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现代社会学角度分析和探讨了荀子的社会控制思想体系及其历史地位和现代价值。文章通过对荀子社会控制思想体系的全面考察 ,认为 ,荀子社会控制思想不仅是对先秦社会控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而且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社会控制体系的基点 ,拨开其历史局限 ,其中包含着极其有价值的成分 ,对于当代社会控制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荀子性恶论的多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思想研究中,荀子是以性恶论而与孟子、老庄一同构成了中国古典人性论。其实,深入阅读荀子读本,笔者发现荀子对人性的评判较为复杂。传统性恶论远不能揭示荀子人性论思想的丰富性和多元性。笔者现从荀子之“性”的中性色彩、荀子对人之“恶”的真实解释、荀子人性论中的向善和知善、人和环境的互动四个层面予以展开论述苟子的人性论思想。  相似文献   

3.
储昭华 《河北学刊》2012,32(5):8-11,15
荀子是中国文化史、哲学史与儒学史上的大家,贡献卓著,影响深远。但是,对于荀子的评价和定位,历史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宋儒及现代新儒家将荀子视为"不醇之儒",也有学者将荀子与思孟学派作为儒家的两极对立起来。为此,很有必要重新认识荀子的思想特征及其在儒家乃至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与意义。我们认为,荀子是先秦学术思想史的集大成者,他针对时代提出的问题,较为全面地丰富和发展了儒学与中国哲学。荀子是现实主义儒学传统的奠定者,在外王学,即统一中国及其制度文明的理论设计方面发挥了较为重大的作用;在方法论上,发展了分疏、析别的思想传统。其超迈前人的学术贡献表现在天人关系、人性学说、社会理论与礼治建构、认识论与逻辑学等多个方面。荀子同时开启了几道思想闸门,后世对他的不同评价说明他有着巨大的思想张力,对荀子的批评史也将成为荀学思想发展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廖名春 《河北学刊》2012,32(5):1-4,15
荀子是中国文化史、哲学史与儒学史上的大家,贡献卓著,影响深远.但是,对于荀子的评价和定位,历史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宋儒及现代新儒家将荀子视为“不醇之儒”,也有学者将荀子与思孟学派作为儒家的两极对立起来.为此,很有必要重新认识荀子的思想特征及其在儒家乃至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与意义.我们认为,荀子是先秦学术思想史的集大成者,他针对时代提出的问题,较为全面地丰富和发展了儒学与中国哲学.荀子是现实主义儒学传统的奠定者,在外王学,即统一中国及其制度文明的理论设计方面发挥了较为重大的作用;在方法论上,发展了分疏、析别的思想传统.其超迈前人的学术贡献表现在天人关系、人性学说、社会理论与礼治建构、认识论与逻辑学等多个方面.荀子同时开启了几道思想闸门,后世对他的不同评价说明他有着巨大的思想张力,对荀子的批评史也将成为荀学思想发展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荀子是中国文化史、哲学史与儒学史上的大家,贡献卓著,影响深远.但是,对于荀子的评价和定位,历史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宋儒及现代新儒家将荀子视为“不醇之儒”,也有学者将荀子与思孟学派作为儒家的两极对立起来.为此,很有必要重新认识荀子的思想特征及其在儒家乃至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与意义.我们认为,荀子是先秦学术思想史的集大成者,他针对时代提出的问题,较为全面地丰富和发展了儒学与中国哲学.荀子是现实主义儒学传统的奠定者,在外王学,即统一中国及其制度文明的理论设计方面发挥了较为重大的作用;在方法论上,发展了分疏、析别的思想传统.其超迈前人的学术贡献表现在天人关系、人性学说、社会理论与礼治建构、认识论与逻辑学等多个方面.荀子同时开启了几道思想闸门,后世对他的不同评价说明他有着巨大的思想张力,对荀子的批评史也将成为荀学思想发展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和谐思想方面,荀子把"群"作为按封建等级制度建立的社会联合体和社会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群居和一"成为荀子社会和谐思想的理想化。荀子对为何要"群居"和如何"群居"都做了理论和实践探索。荀子在政治和谐思想方面提出的"隆礼重法"是贯彻"礼"的政治行为的一整套细则和方法。"