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密度、甲状旁腺素等多因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影响.方法测定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骨密度、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等指标;超声心动图测定所有患者的心瓣膜变化,并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患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组和单纯冠心病组;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上述因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影响.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骨密度、甲状旁腺素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并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有相关,Logistic回归方程为P(1)=1/[1 e-(-15.029-1.391×1 1.212×2 0.213×4 0.762×5 1.346×6)].结论年龄、性别、收缩压、甲状旁腺素等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危险因素,骨密度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与单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1 92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个体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 277例,分为冠心病无糖尿病组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同时确诊非冠心病个体649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资料?结果:3组总体比较,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载脂蛋白A?脂蛋白a?高血压?本次入院发病心脏彩超左心室射血分数?吸烟?每天吸烟量?饮酒及工作活动强度和平时锻炼频率在3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冠心病无糖尿病组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相比,BMI?空腹血糖?载脂蛋白A和每天吸烟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男性?年龄> 60岁?高血压?吸烟等因素可增加单纯冠心病发病风险,同时年龄> 60岁?BMI≥24?高水平总胆固醇和吸烟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与单纯冠心病组相比,女性?BMI≥24?高水平甘油三酯可增加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风险?结论:女性?BMI≥24?血脂水平异常和冠脉多支病变等因素可增加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应开展针对性的人群预防,加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对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520例符合条件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根据有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组和无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组,收集两组一般情况、相关血液学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HbA1c、TG、LDL-C、高血压病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相关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HbA1c、TG、LDL-C、高血压病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模型中,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TG、LDL-C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OR=1.063,95%CI 1.030~1.096,P=0.000),HbA1c(OR=1.086,95%CI 1.037~1.124,P=0.013),TG(OR=1.152,95%CI 1.046~1.267,P=0.005),LDL-C(OR=1.218,95%CI 1.024~1.610,P=0.028)风险增加相关。结论糖尿病病程、HbA1c、TG、LDL-C为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以预测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年龄60岁以上,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收缩压≥21.3KPa(160mmHg),舒张压≥12.7KPa(95mmHg),为老年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在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主要疾病如脑血管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中,高血压是一个重要危险病症。老年性高血压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过整理收集的一般资料、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其中16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老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过整理收集的临床资料显示,上消化道出血16例(16.00%);通过分析,单因素显示:患者性别不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的年龄、服药时间、服药剂量、吸烟史、消化道病史、胃黏膜保护剂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服药时间≥3月、服药剂量300mg、合并消化道病史、未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是影响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老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老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高龄、服药时间长、服药剂量大、未用胃黏膜保护剂、合并消化道病史和吸烟史是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老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北方老年人下肢动脉发生"易损性斑块(VP)"患者常见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血管疝外科就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AS)患者307例,入选者符合2012年中国专家编制的"老年人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建议"中规定的下肢AS诊断条件,他们接受了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和"下肢动脉发生VP危险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307例老年下肢AS患者中,经MDCTA检出VP患者129例(VP组,42.02%),178例未检测VP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发生VP危险因素指标比较中,发生VP组的平均年龄、吸烟指数、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HHCY、低HDL-C和高hs-CRP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年龄大、吸烟、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HHCY、低HDL-C和高hs-CRP均为北方老年人下肢动脉发生VP患者常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中风复发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对CT和/或MRI确诊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血球压迹、抽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等因素进行相关研究,并对复发脑梗死并发症及临床预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组脑梗死复发率为18.58%,其中1个月内复发占复发总数7.17%,3年内复发占87.25%,3年后为12.75%,复发年龄以60岁以上居多,占64.94%.腔隙性梗死复发率最高(25.98%),脑栓塞次之(20.97%),脑血栓形成再次之(13.51%).