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河新乡段发育形成于春秋时期。现在所说的卫河,一般是指今新乡县合河镇到河北省馆陶县的河段。曹魏时期,卫河由黄河水系转变为海河水系;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卫河作为永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到大运河体系。卫河新乡段的水运功能曾发生过两次重大变化:隋唐到宋金时期卫河一直是官粮和货物漕运的直接水道;元代末期京杭直航大运河的开通,促使卫河新乡段的功能开始向漕粮辅助转运转变;清代以后,随着铁路运输业的兴起,其功能更多表现在商品和货物的集散方面。  相似文献   

2.
大运河新乡段是申遗立即列入项目卫河(永济渠)主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大运河形成时间较早、延续使用时间较长的河段之一,也是目前河南境内唯一一段可以看到的大运河河道。大运河新乡段历史悠久,始于隋永济渠,明以后改称卫河,历代均为华北平原上沟通南北的重要水道,承担着漕运、灌溉、行洪等功能,对新乡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挖掘其深厚的历史及文化底蕴,对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重要的推进意义。  相似文献   

3.
道口镇位于卫河之滨,其地理位置对于发展卫河水上运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明清时期,道口镇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城镇;以历史上卫河水运与道口集镇商业繁荣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卫河水运与中小商业城镇的密切关系,对于当今中小城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漕运高度发展的时期,在大规模的明朝官方漕运队伍中,存在着人数达十万余人的职业运输军队。明朝的漕运法经过了支运、兑运与支运相参,最后变为长运后,职业性的漕军应运而生,成为漕运的主要运输力量。漕军对维护明王朝漕运的正常运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维系明朝京都命脉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5.
漕运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现象,即封建王朝通过水运,向其统治中心——京师大规模征运税粮等物资的一种制度。这一现象始于秦代,亡于清末,前后存在了二千年之久,其间统一集权王朝时期,漕运无不兴旺发达,而分裂割据之时,漕运则一蹶不振,可谓与中国的封建集权统治相始终。诚如晚清政治家康有为所言:“漕运之制,为中国大政”。但是,漕运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与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关系如何,其作用和影响又何在?目前史学界尚未做出完整的回答。因此,对这些问题加以探讨,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徐州是明清时期运河流经的重要地区,为保障漕运而导致的运道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徐州商品经济的兴衰。漕运在明清小说和徐州地方戏曲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徐州地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影响徐州城市选址和建设的若干因素中,漕运的影响可谓重中之重。漕运无疑是影响明清徐州城市兴衰变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北宋漕运发展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时期 ,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漕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漕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统治阶级的重视为漕运大开绿灯 ;造船技术的进步又保证了漕运业对漕船的需要 ,在诸因素互相作用、影响下 ,漕运业不断推进。漕运业的发展是历史前进的结果 ,是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促进了北宋漕运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百泉是我国北方岩溶性上升泉的典型代表,是卫河水系的源头。历史时期百泉泉水在卫河漕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至解放后其天然流量仍能灌溉农田8万余亩。但自1979年开始至今,百泉出现了长期的间歇性断流现象。从其泉域内地下水开采过量且不断增加、泉域补给区内连年干旱少雨等方面来分析泉水间歇性断流的原因,并从改善泉域补给区内的地表植被状况、合理控制泉域内地下水的开采、加强对泉域的正确管理等方面入手,对百泉的资源利用前景做几点简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西汉中期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中外朝的形成。这一重要变化,多年来,在一些通史或秦汉史的专著以及历史教材中,都曾提及。但中外朝为什么会在汉武帝时期出现?它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成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往往被人们疏忽,很少有人论述。我现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唐代转运使的设置与裴耀卿有密切关系,作为首任转运使的裴耀卿,对漕运曾经作过重要贡献.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同时联系有关问题,作一些初步的论述.(一)在我国历史上,自秦汉以后,开始有漕运和管理漕运的官吏.能够知道的,如汉代有护漕都尉,晋朝曾设督运御史.隋置募运米丁,漕转关东汾晋之粟供给京师,但是漕官阙如.总观隋代以前,漕官还不是一种常设的制度.到了唐代.漕运大为兴盛,才常设转运使  相似文献   

