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白诗歌的美学特征李洲良李白诗歌的美学特征,综而论之,豪放飘逸,这已成为文学史上的定论;若析而论之,这种豪放飘逸的美学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目前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的或令人满意的结论。本文拟从诗歌美学的角度,对李白诗歌的美学特征作一番具体考察,以期得...  相似文献   

2.
张连举 《唐都学刊》2001,17(4):31-32
“飘逸”是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但人们常常由此以为李白的生活个性同样“飘逸”。究其实,从李白的个人经历及其诗歌创作中不难看出,李白一生更多的是壮志无从施展、理想无法实现的幽愤,甚至有时还免不了媚俗。  相似文献   

3.
叙事是中国古代诗歌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在李白诗歌中,部分诗作的叙事性非常明显,更不乏有名的叙事之作.李白诗歌的叙事艺术,具有叙事手法多元性、叙事语言多样性、叙事视角多维性、叙事风格多重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杨雄  周晓玲 《社科纵横》2008,23(12):116-118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是中国诗歌的两座高峰,他们的诗歌无论诗题还是诗句,在时间表述上既有同,又有异.相同之处主要在于都通过意象表明时间--夜或四季,或者直接写夜、季节、时令,以及具体月日.但由于李白杜甫思想的不同、创作风格的不同以及杜甫特有的"诗史"思维的缘故,李白杜甫诗在时间表述上亦有不同之处,杜诗比李诗表述得更确切、更具体,也更多些.  相似文献   

5.
杜敏 《唐都学刊》2009,25(3):1-4
以李白为中心所生发的李白现象,已演化成为历代对李白诗歌的习得与传播,对其传说的演绎与生发的文化现象。李白现象具有共时与历时相交融、生发形态多样化的特点。李白现象在当代的形成有其历史的、文化的基础。李白现象当代化须将李白从单纯的文学领域脱解出来,关注李白诗歌的接收群体,使受众在李白现象的接受中提升,在接受中发展。应当多主体地进行李白及李白诗歌的传播,既可以官方举行,也可在民间传播。既可搞多群体的竞技,也可以个体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6.
女性之美在李白诗歌中得到全面清晰的展现 ,李白不仅关注她们的形体之美 ,更对她们的精神之美尤其是对违背父权文化的“另类”之美给予礼赞。本文并试图分析李白妇女诗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论述了中国道家思想在李白诗歌中的文化传承.第一部分简析了李诗中反映的道家批判精神等积极人世的人生态度;第二部分指出了李白既人世又出世的复杂心态;第三部分论述了李白诗歌中的"物我合一"虚静"真人"等超然出世思想.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李白的诗歌是雨后的彩虹,那众多的意象是彩虹中的色块、色线和色点。如果说,李白的诗歌是夜空中的焰火,那众多的意象是焰火中的火舌、火弧和火花。在唐代诗人中,不,在所有古代诗人中,象李白这样喜造彩色意象,又善造彩色意象是不多见的。要知道李白是怎么样“烂七彩之照耀,漫五色之氲氤”(江淹《丹砂可学赋》)的吗?请看:  相似文献   

9.
晚清的两位杰出文学家曾对李白及其作品作过很有见地的评论。龚自珍在《最录李白集》中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刘熙载《艺概·诗概》:“太白诗以庄骚为大源。”李白和李诗的确深受屈原及其作品的影响。近年来许多论者对这个重要问题曾进行过认真的研讨,特别指出李白诗歌艺术上对屈赋的继承,这是很有必要的。然而遗憾的是,人们在谈论李白受庄子影响时,却几乎从未涉及李白诗歌艺术上和庄子散文的继承关系。我认为,李白的诗歌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说,从庄子散文中汲取的营养比任何一部作品都要多。李白集中引庄子典故的诗…  相似文献   

10.
把苏词的风格定位于"豪放",并忽略其"豪放词"中的"婉约"内质, 是由文学史叙述造成的一种职业性"误读".如果把阅读视角转换成作家作品本身,则不难发现:苏轼的"豪放词"其实是表里不一的"二重矛盾组合体",其特征可以概括为"外刚内柔".  相似文献   

11.
陆涛 《社科纵横》2012,(9):80-83
本文是对颇多争议的韩愈诗歌中的奇险与平易的风格的考察,主要通过对韩愈诗歌在接受前人影响和其诗歌自身特征的考察。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韩愈诗歌中奇险与平易两种风格的诗歌是并存的,但占主导地位的,却是平易风格的诗歌。因此,把韩诗的风格归为奇险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一先由我国古人对诗歌风格的概括说起。我国古人对诗歌风格的概括集中表现在名称的标举上。这种风格品名的标举源远流长,众象纷呈。南朝齐梁时期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首先提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体”。这“八体”(其中精约、显附仅是修辞方法、表现方法)泛指文章风格,也适用于诗。与刘勰几乎同时的钟嵘,在《诗品》中提出清刚、清拔、清雅、清巧、清远、华艳、华美满密满丽、峻切等10种。盛唐时期的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里认定自己的风格“清华奔放”。杜甫在《进雕赋表》中说自己的诗“沉…  相似文献   

