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的内在机制探赜是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规律,提升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实效的前提。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红色记忆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奋斗征程中,社会主体通过多种介质形态,对中国共产党政治价值理念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和。从内容上看,红色记忆包括红色史实记忆和红色价值记忆。伟大建党精神传承是红色史实记忆与红色价值记忆相互印证、交织互促的动态建构过程。质言之,伟大建党精神传承是红色记忆再生产。“刻写—共享—体化—演绎”是红色记忆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机制。循此机制,红色记忆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展示应然实践图景:唤醒记忆,厚植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认同;诠释记忆,夯实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认同;复现记忆,增进伟大建党精神的情感认同;赓续记忆,促进伟大建党精神的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2.
肖妮 《理论界》2010,(3):81-82
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的主观因素,不仅对公众,而且对在政治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政党的行为产生影响。对于政党执政方式而言,既受到传统政治文化弊端的制约,也必然需要应对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对政党执政方式的挑战。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努力应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主和法治缺失等这些弊端的挑战,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改善民生的实践贯彻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全过程,执政的合法性资源的获得以改善民生为累积前提;执政的过程性巩固以改善民生为评价标准;执政的目的性诉求以改善民生为终极旨归.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经验表明,党只有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诉求,才能有效提高执政能力,更好地实现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类型,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精神内涵,是增强人民群众政治认同的重要资源。本文通过追寻红色文化增强政治认同的理论依据,把握新时代红色文化为提升执政党认同提供方向引领,为人民群众意识形态认同提供有力武器,为政治行为自觉提供活水源泉的价值意蕴,探析红色文化增强政治认同的内在机理,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增强人民群众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5.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它直接关乎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固和执政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使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包括基础性资源、运行性资源和保障性资源。这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乎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效能的提升。但目前党内存在着脱离群众,执政资源流失与弱化的危险:以执政合法性为核心内涵的基础性资源面临流失风险;组织资源、权力资源、制度资源等运行性资源呈现弱化趋势;作为保障性资源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也在受到非主流文化意识的冲击。因此,如何继续坚持走群众路线,保护和开发党的执政资源成为我党面临的新课题。现阶段开展以经济民生、政治民生、社会民生、文化民生建设为内容的民生建设,是我党继续贯彻群众路线,巩固与重塑党执政资源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合法性对于任何一个执政党或者政治体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合法性的关键在于执政党通过合法性资源来获取民众的支持。执政合法性资源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特征。科学发展观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的巩固、开发和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合法性资源内在特点和演变特征,遵循执政合法性资源建设的基本规律,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完成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王瑛  刘然 《南方论刊》2023,(8):13-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重要讲话以及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中多次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共同创造的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形态,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众多宝贵的叙事资源。新时代以革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要从内在动因、基本原则及时代价值三个维度共同推进,才能更好地巩固中国共产党话语主导地位、挖掘与弘扬优秀革命文化资源、筑牢革命文化思想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讨论,使用西方民主政治的标准显然是有失公平的。这种做法,在民族国家后的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下,显然是缺乏基本的政治道德支撑的,也纵容自由主义的民主政治成为新的帝国主义,进行政治意识形态的新殖民。将经济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又将中国共产党推向了反对民主政治的政治道德逆流,也是十分不恰当的。保持与最广大民众的密切互动和融合,是中国共产党继续拥有执政合法性的关键所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最应该重视的力量源泉和保障。这是一种更为实际和内在的合法性,是合法性的中国实践和中国形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重大转变历程轨迹与新的历史使命内在逻辑为视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实践生成为主线,梳理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分别从"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转变轨迹、转变的必然性、转变的历史使命、转变后如何继续践行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力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及其精神实质,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进行重大的转变作以理论诠释,以揭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方位多层面的执政内涵,彰显执政方略转变创新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逻辑与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维度上探讨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转变的逻辑和途径.首先以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新的时代背景和执政条件为切入点,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在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前提下转变执政理念、体制和方式,特别是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在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从革命党走向执政党的历史进程中,要进一步实现由"整合型政党"向"代表型政党"的转变.这就要求把"为人民执政"与"靠人民执政"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民本与民主、民享与民治、为民作主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推进以现代民主政治为取向的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党自身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1.
