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到过内蒙哲里木盟的库伦旗,都不会忘记那儿的安代舞。在屯子里,人们,尤其是青年男女们都是以它作为主要的娱乐。逢年过节自不用说,就是平日在劳动之余,只要有机会,也要组织跳安代舞。若有外地来的客人到了屯子里,那就更要以跳安代舞来表示他们最真挚的欢迎。你看那豪迈的舞姿,那蒙族姑娘们的嘹亮委婉的歌声,以及那优美动人的安代舞曲,都会给你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北京在经历了一场痛苦而剧烈的震荡之后,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安宁。然而,人们不会忘记那些令人忧虑的日日夜夜,那浩荡的游行队伍,震耳欲聋的口号声,揪人心肺的救护车的鸣叫……历史在人们的心里抹上了一笔沉重的痕迹。  相似文献   

3.
含冰 《民族论坛》2003,(1):19-20
民歌,是源自土地的声音,它承载着土地上的悲、欢、离、合。民歌,是劳动人民心灵深处的声音。它深切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情感,经万人之口,通万人之心,它是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的寄托。我以虔敬的心情聆听那血肉俱全、泪笑并存的中国老百姓生存环境中的真正的民歌。那些歌手,生活在艰难、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吼唱成了他们张扬个性、抒发情感的最佳表达方式。尽管他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幸,太多的穷、病和生离死别,但他们依旧眷恋着身边的一切,眷恋着生命中所有的苦与乐、悲与欢。夜深人静,当你聆听那些山梁上的歌声时,你…  相似文献   

4.
大约在1983年,大学校园里传看着一本薄薄的诗集,书名叫作《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我最初发现那本书,是在一位同学的枕头下面,一翻开淡蓝色书皮,便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那位同学来自胶东农村,那一阵他极爱那本书,能随口背出里面的许多诗。 几天后,在我们的一次青春晚会上,胶东同学便即席背诵了一首,那首诗名叫《安慰》:  相似文献   

5.
普洱茶     
《中国民族》2008,(11):82-82
第一个给滇西南的大叶种茶里洒清水的人是谁?第一个用湿润的笋叶包裹饼茶的是谁?历史永远地遗忘了他们。但是,关于普洱茶的奇迹,就来源于这两个偶然的细节——  相似文献   

6.
上一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人们迷茫于社会转型与道德失范,张承志的声音唤起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关注,尤其是青年人的血性,就我所阅读过的研究生论文里,以张承志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是比较多的。那些年轻的作者未必就是回族,也未必是同样的信仰,他们只是从张承志的声音里分辨出一种与时代趋向紧张对立,既孤独又有凝聚力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当代社会精神重建中极为需要的因素。我说张承志是孤独的,因为他的声音与整个经  相似文献   

7.
大光  易巧君  李立 《民族论坛》2007,(11):25-26
时光飞逝,白云苍狗。从1957年到2007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已经走过了50年风雨历程。每一个十年,都是湘西繁荣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举州庆祝成立五十周年的时候,本刊特约了5位曾一次或几次参加过自治州成立逢十庆典的人士,通过他们的亲口讲述,让我们了解那庆典里的深情与心血,回味那些激动人心的历史与瞬间。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经着重谈过学史的问题。他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的确,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充满活力,永远没有完结的既古老又常新的科学。它是人类历史的记录,是人类成长与进步的记录,也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记录。但是,对于我国的只有语言而无文字的少数民族兄弟来说,他们的历史,除了历代汉文文献有一定的记载以外,只能主要依靠本民族人民群众的口碑“载道”,即以…  相似文献   

9.
天下九嶷     
只要面对那块土地,就会想起曾经伴我朝夕的山群。我之所以叫他们山群,是在儿时,没人告诉我,那些山群就叫九嶷山。后读到领袖的诗:"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薇。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才明白,我的家乡的那些山叫九嶷山。后在历史中又读到:"九嶷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嶷。"(唐元结《九嶷山图记》)宋代方信孺在舜源峰北面石崖书"九嶷山"三字,半里之外可见,而成为一大震撼人心的景观。  相似文献   