群居和一"与"隆礼重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社会政治角度探讨荀子的"群居和一"与"隆礼重法"思想对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荀子的分配与消费管理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国富民是荀子经济管理思想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在广泛吸取、综合先秦众家学说的基础上,荀子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尤其是社会财富的分配与消费方面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管理原则与措施。这不仅丰富发展了古代经济管理思想的内容,而且对我们当今的经济管理实践也有重大借鉴意义。 一、“制礼导欲、物欲平衡”——荀子分配与消费管理的总原则与目标 与其他经济思想一样,荀子的分配与消费管理思想也是以其欲望论为前提的。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饥而欲食,寒而欲衣,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①是人生而具有、自然客观的本性。因此,在…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代,荀子和孟子开辟了孔子儒学发展的两个基本方向,从此,儒家思想开始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法律、艺术、伦理道德等各方面儒家化的基础。而如果说孟子在思想层次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各方面浸入了儒家的价值论和精神,那么,荀子则在实践层次上塑造了中国礼治的基本形态。荀子认为,“礼始乎棁、成乎文,终乎悦校。”这段表述简明地概括了其礼治模式的基本方面。“礼始乎棁”是说礼始于对人本性的的收敛和约束。“成乎文”是指礼落实到礼之文饰上面,使礼具有规范的实在性。这种礼的规范性在孔孟那里具有外在规范和内在道德的双重意义,而在荀子的礼学思想中,过多过重地强调外在规范性,并借助政治、法律的权  相似文献   

9.
杨少涵 《兰州学刊》2007,(5):183-184,113
荀子的军事论理思想继承儒家孔孟论兵思想,以礼义之统下的"仁义之兵"为治军的最高理想.同时,基于当时的社会形势,荀子还深刻认识到法的社会重要性,进而提出了"赏刑之兵"思想,作为对"仁义之兵"理想的现实补充,从而在理论上超迈了孔孟论兵思想,也奠定了荀子隆礼重法、王霸并重军事伦理思想的现实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0.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赵国人。早年游学齐国稷下学宫,中年的大部分时间在稷下学宫任教,期间访问过秦国,居留过赵国,晚年在楚国的兰陵度过。他的一生,主要是从事教学和著作,培养的著名弟子有韩非和李斯,撰写的著作保留至今的有《荀子》一书。荀子学于儒家而背儒,他综合百家之学,通过解诸子之蔽,取百家之长,建立了综合诸说并以“课名实相符”为特点的荀学。荀子的思想“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观其善行,孔子弗过”,“德若尧禹”,可是“世少知之”(《荀子·尧问》)。在两千余年的中国历史上,荀子及其荀学占据了显著而又醒目的一页。历代思想家以及政治家对荀子及其思想议论纷纷,有褒有贬,时而奉为圣人,时而打入冷宫。从荀子地位的浮沉升降中,多少可以看出古代社会思想文化的衍变,也强烈地启示后人:不可低估荀学的价值,不可忽视对荀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荀子的正名逻辑思想是对先秦形式逻辑的系统总结。但若以西方形式逻辑为标准来考察 ,就会发现荀子的正名逻辑存在明显的不足 ,这种不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以“人”为中心的从社会到自然再到社会的总思路有着深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荀子道德社会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人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必然要完成一个社会化过程,而其中道德社会化是社会化的核心内容。荀子从其人性恶的理论出发,从道德社会化的目标到道德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再到道德社会化的实现方式等几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其道德社会化思想。研究并剖析荀子道德社会化思想,对我国目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是荀子政治法律思想研究中被忽视的关键范畴,是其思想的重要落脚点。在先秦时期,荀子第一个把"分"发展成型构思想体系的基石性概念,"分"也体现了荀子有异于孔孟儒家的独特致思取向。