政治认同反映的是公民对自己所属的特定政治系统的认可与支持,具体体现在人们的政治认知、情感和行为活动中。在政党政治时代,公民政治认同度是衡量执政党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以实现人们对其执政的肯定与支持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党必须从提高执政绩效、创新制度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等方面来加强其执政能力建设,从而切实提高公民对党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2.
列宁政治文化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定广 《社会科学》2008,39(1):64-72
列宁晚年偏重于从习惯、习俗、民族心理层面思考政治文化的一般属性,认为由历史上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特点所决定,俄罗斯旧政治文化突出表现为农民性与东方专制主义的结合;在政治文化与现实生活关系问题上重视俄共(布)自身文化落后现象,提出了著名的共产党执政目标与俄罗斯实际文化水平"脱节"说,并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旧政治文化如何通过共产党员特别是中央高层领导人的政治行为而形成深刻的执政制约;列宁预见到旧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与制约有可能导致俄共(布)执政失败,逝世前以政治文化现代化为着眼点,就如何加强共产党自身的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行政治体系的自我完善,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主导因素,不同时期的改革侧重点与具体内容有着内在的演进逻辑.现阶段,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和维护政治稳定出发,实际上将政治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放在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将政治改革的具体内容寓于构建和谐社会之中,更加注重发展民主法治来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以协调社会利益矛盾,迂回渐进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事实上采取了将政治改革的内容通过执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来实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价值观是党关于自身政治属性、阶级立场和服务对象等在价值观念上的集中阐释,具有特定的内在构成。具体来说,在价值内涵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监督和人民共享;在理论特征上,党的“人民至上”价值观日益彰显出人民性与党性相统一、建构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理论品质;在实践要求上,党长期坚持着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服务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执政策略及自我革命的执政精神。  相似文献   

15.
增强政治合法性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通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增强党的政治合法性,是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执政党正确认识、理性应对党的执政合法性及其可能面临的合法性危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党的执政使命角度强调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此之前,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中有两件事情值得特别关注:一是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为标志,政治监督体制进一步完善;二是以"5+1"文件①的集中颁布为标志,干部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入。干部监督(反腐败)、干部制度改革与执政能力建设之间显然有内在的联系,通过对我国当前形势的分析,把反腐败的制度创新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以干部监督为载体、以干部制度改革为动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进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政治哲学的维度考察红色文化、国家记忆与现代国家建构三者的关系,认为塑造具有共识的历史记忆并固化为国家记忆是国家建构的重要环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制度、作风、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的综合体现,是国家记忆的基本内容并起引领作用。我们必须保证红色文化的历史真实、维系红色文化的神圣仪式、注重红色文化的情感结构,最终通过大众实践的普遍参与,使红色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构筑21世纪现代文明的主体性意识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黄金辉  魏倩 《社会科学》2020,(12):29-42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中国共产党对民营企业家实行了政治吸纳与整合的策略。这种政治吸纳与整合,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以及党和国家战略重心转移下的策略调适,是适应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化、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巩固执政基础与提升执政绩效的必然选择,并受到中国"和合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中国共产党主要通过调整意识形态策略、选择性吸纳部分民营企业家入党、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对代表性民营企业家作出政治安排这四个途径实现对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吸纳与整合。中国共产党基于改革开放战略的需要与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对民营企业家采取的政治吸纳与整合方式,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民营企业家阶层特征和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呈现出政治吸纳主体与对象的不同行为选择,两者之间的地位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黄生成 《兰州学刊》2007,(10):31-3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政绩合法性的困境、分配冲突、民主化的诉求、腐败蔓延等诸多挑战,而渐进有序地扩大政治参与是应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挑战的根本要求,朝向共和主义制度迈进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红色基因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因子的一种认知表达.对于红色基因,应该溯本追源,从内在与外在、历史与现实、共性与个性的分析中,对其定义、表现形态、本质内涵与基本特征进行正本清源的解读.首先从基因内隐形态和外显形态中分析红色基因的结构形态,继而在厘清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基础上,探析红色基因具有的信念信仰、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本质内涵,最后从传承性、进化性、稳定性探究其基本特征.这是对红色基因概念进行深层次解释的过程,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世界进行研究和追寻的过程.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实践中凝结、生成和发展的,被中国人民所认同、自觉遵循和传承的信仰信念、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系统的先进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