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忠 《学术研究》2006,2(12):19-24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叙事方式进行了实质性变革,对现代哲学叙事方式进行了实践性开启。在对一元本质、单一线索的传统哲学叙事学的深刻批判中,马克思的哲学叙事学是现实的、具体的、生活的。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其“叙事线索”是双重的:“生产”是一条本质性、分析性线索,“生活”是一条现实性、整合性线索;在“生产话语”与“生活话语”的深层交汇与现实统一中,马克思哲学既是“全面生产理论”,也是“全面生活理论”。“具体生活叙事”、“社会存在叙事”标志着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真正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2.
论两种不同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问题。“推广论”认为,马克思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到社会历史领域的结果。“基础和核心论”则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和核心,这一见解实际上倡导了一种逆向的“推广论”,即把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基础理论应用到自然界,从而推广出辩证唯物主义。这两种见解的共同点是:把哲学的世界整体图景抽象地分割为自然、社会、思维三大块,辩证唯物主义对应的是“自然”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对应的则是“社会”部分,这就把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破坏了。本文认为,这两种见解坚持的都是“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对应于狭义的社会概念。实际上,马克思哲学就是“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这一概念对应于广义的社会或社会生活(即在人的生存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整体世界),借助这一概念,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和本真精神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3.
理解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还是回到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苑华 《学术界》2007,1(2):152-157
在“理解马克思”问题上,我们提出“回到马克思”与“回到实践”两种路径,前者虽然具有积极意义却也遭遇不少困境,后者虽抓住了马克思学说的一个核心范畴却又陷进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阐释而没有回到实践活动中去,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本真的马克思。我们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跟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这是理解本真马克思和推进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当代进路。  相似文献   

4.
付文军 《兰州学刊》2015,(4):104-109
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马克思哲学的生成、发展和完善与“批判他人”、“回应批判”和“自我批判”息息相关.马克思语境中的批判具有五重维度——实践地批判、辩证地批判、历史地批判、内在地批判和总体地批判.较之于旧哲学,它涉足范围更广、批判力度更大、影响力也更为深远.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只有进行“有意义地批判”,才能使马克思哲学在未来继续承担起批判和改造世界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生存状态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在“神圣形象”和“非神圣形象”中的双重“自我异化”展开的存在论批判.因此,从现代哲学的生存论域出发,重新省思和审察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建构前提,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到马克思异化理论中长期“被遮蔽”了的初始见解和本真涵义,还马克思异化理论以真相,使其在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王聚芹 《江淮论坛》2003,46(4):15-19
前瞻性和时代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影响普遍持久的内在根基,惟有深悟马克思哲学本真意蕴和躬行践履、现实坚贯,才能真正实现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深层运作机制把握,厘清社会发展脉理趋向,破解当下人类社会发展的跨世纪难题.马克思哲学思想是全球化背景下引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前行的路标,这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深层根由,也是人类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范畴是一个新颖而独特的新世界观的视角,它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网上纽结”。历史的人道主义是理解马克思“社会”范畴的又一个视角。人的存在与本质是统一的。在马克思那里,“社会”范畴还表现为动态的和静态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要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应从本真精神、时代本质和存在论三个层面完整地理解和系统地阐明。首先,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是理解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层面。从这个层面看,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就体现在它是一种实践的哲学,是人类解放的哲学,是具有科学批判精神的哲学。其次,理解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第二个层面是从时代本质的高度揭示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人类实践的内在关联。在马克思看来,时代的本质或“总问题”就是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的现实,是以劳动和资本对立为特征的私有财产运动,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以此为基础的人类解放。就资本还牢固地控制着整个社会而言,当代人类实践虽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本质上仍属于“马克思的时代”。这就决定了马克思哲学在当代世界中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后,从存在论的层面看,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当代意义不仅在于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而在理论上终结了全部形而上学,而且在于从实践的角度揭示了黑格尔形而上学以及全部近代形而上学与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现实的内在关联,认为形而上学终结的关键在于改变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的现实。正是这点体现了马克思哲学对当代西方哲学的优越性,彰显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9.
颜岩 《人文杂志》2006,(2):16-18
我以为,尽管自然概念是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论说的核心,但他的理论目的却是通过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重释,揭示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的本质和特点。本文着力分析了施密特对“唯物主义”及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的理解,并透析出其理论贡献与局限。一、对“唯物主义”发展史的一般考察施密特开篇第一句便指出,“关于马克思的自然概念问题,必然延伸到唯物史观同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②。施密特为什么要对“唯物主义”进行一番考察呢?主要原因在于他认为这是我们理解马克思自然概念和马克思哲学的关键。在他看来,第二国际理论家不理解哲学…  相似文献   

10.
王金福 《学术研究》2004,1(1):20-26
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对于正确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些方面走近了马克思哲学,在另一些方面又远离了马克思哲学。为了有利于说明问题,本文也引用南斯拉夫“实践派”的一些理解。  相似文献   