有23.98%出现并发症,其中复发脑梗死发生率为49.00%,首发脑梗死为15.51%.脑梗死总死亡率为2.66%,首发死亡率为1.18%,复发死亡率9.16%.复发性脑梗死98.01%伴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全部有颈脉粥样硬化斑.脑梗死复发和性别、抽烟未见有显著相关,P>0.05;血球压迹降低组脑梗死复发率高于血球压迹增高组,P<0.01;脑梗死复发和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糖尿病密切相关,P<0.01.结论高龄、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糖尿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是缺血性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是最重要危险因素,有血糖升高者脑梗死复发率增高,并发症增多和死亡率高.危险因素越多,并发症越多,脑梗死复发率和死亡率越高.强调对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给予积极治疗,对预防脑梗死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郑州市老年人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危险因素。方法统计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将其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及同型半胱氨酸正常对照组,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40例老年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检出率45.88%,其中男性、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右颈动脉内膜厚度、血尿酸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中冠心病及颈部血管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男性、血尿酸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男性、血尿酸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年龄≥60岁的12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按年龄分为60~69岁组、70~79岁组以及80岁及以上组,并对各组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特点及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AMI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最多(85例,66.41%),其次为有吸烟史(60例,46.88%)和合并糖尿病(33例,25.00%)。男性组吸烟人数显著多于女性组(P〈0.05)。女性组空腹血糖水平(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60~69岁组中有吸烟史者显著多于80岁及以上组(P〈0.05);且60~69岁组患者的BMI显著大于80岁及以上组(P〈0.0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0.63%)显著多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37%)(P〈0.05)。2支及以上冠状动脉病变显著高于单支病变(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之间治疗手段无显著差异。60~69岁组中经介入治疗的患者显著多于80岁及以上组(P〈0.05)。结论高血压、吸烟及糖尿病是老年AMI最主要危险因素,应戒烟并合理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应提高PCI和溶栓在老年AMI患者中的治疗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方法收集419例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根据有无心血管疾病(CVD)分为非CVD组和CVD组,收集一般情况、相关血液学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HbA1c、Cr、高血压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模型中,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高血压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与年龄(OR=1.029;95%CI 1.009~1.050;P=0.004)、糖尿病病程(OR=1.058;95%CI 1.020~1.098;P=0.002),HbA1c(OR=1.396;95%CI 1.059~1.683;P=0.007),高血压病(OR=2.521;95%CI 1.070~2.954;P=0.026),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OR=10.434;95%CI 4.896~12.293;P=0.000)风险增加相关。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能作为一项独立危险因素预测2型糖尿病者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示临床上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应充分注意筛查心血管疾病,甄别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斑块形成与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49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并与高血压分级、病程、脉压、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另选253例同期住院的无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行相关指标检测及统计学分析;并对412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采用个体化降压治疗、强化调脂治疗。随访一年,观察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变化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高血压分级程度、收缩压、脉压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与TC、LDL—C、UA、CRP、FBG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均有关,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病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强化降压调脂及综合性干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减轻,临床冠心病发病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及再次入院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发生、发展与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早期强化降压调脂治疗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综合性干预治疗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尿酸、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住院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组,纳入同时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SYNTAX评分对冠状动脉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根据结果分为低危组(22分)、中危组(23~32分)及高危组(33分)。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抽取清晨空腹血化验UA、Hcy、TC、TG、HDL-C、LDL-C,并行冠脉造影检查,比较分析各组患者血脂、UA、Hcy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YNTAX评分中危组、高危组与对照组相比较,TC、LDL-C、UA、HCy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487,P0.05),Hcy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437,P0.05);Logstic回归分析发现LDL-C、UA、Hcy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尿酸、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且血尿酸、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冠脉病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房颤的不同病因,发生机制及房颤对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分析153例确诊为房颤患者,男88例,女65例:非房颤患者150例,男79例,女71例,年龄均在50~80岁,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谱勒观察其心脏结构,各瓣膜病变情况,室壁厚度,左室功能及各瓣口血流情况。