10.
钟汶哲  ;于志力图 《中国民族》2008,(7):I0003-I0003
耳边是隆隆的声音,那是对面山上石头不断滑落的声音。余震之中,我的视线里出现了一位羌族老奶奶,这让我无比的震惊。要知道,那是一个极陡的坡,这个佝偻着腰的老人是怎么艰难地爬上来的,她上来做什么?  相似文献   

11.
我喜欢读这样一首诗:“河汾房杜有人疑,名位千秋处士卑。一事平生无崎屹,但开风气不为师。”这首诗后两句的大意是,我平生只有一件事,没有人能拿它当做攻击我的借口,那就是我以自己的学说开拓领先的时代风气:并不招收私塾子弟,以老师的身份拉党结派。诗作者龚自珍,是一位一心向往变革、坚定反对社会腐败的斗士。也许是出于对龚自珍的尊敬,后人大量引用他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但开风气不为师”,用以赞美那些站在潮头,为一个时代开拓新风气的人,那些引导社会走进美好境界的人。在近四十年的教书生涯中,我始终遵循“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平淡也真     
如果你没见过中央电视台记者热合曼本人,请千万别从他在电话里的声音来想象他.那带着浓重的哈萨克语调的声音当然很令人富于想象,似乎是个粗壮的大汉.中央电视台为观众熟悉的“明星”可太多了,闭着眼睛就能数出一串:徐潞、杜宪、赵忠祥等等.你看他  相似文献   

13.
看桑吉的画。一只苍鹰低回,猛地闪现在天地间,凌厉凄绝的影子扑落桑吉的画面。桑吉的笔底掠过原野上那些颓圯的废墟,好多年前那废墟是吟唱经卷的地方。桑吉的心曾经落满那迷朦如晤神灵的声音。桑吉用一只大笔在又冷又硬的湿蓝调子里戳上他自己。那时候,桑吉听见苍鹰在叫——我怎能画出你的声音呢?桑吉目睹那一千年的祈祷一千年朝拜的灵魂——我怎能画出你的心、你厚重的虔诚与永远幸福的神光呢? 还记得那时草原的雪吗?纯白绒厚的雪,莽莽苍苍地,把你熟悉的草疙瘩土矻拉统统抹去了。你的家乡是那样安宁、寂静而遥远啊!你站在雪原上,宽宽的藏袍包裹你,你是那么可爱又伶仃孤寂的一个小圆点。眼前  相似文献   

14.
张承志 《回族研究》2004,(2):142-147
年前曾在东京的橱窗里看到一本文化批评期刊。封面上有一个一语中的又极度戏谑的通栏标题:“献给濒死的当代文学的最后的心脏按摩。”望着它只觉又开心又惊奇,于是就记住了它。后来多次觉得,这句戏言也可以馈赠给我们亲爱的文学界———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使这世界没人看、更没人喜欢小说的伟业。确实,如今的多数小说,不消说也包括空洞的散文乏情的诗———已经不能感动任何正常的人。尤其是那些火鸡露屁股般炫耀技巧的作品(那是人们早在80年代就玩剩下的)招人哈欠———我打听过不少读书者,大多都是翻个一页半张就随手扔开了。大都是,开头…  相似文献   

15.
异彩纷呈的民族服饰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又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 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服饰文化斑斓多姿,异彩纷呈。它们或绚烂绮丽、或素朴雅致、或粗犷 简约、或雍容典雅,却无不打上了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烙印。有人说,服饰是穿在身上 的历史和艺术,的确如此。当我们细细地打量那些似乎已远离现代生活、远离都市时尚的民 族服饰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那些或写实或抽象的缤纷纹样里,居然有着令我们怦然心 动的精美,那是我们的现代工艺所无法企及的精致与美妙!如果我们能够再沉下心来细细领 悟,或许我们会在那些散落于灿烂图案与色彩间的细节里,触摸到一个民族的过去,触摸到 一个民族最真实、本质的东西——它的灵魂和精神。 尽管现代生活中人们似乎更倾心于潮头的时尚,但当灯光照着那些凝聚着古老情愫的民 族服饰时,却依旧令我们感到迷醉和温暖。  相似文献   

