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第三代诗歌"最早两个选本<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和<中国当代实验诗选>的"编选前言"和"选本书名"入手,可以分析出两个选本由于编选者不同的知识背景、诗歌趣味从而表现出对"第三代诗歌"不同的诗学态度,这种诗学态度其实又构成对"第三代诗歌"不同的叙事策略.两个选本以不同的方式对其与朦胧诗的关系进行了处理,这种处理方式的背后,实际上关涉着两个选本/编选者对"第三代诗歌"的不同规划.  相似文献   

2.
《文献》2 0 0 0年第 1期所载《南宋诗歌选本叙录》一文 ,对于南宋时期的诗歌选本做了较为系统的整理 ,然而讨理容有未尽。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辨订和增补 ,庶几使南宋诗歌选本概况更趋明晰。  相似文献   

3.
清初诗坛兴起的诗学反思,对明代中期以来的诗风弊端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理性思考。这种反思也体现于清初诗歌的选本之中。清初诗歌选本借助选诗对诗坛种种不良倾向进行矫正,对诗风加以有意引导,这对清代诗歌的繁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这些选本的考察,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清初诗学反思的内容及其意义进行了解,这对拓展清代诗学研究的视野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晚明时期以公安派为代表兴起的性灵诗歌思潮是明代诗学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唐诗选本为切入点,以李栻《唐诗会选》,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陆时雍《唐诗镜》,李沂《唐诗援》等几部唐诗选本为例,通过对其序、评及具体选诗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晚明诗歌思潮的产生及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诗歌选本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条线索中:一是分类选编的承传;二是分体选编的承传;三是分人选编的承传。古代诗歌选本的承传,为诗歌选本发挥欣赏、批评与文献传播的多方面价值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本批评是当代诗歌批评的重要方式,其以选和编的方式有效地参与到诗歌场域的构筑中去。诗歌选本与诗歌创作现场之间构成一种语境上下文关系。就当代中国诗歌创作场域的构筑论,选本批评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青年主体的呼唤;二是诗学观念的表达;三是诗歌流派的建构。相比小说等其他文类选本,诗歌选本批评的独特性在于它的敞开性、阐释性和有效性三方面的结合。这与诗歌选本所发挥的独特的“判断、分类、解释”等批评功能有关。从这个角度看,诗歌选本批评是批评作用的最集中呈现。  相似文献   

7.
选本是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批评形态。它可以反映出一个批评家的文学批评观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学思想的变化轨迹。研究唐中期唐诗选本可以明了唐中期唐诗观念流变的路向和诗歌审美倾向变化。  相似文献   

8.
选本是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批评形态。它可以反映出一个批评家的文学批评观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学思想的变化轨迹。研究唐后期唐诗选本可以明了唐后期唐诗观念流变的路向和诗歌审美倾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选本的选旨往往是通过选入的作家及其作品来体现的,《御览诗》的诗歌选录偏重且喜好近体,不仅是选家的审美趣味的体现,也取决于近体诗本身特点,体现出唐代诗风演化的轨迹。在近体中多选五律则与五言律诗创作的成熟、《御览诗》御览的性质以及诗选家重声诗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0.
华裔美国诗歌鸟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美国黑人的诗歌相比,华裔美国诗歌的历史并不长,亚裔/华裔美国诗歌形成气候是在20世纪80年代。围绕华裔美国诗歌的种种问题(一般来说,也许是种族性的文学建构)可以被概括为两方面的矛盾,但无论怎样,我们都承认华裔诗人或作家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趣味与他们族裔意识的强弱不无关联,而他们族裔意识的强弱,一般说来,又与他们的血统和出身不无关联。华裔诗人或作家群体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文化环境在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地常变不息。  相似文献   

11.
1985年是新时期中国诗歌的分水岭,此前以"朦胧诗人"为主,此后"第三代"、"中间代"、"70后"诗人相继浮出水面,并逐步取代了"朦胧诗人"的"弄潮儿"地位。1990年代以后,诗歌写作的分化更为明显,"命名"进一步增加,一些不同命名的诗歌团体均推出了代表各自诗歌观念的选本。而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和追求市场效益,各出版社纷纷出版以年度为标志的诗歌精选,形成新世纪以来浩浩荡荡的"年选出版大潮",因为要与市场接轨,先锋和探索性的诗歌在出版物中被弱化,编选者不得不在艺术与市场之间达成某种妥协。而由于出版制度的相对宽松,一些个人和团体开始介入诗歌选本的编辑出版之中。所有这一切,形成了当前诗歌出版物的众语喧哗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在中唐诗歌新变背景中,刘禹锡诗歌的创变特色并非特别显著,其诗歌的艺术个性体现为继承唐诗传统的典雅、宛畅、优美、蕴藉的审美特征,在保留传统唐诗诗性特质的基础上,用审美的形式来表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个体生命的独特感受。他对唐诗传统审美特征的继承有创作主张、审美趣味、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原因。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正是思想和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独特的精神气质使他的诗歌独具内在气骨,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使其诗和其他标举“雅正”的诗歌有了显著的区别,理性沉思和感性思维的结合使他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艺术品质。  相似文献   

