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最突出、最伟大的功绩,莫过于他为我们开创了一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几十年来的斗争实践证明:坚持这条道路,我们就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转危为安,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相似文献   

2.
井冈山精神:理想、首创、奉献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李国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取得胜利的伟大起点。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它在中国革命斗争历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以后,中国革命就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研究和说明五四运动的领导权问题,分析革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的作用,考察五四运动的政治斗争和文化革命的发展,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十年前,正当我国民主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基本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在这一伟大著作中,毛泽东同志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指出了政权建设的道路,(?)发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性质以及这个政权在解决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中的作用。这个著作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理论,不仅对中国革命的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即对国际工人阶级的革命战略指导,也是一个重大的贡献。今天,我们重新研读了毛泽东同志的著作,特就学习所得,写出以下几点体会,作为《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十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5.
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是十分重视人才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毛泽东科学的人才观,为中国共产党包揽、集聚了天下英才,中国革命因此从胜利走向胜利,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由此而开辟.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革命史上 ,我们党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和最重要的贡献 ,就是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从而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以马列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指导思想 ,开辟了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道路。在纪念毛泽东诞生 110周年的时候 ,我们结合新的实际颂扬他的这一历史功绩和贡献 ,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特点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逐…  相似文献   

7.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书是1939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当时抗日大学所写的一本教课书。发表至今已整整二十年了。今天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不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取得了胜利,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已建国十周年了,社会主义建设正沿着胜利的道路飞跃前进!时隔二十年,在今天伟大的时刻来重读这本杰出的著作,特别使人感到亲切动人,越发使人赞叹这不愧是一本中国人民的宝贵的“教课书”,很值得我们继续认真的来学习。  相似文献   

8.
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性理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依据,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性理论的形成和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了这样一段充满气魄和决心的话:"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乞讨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328—1329页)这一段话说明了毛泽东对于建设中国的新社会充满信心,那末,建设新世界的基础和条件是怎样的呢?除了集中在几个中心城市的占整个国民经济百分之十左右的近代工业以外,就是遍布全国城乡的分散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表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毛泽东同志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 ,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 ,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 ,从而把自己建设成一支适合中国革命发展要求的、能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先进政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表明 ,党的建设是党得以发展的不竭动力 ,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之一。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中国共产党从一个革命党变成了一个领导数亿人民的执政党 ,从而完成了自身历史角色的伟大转变。中国共产党执政后 ,党面临的环境变了 ,党的地位不…  相似文献   

12.
从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到今天,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光荣的伟大的四十午。在这四十年当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英勇奋斗,取得了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且卓有成效地进行了规模巨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国民主革命是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进行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产阶级对中国人民实行的极端野蛮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无比深重的灾难。中国资产阶级政党虽然曾经领导过中国的民主革命,但是它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不可能领导民主革命达到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以后,中国革命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阐明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党的指导思想,是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两次伟大的革命,实现了理论建设上的两次飞跃。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  相似文献   

15.
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愚公移山》是毛主席在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一日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闭幕词。当时,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所进行的伟大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形势的发展对中国革命是极为有利的。但是,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困难仍然很多。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五十八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中国革命才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多少艰难险阻,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接着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我们取得这样伟大的胜利的最重要的原因之  相似文献   

17.
孙欲声 《青海社会科学》2000,1(1):119-121,,118,
中国没有出现过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阶段,这是史学界和理论界的共识,但中国出现过三种资本主义的模式,这也是历史事实。第一次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革命胜利后创立的中华民国;第二次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革命胜利后创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三次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一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领导中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19OS年孙中山将“驱逐邀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与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创———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余伯流中国革命是沿着一条有别于苏俄模式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取得胜利的。这条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创,既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独特创造,又是中国共产党集体奋斗的结...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阐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红军长征胜利的重大作用。一、毛泽东对党和红军领导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遵义会议得以召开的重要条件。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此,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回顾遵义会议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时,刘少奇曾经正确地指出:“党在1935年的转变,基本上就是党的高级干部的多数从失败中得到了经验、提高了…  相似文献   

20.
<正>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