16.
异彩纷呈的民族服饰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又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 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服饰文化斑斓多姿,异彩纷呈。它们或绚烂绮丽、或素朴雅致、或粗犷 简约、或雍容典雅,却无不打上了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烙印。有人说,服饰是穿在身上 的历史和艺术,的确如此。当我们细细地打量那些似乎已远离现代生活、远离都市时尚的民 族服饰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那些或写实或抽象的缤纷纹样里,居然有着令我们怦然心 动的精美,那是我们的现代工艺所无法企及的精致与美妙!如果我们能够再沉下心来细细领 悟,或许我们会在那些散落于灿烂图案与色彩间的细节里,触摸到一个民族的过去,触摸到 一个民族最真实、本质的东西——它的灵魂和精神。 尽管现代生活中人们似乎更倾心于潮头的时尚,但当灯光照着那些凝聚着古老情愫的民 族服饰时,却依旧令我们感到迷醉和温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彩纷呈的民族服饰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又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 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服饰文化斑斓多姿,异彩纷呈。它们或绚烂绮丽、或素朴雅致、或粗犷 简约、或雍容典雅,却无不打上了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烙印。有人说,服饰是穿在身上 的历史和艺术,的确如此。当我们细细地打量那些似乎已远离现代生活、远离都市时尚的民 族服饰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那些或写实或抽象的缤纷纹样里,居然有着令我们怦然心 动的精美,那是我们的现代工艺所无法企及的精致与美妙!如果我们能够再沉下心来细细领 悟,或许我们会在那些散落于灿烂图案与色彩间的细节里,触摸到一个民族的过去,触摸到 一个民族最真实、本质的东西——它的灵魂和精神。 尽管现代生活中人们似乎更倾心于潮头的时尚,但当灯光照着那些凝聚着古老情愫的民 族服饰时,却依旧令我们感到迷醉和温暖。  相似文献   

18.
美丽吉祥的畲族凤凰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彩纷呈的民族服饰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又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 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服饰文化斑斓多姿,异彩纷呈。它们或绚烂绮丽、或素朴雅致、或粗犷 简约、或雍容典雅,却无不打上了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烙印。有人说,服饰是穿在身上 的历史和艺术,的确如此。当我们细细地打量那些似乎已远离现代生活、远离都市时尚的民 族服饰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那些或写实或抽象的缤纷纹样里,居然有着令我们怦然心 动的精美,那是我们的现代工艺所无法企及的精致与美妙!如果我们能够再沉下心来细细领 悟,或许我们会在那些散落于灿烂图案与色彩间的细节里,触摸到一个民族的过去,触摸到 一个民族最真实、本质的东西——它的灵魂和精神。 尽管现代生活中人们似乎更倾心于潮头的时尚,但当灯光照着那些凝聚着古老情愫的民 族服饰时,却依旧令我们感到迷醉和温暖。  相似文献   

19.
客家何处     
韩晗 《民族论坛》2006,(11):39-41
一如果说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的话,那么按照列维斯特劳斯的观点来看,很多组成就变得功能化并且功利化起来。用这个观点来观照整个中华文化体系,我们就能看见很多组成是必要的,并且在必要中又能区分出孰重孰轻。但是,在传统的史家们的眼中,有一点东西却是始终游离于他们的关注之外的,那就是对一种族群的关注,这个族群,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始终没有一个固定的组成,但是他们却始终存在,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迁徙,在迁徙中孕育着文化,最后,他们分裂为两支,一支横渡海峡,去了台湾;另一支则在川西平原的一隅安下家来,让来自世界各…  相似文献   

20.
艾蒿香     
六月回乡,一进楼门,就看到了艾蒿,长长的一束斜插在人家的铁门上,暗绿的叶子微卷,露出银白叶背。一层一层上楼,各家的铁门贵贱各异,可是都插上了艾蒿。满楼都是微辛的艾蒿香,有人曾形容那是睡着了的花,屏住气息的嫩叶,还带着一股淡淡的烟味,像是谁忘记把篝火熄灭了。我家也插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