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刑法学理论研究中,社会危害性是否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是否突破了罪刑法定原则的界限、社会危害性在犯罪概念中的地位如何等问题都是学者们争相热议的话题。将社会危害性纳入我国犯罪构成中.有助于深化对社会危害性和犯罪客体的研究。使社会危害性的研究趋于具体.而且使犯罪客体在定罪的过程中具备了明确的认定标准.这对于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要件之一。由于研究的出发点不同,国内学者对于犯罪客体的认识也不相同,文中提出了自己对犯罪客体概念及界定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3.
歌德说过: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本文在前人的思想基础上,对犯罪客体围绕两个方面进行再认识,一是犯罪客体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是否需要存在,二是犯罪客体的概念重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犯罪客体理论成为我国刑法学研究中的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在明确犯罪客体要件含义及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论证了犯罪客体的地位和作用,从现象看本质,揭示犯罪客体的客观实质。  相似文献   

5.
社会危害性理论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是犯罪构成和整个犯罪论体系建立的基础。随着罪刑法定原则的在刑法中确立,再加上对西方刑法理论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社会危害性理论进行批判。文中旨在通过对社会危害性理论的研究,以期正确认识其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已是当今国际社会与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从国家与个人也可以成为该犯罪主体;该犯罪构成要件也应当包括客体要件;主观方面应包括不可预见的目的;客观方面包括国家的不作为行为这四个方面加以认定以及从加强多边反恐条约法律规制和反恐刑事合作两方面来完善对该罪的惩治机制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与法学界亟待解决与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危害性是我国刑法学中独有的概念,它的出现是与犯罪概念中犯罪的本质特征密切相关。长期以来,社会危害性理论在我国刑法学中居于核心地位,从应然和实然的不同层面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都起着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的功能。然而,随着罪刑法定原则在97年刑法典中的确立,社会危害性理论在刑法中的核心地位遭到了部分学者的质疑。我们是应当继续维护社会危害性理论的核心地位,还是应当抛弃社会危害性理论?对此疑问,笔者浅显的阐述一下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8.
不作为犯罪的等置,是不纯正不作为犯与作为犯在当罚性或可罚性上是否等同的问题。关于等置性问题的学说主要有:直接故意说、事实等价说、保证人说、构成要件等价说、犯罪构成整体等价说,本文赞同犯罪构成整体等价说。但有学者对其产生了质疑,提出了组织行为和体制行为的概念,把犯罪划分为基于组织管辖的支配犯和基于体制管辖的义务犯两个类型。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回应,认为等置性理论仍是认定不作为构成犯罪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9.
徐凤全 《职业》2011,(2):110-111
一、共同受贿犯罪的含义受贿罪的主体是比较特殊,即行为人除具备犯罪主体的基本构成要素之外,还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这一特定身份。国家工作人员这一特殊身份是受贿罪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非国家工作人员由于不具备这种特定的法律身份,  相似文献   

10.
刑法第263条对抢劫罪做出了规定,笔者认为,抢劫罪一般可以分为符合基本犯罪构成,在基本刑罚范围内量刑的普通抢劫行为和在符合基本抢劫罪的犯罪基本构成的基础上,发生了法定的加重事由而使其法定刑升格的的特殊的抢劫行为,即具有加重情节的抢劫罪。为了贯彻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文章对具有加重情节的抢劫罪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确定具有加重情节的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的标准,准确量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愈加重视,我国儿童和青少年权益保护、犯罪预防工作日益增强,社会各界给予了愈来愈多的支持和关注,倾注了越来越多的心血。1999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作为我国第一部预防犯罪的专门立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在我国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该法的实施过程中,一些立法上和实践中的缺陷开始逐一显露。结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的实践,揭示我国现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存在的缺陷,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醉酒人犯罪负刑事责任依据的问题,在国内外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颇多。我国刑法也没有就此问题进行明确规定,且某些醉酒人犯罪负刑事责任的依据在我国现有犯罪构成要件体系中也难以得出合理解释。于是,理论界将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引入来解决醉酒人犯罪负刑事责任的问题,但此种理论与"行为与责任同时存在"原则相违背,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种矛盾,为醉酒人犯罪负刑事责任问题找到合适的理论依据和解释就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律在规定强奸犯罪时并未明文把丈夫对妻子的强制性行为排除在外,但是法官在审理案件、法学家在解释法律时,一般都是把丈夫排除在外的。如果制裁强奸犯罪的立法本意从维护“风化”转变为维护当事人的权利,女性也就从被保护的客体转变为应保护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犯罪构成理论是刑法学争论已久的话题,对于四要件、三阶层或其他犯罪论体系我们该如何抉择?中国的犯罪理论体系应该走向何方?这些都是刑法学界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文本阐述四要件与三阶层理论的基本内涵,结合"推倒重来论""维持通说论"的观点,从历史、逻辑、应用层面多方面比较,总结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在最后就犯罪论体系提出一些个人思考。  相似文献   

15.
马莹莹 《现代交际》2010,(6):108-108,107
与刑事违法性特征中的违法性概念不同,违法性是大陆法系犯罪构成中客观构成要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行为为法律所不允许,即行为从法律方面看具有不能容许的性质。关于它与客观构成要件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学说,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违法性的本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依据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及影响,对犯罪心理痕迹进行分析,以充分发掘犯罪现场犯罪信息源中的犯罪信息,这对开展刑事案件侦查工作,分析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活动以及“刻画”犯罪人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罚金刑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20世纪以后,随着刑罚轻缓化的发展,罚金刑的地位有所上升,但是未成年犯罪罚金刑制度还存在着巨大缺陷和不足,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求对我国未成年犯罪罚金刑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所谓人文关怀,是指行为主体对客体或者受众的生存状态、精神、情感、心理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种关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有利于客体发展与进步的积极行动。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它具体主要体现在:内部管理中的人本主义原则和对外关系中的大众情怀。  相似文献   

19.
家庭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家庭中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从家庭的角度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诸多有关犯罪问题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成年犯在其成长过程中,有的曾是犯罪少年,也有的曾是违法少年;与之相关的研究还发现,个体初次陷于违法犯罪的年龄愈低,其以后再次陷于犯罪的可能性就愈高。形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个体在初次违法犯罪后所感受到的罪疚感,在以后的犯罪活动中将明显削弱,甚至消失;其次,有违法犯罪前科者,以前的劣迹难免成为重新做人的障碍,也可能使之在生存竞争中因处于不利的地位而重新犯罪;第三,更有部分违法犯罪青少年由于在监所、工读学校等处受极个别人的恶性感染而增加犯罪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对初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