13.
李白经常在诗中使用色彩词,这给他的诗歌增添了一种美感。这里,我想列举李白作品中尤具特征的白色,重点谈谈其在表现上的特色。一、比率的考察通读李白的诗歌就会发现,他经常在诗中描写白色(特别是用“白”字),有关这一点的评述已经很多。其中,大野实之助先生在《李太白研究》一书中所载的《李诗中“白”的意义》一文,就是评论李白诗中白色的最早论文。他着眼于李白所使用的“白”字数量之多寡,指出:“……李白的诗歌如此喜欢使用表示色彩的文字,在感觉上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而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无疑是白色。这一点,不是很值得注意吗?”  相似文献   

14.
刘华沙 《社科纵横》2008,23(2):115-118
本文以唐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李白杜甫作为着眼点,通过他们一生的漂泊漫游生涯,意在找寻出特定的存在方式对他们精神建构所产生的影响.也可以说,漂泊成了他们特有的存在方式.在这种存在方式下,才磨砺出他们特有的精神景观和诗歌成就.没有漂泊漫游生涯的李白杜甫,就难以有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诗仙""诗圣".所以说,漂泊生涯成就了李白杜甫.构成了他们奇异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5.
略论词产生于盛唐宫廷——关于词的起源、界说和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的起源不明,主要源于对词的界说混乱.词应是发生于盛唐宫廷,由李白首先创制,后来者依照词牌创作的以近体诗格律化定型的声乐歌词.词体的形成,既是历史某个瞬间(天宝初年)飞跃突变的结果,又有漫长的历史形成过程,包括词乐的演变形成史,近体诗、乐府与声诗的演变史.以及词体在由个人创制之后被词本体接纳并定型的发生史.从诗歌演变的角度来说,是建安以来乐府诗和近体诗整合的果实;从词乐的角度来说,是宫廷音乐和音乐消费形式变革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李白的山水诗在其作品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而许多文学史著作和研究李白的专著,都把描写祖国的壮丽河山,作为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加以论述,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一些论著对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特征,往往仅用山水诗如何体现诗人的个性特征来代替对山水诗本身的细致分析。另有一些  相似文献   

17.
梁瑜霞 《唐都学刊》2004,20(3):26-30
李白的诗歌个性十分鲜明,其突出特点可用"李白气"来概括,"李白气"的能指即清末评论家吴汝纶所说的"一片奇气"[1]。"一片奇气"在李白诗歌有三个表现层次:言奇、象奇、思奇。李白、岑参、韩愈三人的诗歌都具有"尚奇"的共同特征。但比较而言:岑参之奇,意在外物,奇在风光;李白之奇,意在情感,奇在心志;韩愈之奇,融进人力,奇崛险怪;李白之奇,得之天然,风神潇洒。这正是李白之奇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题或诗序出现“效某某体”等显性标志的诗歌可以称作“效体”诗.“效体”诗生成于六朝,并在此期确立了三种创作范式.其发展大致伴随着古人对“体”的内涵的认识变化,总的趋向是从效法体貌、风格,逐渐转向效法体裁、形式.诗歌典范的确立、诗人创作动机的多元、诗坛宗尚和复古风潮的驱使,都是促使“效体”诗产生和兴盛的原因.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创作传统,“效体”诗的意义与价值需要平议.  相似文献   

19.
说盛唐气象     
我国古代诗论中的气象,指诗歌的外部风貌即风格。盛唐气象指盛唐诗歌的风格特征。盛唐诗歌的风格特征,一是浑厚,二是雄壮,它表现在盛唐大多数作家作品中间,而与初唐、中晚唐诗显示出区别来。这一看法,滥(?)于宋严羽,在明清诗论中得到进一步的阐发。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盛唐时代所孕育的人们特定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一是前代优秀诗歌遗产的继承和发扬。盛唐诗歌由于具有卓越的艺术风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所以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盛唐大多数诗人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健康的审美观,因而能写出大量优秀作品。这是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家喻户喻的伟大诗人,他的山水诗是他巨星地位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后代仿效学习的榜样之作。千年之后,清代嘉靖年间的郑珍,即是学习李白山水创作而自成风格的诗人之一。比较二人的山水诗可以发现,内容上,二人描绘山水景物均以高峻奇险为主,亦不乏秀丽之作;艺术上,多用瑰奇的想象、形象的比喻和大胆的夸张等手法,形成了雄壮豪迈的格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