、时间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湟源南古城城址根本不应是西汉临先故城址;临羌县的建置应在汉昭帝始元六年之前,而不应在汉宣帝神爵元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