结果 1.引起老年房颤病因以退化睦瓣膜钙化占首位,其次高心,慢性风心病,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2.房颤组左房扩大,左室射血分数<60%,二尖瓣膜钙化,二尖瓣返流,三尖瓣返流,肺动脉瓣返流,肺高压多见并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房颤病因以退化性瓣膜钙化占首位,绝大多数伴左房扩大,同时房颤使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心功能进一步减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兰州市地级干部脂肪肝患病趋势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实施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至2008年在我院体检的3000余名省直地级干部,历年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组分层,根据国际老年人定义为依据分为3组,年龄在40岁-91岁,调查本研究群体5年脂肪肝患病变化趋势,分析脂肪肝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男性40岁-64岁年龄组脂肪肝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0.9%,41.7%,42.14%,36.21%,46.78%,80岁年龄组检出率最低;体重指数、尿酸、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血压、血糖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论 5年来兰州市地级干部脂肪肝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男性高于女性.体重指数、尿酸、谷丙转氩酶、甘油三酯、血压、血糖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尤其以男性40岁-64岁年龄组患病最为显著,应作为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隐性误吸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在我院选择60例脑梗死发生隐性误吸患者(发生组)和60例脑梗死未发生隐性误吸患者(未发生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脑梗死患者发生隐性误吸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组患者年龄≥70岁、脑梗死部位为单侧大脑半球其他部位、有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有义齿、自主进食、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吞咽模式为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6.7%,91.7%,56.7%,58.3%,61.7%,48.3%,95.0%;与未发生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发生组患者性别、有无合并症分布状况、饮酒史与未发生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患者年龄≥70岁、脑梗死部位为单侧大脑半球其他部位、有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有义齿、自主进食、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吞咽模式为异常是脑梗死患者发生隐性误吸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加强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的护理,积极预防隐性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某市医务人员脂肪肝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EXCEL数据库自制表格进行归纳整理数据,统计各相关因素所占比例进行分析并制成表格。结果脂肪肝患病率为30%,男性脂肪肝患病率为42%,女性脂肪肝患病率为24%,男性是女性的1.75倍。年龄、性别、体重、饮酒、血糖、尿酸、甘油三脂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甘油三脂、肥胖、血糖是最主要的相关因素。结论50岁以上的医务人员是脂肪肝的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硬化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非洛地平组治疗组(各50例),另设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n=50)。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发生率、Crouse积分及心脏超声。对缬沙坦组,非洛地平组分别在治疗3个月、1年后复查血压和心脏血管超声的上述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缬沙坦组与非洛地平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逆转(P<0.05),左室肥厚改善。缬沙坦组与非洛地平组在降低血压方面作用相同,无显著差异(P>0.05),但缬沙坦组在逆转左室肥厚、逆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降低新的粥样斑块发生率方面优于非洛地平组(P<0.05)。结论缬沙坦除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外,还能逆转心脏和大动脉结构异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情况及冠脉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冠脉造影术的80岁以上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采用SPSS 17.0软件对冠脉病变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17例80岁以上高龄心绞痛患者中有17例冠脉正常,52例三支病变。高密度脂蛋白在非冠心病组明显高于三支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中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收缩压等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是高龄冠脉多支病变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与冠脉多支病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2型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试验组为60例2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50岁~82岁,平均73.0±8.1岁)对照组为60例与之相匹配的非糖尿病患者(50岁~80岁,平均71.6±8.2岁).糖尿病按照"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分型标准"诊断.所有入选对象需经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筛查,>25分者方可人选.有影响认知功能测定结果的因素如神经精神病史、忧郁症、服抗忧郁药物、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视觉、听觉障碍、相关影像学证据证实为脑溢血或脑梗死等情况均予以剔除.两组分别行有关认知功能测定,包括词汇、相似性、数字广度和木块图项目.测定异常的结果再与血压、空腹血糖、HbAlc、血脂等因素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木块图两项测定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98±2.81和11.97±2.27,P值为0.037.经逐步回归分析,木块图与年龄、HbAlc呈显著的负相关,F=42.62 P=0.000.行协方差分析,去除年龄因素后,木块图测定仍与HbAlc有显著的负相关性,F=2.13,P=0.049.而且不同水平的HbAlc组所测木块图结果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Hbglc<7%组与非糖尿病组木块图测定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glc>7%、>8%和>9%各组,随Hbglc水平的增高而木块图测定值下降.结论在中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中,除年龄老化因素外,H-bAlc是损害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夏季,烈日当头,强光刺眼。强烈的阳光和紫外线照射是中老年人发生白内障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年龄越大,发生白内障的危险性也越大,由白内障导致的失明率亦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跟饮食因素有很大关系,为此,老年人可通过调整饮食,降低发病率或减缓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