13.
金元时期黄庭坚诗歌的主要传播方式有:文学传习活动、诗学著作、诗歌选本、黄集重刊、书法作品等,前四种是集本传播,为文学隔代传播的主要方式,后一种则是单篇传播,是黄庭坚作为诗人兼书法家的诗作在后世传播中独具的特色。其中,有着较强地域性传播特征的文学传习活动和《瀛奎律髓》这样颇具影响力的诗歌选本,对黄庭坚诗歌在金元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批评关注诗歌的语言结构形式,而语音形式也是诗歌语言形式审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在继承传统格律的基础上多有革新,体式丰富多样,通过节奏与韵律的变化、关键词的重叠及字音的选择等来加强诗歌含义的表达.这些声音的重复与变化构成了诗歌复杂精妙的音乐之美,也使语音与语义巧妙地结合,完美地暗示出诗歌含义之表达.浪漫主义诗人借助诗歌语言的各种语音效果,抒发了自己的自由个性和充沛情感,也提升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该文借助定量分析,弄清了马戴诗歌中的十大名篇及较受欢迎诗篇。这些名篇的遴选,得益于明清时期的几种诗歌选本。马戴最受欢迎的是其五律山水诗。在马戴诗歌传播接受史上,《又玄集》、《唐诗品汇》、《今体诗钞》是起到重要作用的选本。  相似文献   

16.
王昌龄在唐代的接受情况研究分盛唐和中晚唐两个阶段。从诗歌选本的选录数量来看,与同时代他人相较,王昌龄诗歌入选数量属中上之列;就入选诗歌内容来看,盛唐时多为"风骨清俊"之作,且其诗被推为"风骨"、"声峻"、"雅正"的代表,中晚唐选诗则多为"清词丽句"。王昌龄诗作中最富有盛唐之音的作品是最能被大家接受的作品,至中晚唐,随着政治环境和士人心态的变化,王昌龄的直意高歌已失去存在的土壤,只能被束之高阁。  相似文献   

17.
东晋时期的玄言诗说理抽象,枯燥乏味,缺乏艺术的审美趣味,而陶渊明却巧妙地运用比喻、寓言、用典等方法,将诗歌的哲理性蕴涵在田园风光的描画和平淡的农家常事的叙述中,使得诗歌中的景、事、情、理浑然一体,让人读后觉得言浅意深,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8.
虞山二冯诗歌评点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的虞山二冯是清代诗学走向学术化和专门化的开风气者,清代诗学研究者对二冯诗学的渊源及宗尚虽已有一些研究,但二冯诗学的学术特征,即从文本的校勘、辑佚、考订入手,由文本研究推广到诗史研究,通过诗史研究和选本评点来表达自己的诗歌观念的方式,尚未被触及。本文从二冯批点的《才调集》《玉台新咏》《西昆酬唱集》《瀛奎律髓》等选本入手,论述了二冯在校勘、整理古代诗歌文献方面的贡献,同时分析了二冯诗歌批点的特征,对二冯诗学的学术特点及其对清代诗学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揭示。  相似文献   

19.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被选入教材成为“诗歌典范”,显现了传统、正统且主流的诗歌趣味在历史延续中的强势。这一“诗歌典范”的树立,曲解了诗篇本意,简化甚至扭曲了诗人形象,并无视或舍弃了海子诗歌创作中“异端”和“新创”的东西。这样的“诗歌典范”培养着人们的“诗歌想象”和“诗歌期待”,影响了人们对新兴诗歌现象的创造和认同。这一“诗歌典范”的塑造方式竞能大获成功,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并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20.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作为著名的先唐诗选本,虽常被引用,但人们注意的只是其中对具体诗作的评论,作为批评家的陈祚明本人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关注陈祚明作为批评家的素质,包括诗学观念的包容性、富有历史感的批评眼光、基于比较的批评方法及细腻的审美味觉的基础上,审视陈祚明的批评成就,同时揭示其诗歌批评中理论与批评的高度融合及其对古典诗歌美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