荀子的"分"思想是对孔孟儒家思想的重要推拓,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荀子作为先秦著名的教育家,唯物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以性恶论为基础的德育思想,既师承孔子,又立足于社会现实,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荀子的德育思想不仅对当世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社会儒学的参考框架诠释荀子群学,可以把它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人而能群的社会本质论,荀子尽管也从社会集合意义上凸显群体的本位价值和地位,尽管有时也立足于个体与群体关系维度阐发"群"的问题,可是他的着力点是根据人与动物的差别强调人能群能分,创造性地提出了人"能群"的社会本质观;二是能难兼技的社会分工论,荀子社会分工论最明显的特点是将其纳入"群学"之中进行讨论,开创性地发明了能难兼技的社会分工思想,这主要体现在社会职业分工、社会角色分工和社会技能分工三方面;三是群居和一的社会理想论,荀子建构了以"群居和一"为核心内容的社会理想思想,并从合群乐群、各得其宜、救患除祸、群居和一四方面做了深刻阐发;四是明分使群的社会治理论,荀子更为强调"外王"一面,强调道统与政统的统一性,就社会治理主体而言,荀子明分使群的社会治理可以分为君子之治、先王之治和圣王之治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16.
荀子是先秦儒家文化的批判继承者,荀子的音乐美学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乐论》中.以“性恶论”的人性观和“明于天人之分”的天道观为基础,形成了特色独具的“中和之乐”音乐审美观及“美善相乐”的音乐美学思想,在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演变影响深远.荀子音乐美学思想为丰富和发展我国音乐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对当代音乐美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黎明 《理论界》2022,(5):30-36
荀子是先秦时期我国著名的无神论者,集大成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在对“天”的认识上,荀子对“天”进行了唯物主义解释:天是一种自然存在物;自然界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天人相分,各有各的职责;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在认识论上,荀子坚持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在知行观上,认识到“行”对于“知”的重要性。荀子对鬼神、卜筮、相人等迷信行为持批判态度。他站在无神论的立场,批判和分析了有神论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且用自然科学知识解释了自然界的一些怪异现象。同时,由于阶级立场、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荀子的思想也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这导致他的无神论思想具有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8.
荀子强调对不同事物的“类”的区分,他从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出发建构其理论体系。荀子的理想人格即圣人人格思想就是沿此思路而来,他提出圣人人格的根本特征是知通统类,核心是明礼义之统。荀子又把他的圣人人格思想贯彻于社会治理构想,从而提出了圣王以礼治天下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学界一般认为,孔子仁礼并建,孟子主要发展仁,荀子主要继承礼。荀子多言礼,少言仁,"仁"在荀子思想中则处于从属的地位。笔者经过对荀子思想的深入考察,发现"仁"在荀子思想中仍然处于基础性地位。荀子在孔子"仁"的基础上,继孟子之后,着重发挥孔子"礼"的概念,注重从外在规范上展开,以"礼义"为核心构建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在礼义构建中,荀子继承了孔孟仁学的基本精神,以仁义为本,以礼义为用,更细致地分析了仁、义、礼、乐之间的复杂关系,传承孔孟仁政思想。荀子的礼义体系是一个以"仁"为基础,包含了仁、义、礼、乐、法、刑在内的博大体系,注重人道为本的礼义道德,强调体道与修身,发挥礼义的社会政治功能。荀子的礼义构建还担当了对儒家王道思想的传承,他既法先王也法后王,以圣人的理想人格传承和守护王道理想。荀子是一个与孟子有共同思想基础,有许多相通一致之处的儒学大家,是先秦儒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20.
荀子关于“名”之谬误思想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荀子把所谓的“邪说辟言之离正道而擅作者”归纳为“三惑”,即“用名以乱名”、“用实以乱名”、“用名以乱实”,提出破“三惑”的方法。这是荀子关于“名”的谬误思想。荀子“三惑”思想的提出,主要地是为当时的社会、政治、儒家思想服务的,而不是揭露那些违反思维规律、规则所发生的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