11.
近年国内的马克思哲学研究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为了重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合法性,马哲研究界首先把深入反思和批判教科书体系的内在问题作为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新的逻辑起点;其次把"返本"即深入解读马克思哲学原著作为发展马克思哲学的关键环节,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还原本真的马克思"和"解释学语境中的马克思"两种不同的解读路径;最后把"开新"问题即如何呈现"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问题"视为马克思哲学的合理的逻辑归宿,其中也产生了 "生存论转向"和"面向现实的社会历史辩证法"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人、市民社会、实践、自在之物、历史意识和自由等问题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遗产。马克思也十分重视蕴含在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但他总是把辩证法融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中。唯有重新解读德国古典哲学的遗产,充分展示出这一遗产的丰富内涵,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才可望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3.
新全球化历史语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创新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新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中 ,2 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她的哲学世界观如何实现与时俱进 ?笔者认为 ,存在着三大创新路径 ,也即“一体两翼”的创新格局 :所谓一体 ,即在对新全球化时代重大问题的反思和“改变世界”实践中弘扬马克思主义“反思的问题学”本性 ;而所谓“两翼” ,一是通过以时代视野重新深度解读当年马克思文本、探寻马克思哲学的本真意义 ;二是通过与当代中西哲学对话而重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是如何实现人类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的 ?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 ?在经过了 2 0多年“恢复马克思哲学真精神”、对马克思哲学进行“返本开新”的阐释和解读之后 ,对第一个问题我国哲学界已经在学理上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且基本上达成共识 :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具有当代意义和价值的“现代哲学”。可是 ,在对具有现代哲学特征的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的具体理解上 ,哲学界却出现了以王南的“现代实践哲学”(或“人类学哲学”)和高清海的“人学”为主要代表的两种各自表述的理论路向。这表明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属性问题 ,迄今仍悬而未决。笔者认为 ,“现代实践哲学”论与“人学”论是内在一致的 ,二者实际上指向的都是一种“价值论哲学”。将马克思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有’‘无’之辨”(即西方哲学中的“存在论问题”)和以“语言学转向”、“后现代哲学”为标志的现当代西方哲学联系起来 ,表明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论哲学。确认马克思哲学的价值论哲学属性 ,是时代给中国哲学提出的一个必然要求 ;将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种价值论哲学 ,就是对第二个问题的合理解答 ;确认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论哲学 ,其意义相当深远。  相似文献   

15.
章衎 《学术研究》2022,(3):36-42
马克思对“具体”问题的解读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他曾经把“具体”当作经验具体和历史具体来理解,但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他将“具体”提升为“具体总体”来加以把握。对马克思来说,只有认识到历史唯物主义在研究对象和方法论上的具体化转变和转型,才能通过理论思维再现的方式,将具体总体观的哲学内涵理解为私有制社会内在矛盾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之总体性的具体呈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具体总体观的本质,能够帮助我们深入认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其在资本逻辑批判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总体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名字已伴随人类一百多年了 ,今天 ,这个名字仍具有无穷的魅力。马克思有时离我们很近 ,有时还很陌生。离得近是因为我们的生存与马克思的眼光同步 ;陌生是由于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不了解马克思的真切意义。如何认识马克思 ,是我们时代的重要话题。在我国哲学界 ,对这个问题 ,有的主张“回到马克思” ,有的强调“马克思的文本解读” ,还有的为今天的马克思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应当”。刘福森、王庆丰、吴宏政的文章 ,则强调从马克思哲学的文本意义上去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质 ,他们认为 ,马克思的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 ,这种历史唯物主义 ,是“生存论基础上的‘历史生存论’”。  相似文献   

17.
“回到马克思”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既要回到马克思的理论文本 ,更要回到马克思的思维逻辑。从实践思维出发 ,把握时代精神 ,进行理论创新 ,才能锻造出“真正的哲学”来。  相似文献   

18.
对“教科书哲学体系”的学理质疑与马克思哲学“文本”解读的深入展开,使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具有不同于宏大叙事的考据理路,但这种考据遭遇当代视界的挑战,即“经院哲学”式的研究缺乏当代审视的现实目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性与现实性争议随之而来。本文认为,这种争议集中反映的问题恰恰印证马克思哲学并非冬烘遗老的“子曰诗云”,而是“改变世界”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马克思历史哲学存在与否这一问题曾有争论,争议点在于如何理解思辨历史哲学、历史科学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三者与马克思历史哲学之间的关系。从马克思历史观动态性和发展性的视角予以辨析,马克思对思辨历史哲学的批判直指其唯心主义的理论本质,并通过反思德国现实历史和扬弃黑格尔辩证法,实现了历史哲学性质的唯物主义变革。马克思注重发展自身理论的历史科学性,主动深入人类史以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有效地回应了思想史上“使历史成为科学”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对以往历史哲学的话语革新。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历史科学的“最后成果”,在历史阐释的起点、过程和目标中具体化为分析历史的方法体系,进而给予马克思历史哲学以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以探讨“哲学是什么”为标志的“哲学观”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以探讨“马克思哲学是什么”为标志的“马克思哲学观”问题更与当代中国的哲学发展历程密切相关 ,特别是上个世纪 80年代以来更是成了哲学反省和重构的切入点。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与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办 ,2 0 0 2年 7月16— 2 0日 ,在长春举行了全国“马克思哲学观”学术研讨会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十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70余名学者 ,围绕着“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