11.
《说文解字》诠释:“漕,水转谷也。”追溯本意,漕运即是通过水路转运谷物的一种形式。但是,封建社会中的漕运有其特定的历史含义。很早以前,我国民间便久已利用沟渠和自然水道转运百物,但是,都不称为漕运,漕运是一个历史概念,专指历代封建政府将所征粮食运至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练湖风光无限,原因不仅仅它是一处胜境,更因为它发挥的巨大作用,从最初的灌溉农田,到可以济漕运。而对漕运的补济作用,使得练湖与漕运的关系变得十分密切,运河对练湖的依赖也让练湖的存在显得更有意义和价值。然而两者的关系并非一直风平浪静、十分和谐,而是时常因为练湖的生存危机而曲曲折折,漕运的命运让人体会到唇亡齿寒的意味。  相似文献   

13.
运河水柜是保证运河畅通的关键环节。运河沿岸的重要水柜北五湖与南四湖的形成历史与变迁过程大致为:北五湖是古大野泽、梁山泊的遗迹,为黄河改道淤塞古湖泊而形成,于元朝伴随着运河漕运兴起疏浚而成为水柜,清末因运河废弛、佃民开垦而消亡;南四湖乃是地质沉陷加上黄河洪水壅塞扩张、合并而形成,在宋朝被作为水柜以济运,明清时期在围湖造田与黄河洪水侵袭中不断地变迁。南四湖与北五湖的变迁对运河航运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北五湖的消失直接限制了京杭大运河会通河段的复航。南四湖与北五湖的历史与变迁研究对未来运河的全线通航规划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是漕运高度发展、制度渐趋完备的时期,而对明代漕运贡献最大者当属陈王宣.陈以武将出身,总董漕运三十余年,为第一任漕运总兵官.他在任期间所做的通河、凿渠、运粮、建仓、置舍等工作,奠定了明清漕运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历史时期陕州的发展与黄河漕运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三门天险处在黄河漕运的咽喉之地,历代黄河漕运治理均围绕三门天险展开,使陕州成为名副其实的漕粮转输中心和漕运航道治理中心,也使陕州的漕运枢纽地位得以确立。与此同时,漕运的繁华也对陕州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琳琅满目的商品,往来如织的商贾,促进了陕州商业的繁荣;壮美的漕运景观,云集的旅客游人,带动了陕州旅游业的兴起;文人墨客赞美黄河景观、讴歌治黄治漕精神的文学作品,促进了漕运文学的生成。以此为基础的漕运文化,使得陕州地域文化更加具有独特性,并向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延安《讲话》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它的理解也就必须回到它所计对的实际问题上去.就其实质而言,《讲话》主要解决了革命文艺与革命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问题,是革命文艺及革命文艺工作的行动指南和理论纲领,因此,如果将其夸大到是一切文艺工作的行动纲领,并且可以永恒不变地指导任何时期的文艺工作,就是不科学的.实际上,对《讲话》定位不当,也是解放后我们在文艺工作上出现一些问题与错误的重要原因.除了个别理论观点在今天还有适用性外,《讲话》留给我们的真正遗产主要是它鲜明的时代特色,以及它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具体化与解决任何问题都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历朝政府都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采取严明的法律手段保障其运行,严厉惩处各种妨害运河漕运的犯罪。探讨漕运的管理机构及妨害漕运的犯罪及其惩罚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书法发展史上,六朝时期是一个重要时期,它上承秦汉之遗风,下开隋唐之先河;近几十年来在南京附近陆续出土的一些名人墓志与碑石,为深入研究六朝时期金陵书风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东晋时期 ,世家大族相继把持着皇室政权 ,陈郡谢氏也是其中一个。它在当时独特的历史环境中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任务 ,为东晋政权的巩固与进一步发展作出了相当的贡献 ,也形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略论唐宋时期的运河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部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是与中华民族全部历史文化进程紧密相连的。唐宋时期,大运河是联系国家政治军事中心与经济中心的纽带,直接为"国命所系",朝廷非常重视大运河的管理。漕运的有序管理,为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