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上,教授从讲义夹中取出一张白纸,问大家:“这张纸有几种命运?” 学生们一时愣住了,没想到教授居然会问这么奇怪的问题,一时没有人回答。教授把纸扔到地上,纸上立刻沾上了灰垢,教授又问:“这张纸有几种命运?”“这张纸现在变成废纸了。”有学生皱着眉头说。教授不置可否,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件真事,可听起来简直像个笑话。有一个女人,穿着不方便的长裙,在月台上追赶一张被风吹飞的纸。热心的人们看见她万分焦急的样子,便纷纷加入了追纸的队伍。可那张纸仿佛存心逗弄大家,飞起又落下,落下又飞起,像附了魂一样。越是这样,人们追上它的决心也就越大。大家认定那是一张非常重要的纸,捉不住它,那女人定会无比伤心失望。终于,在众人的努力下,那张纸乖乖地投降了。那个幸运地捕住了纸的人,得意地将战利品递给女人。女人优雅地向大家道谢,然后,拈着那张纸,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垃圾筒前,将它塞了进去。回过身,她微笑着对大家说:“好…  相似文献   

3.
教授在教桌上放了一个罐子,然后拿出一个拳头大小的鹅卵石,正好能从罐口放进罐子,教授把它放进去后,问他的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 "是……"下边有几个学生回答说。"真的吗!"教授笑着从教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然后又问学生:"现在是不是满了?" 这回学生们都不敢答得太快,他们需要认真地思考来对付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最  相似文献   

4.
王大庆 《老友》2013,(1):16-17
相册里珍藏着一张读书小组成员照.看到这张照片.我的思绪又一下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当时正值“科学的春天”来临不久.经历了“文革”浩劫的一代人无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环境.大家都有一种思考国家前途命运的责任.迫切希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5.
晓华 《可乐》2008,(12):80-80
中国著名的医学泰斗裘法祖和张应天教授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记者问:"在您几十年的从医生涯中,医德和医术谁最重要"?师徒俩异口同声地回答:"医德最重要!"其实,他们这样回答,并没有排斥医术的重要性。相反,有精湛医术的医生,几乎毫无例外地有高尚的医德。换句话说,凡有高尚医德的医生,百分之百地有其独特的精湛的医术。下面讲述的,就是完全具备了这两种品质的武汉市江岸区惠济医院谢国来大夫。  相似文献   

6.
黄进琪 《华人时刊》2004,(10):52-52
徐熙光教授是台湾静宜大学前任校长,法学哲学及国际政治学博士。 徐熙光先生出生于江苏江阴,与我的老家只有一河之隔。他回访故里,我们每次一聊就是几个钟头。一次我问他,思乡情绪为何随着年岁增添反而更加强烈?他一时语塞,怔怔地盯了我半晌,然后拿起手头的笔,在纸上写了这样几个字:“乡音抵万金,月是故乡明。” 徐熙光先生足迹遍全球,先后在台  相似文献   

7.
[片断示例]韩林很奇怪,于是又捡起一张,一看,也是空白的。纸是清一色的复印用纸,洁白而光滑,坚韧而厚实,地上足有好几百张。多好的纸啊!韩林想起自己在村小学读书时,每个作业本都是用了正面用反面,甚至连天地头都密密麻麻写满了,真是穷尽其用啊。地上这白花花的几百张纸,能订多少作业本,能让老家的一个学生无忧无虑地用多少个学期呢。韩林禁不住蹲下身去,在地上一张一张地捡起来。许多张洁白的纸上,都被闹哄哄的应聘者踩上了大小不一的鞋印。韩林将踩脏的一张张纸拍打吹拂干净,将踩皱的一张张纸仔细拉展,在人群的脚下捡来捡去,一会儿的工夫,…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发生在非洲的真实故事。在加纳的一所寄宿制中学里,—位老师走进了教室。他先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亲切地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大家齐声喊道:"一个黑点。"  相似文献   

9.
期末考试前,学生小孙来咨询,告诉我——他一想到做作业就心烦。总是到必须交时,才匆匆忙忙做好。一个学期都结束了,还是无法管住自己。他担心随着时间推移,积累的"债账"越来越多,丧失了做的勇气。不知道如何管理时间、管理自己是患上拖延症的主要原因。于是我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曾约见效率专家艾维·利,问他怎样才能把公司管理得更好。艾维·利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的纸,说:"在这张纸上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关于生活艺术的演讲中,教授拿起一个装着水的杯子,问在座的听众:"猜猜看,这个杯子有多重?""50克"、"100克"、"125克"……大家纷纷回答。"我也不知道有多重,但可以肯定人拿着它一点都不会觉得累。"教授说,"现在,我的问题是,如果我这样拿着几分钟,结果会怎样?"  相似文献   

11.
《可乐》2007,(11)
课堂上,大学教授犹大问学生亚当:"上帝创造了一切吗?"亚当勇敢地回答:"是的。""上帝创造了每一样东西吗?"教授又问。"是的,先生。"亚当答。教授继续说:"如果上帝创造了一切,那么邪恶也是上帝创造的了?根据人类的主要行为来判断,上帝也是邪恶的了?"  相似文献   

12.
生命如叠纸     
有一句话叫"人情似纸张张薄",的确,一张纸的厚度是微不足道的,"似纸薄",很形象,很贴切。但是,一张足够大的纸,你将它一次又一次对折,它的厚度就会不断增加,它的厚度到底可以达到多少呢?这一点恐怕谁都难以想象。据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如果将一张纸对折51次,它的厚度就接近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了。  相似文献   

13.
《可乐》2006,(7)
有一次到单位值班室打电话,无意间看到桌子上扔着一张旧报纸,上面有一则我很感兴趣的新闻,里面的数据正是我准备写的一篇文章需要的。当时真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打完电话,突然科长在外面喊,我赶紧跑出去,听候领导指示。等我回值班室取报纸时,那张宝贝报纸竟已不翼而飞!我一下子急了,到处翻找,半个小时里逢人就问:"你有没有看到放在电话机旁边的那张旧报纸?"结果仍然一无所获。我只好亡羊补牢,拿出笔和纸,努力去回忆那些数据。可仅仅是打电话时随手翻阅了一下,又能记住多少呢?况且引用数据不准,又是写作的重罪。上网去搜,偏偏这张报纸是地方小报,文章也非热门话题,竟然搜不到。又跑到图书馆去查,却发现要在上千张长得一模一样的旧报纸中翻出一张没记住日期的,简直比登天还难,更别说这  相似文献   

14.
一个偶然诞生了一张照片,一张照片又将几个人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随着1952年照相机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开始,几个人的命运便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5.
到底谁说的     
在一所著名大学里的历史课上,教授正在向来自各国的同学提问:“‘要生存还是要灭亡’,这句名言出自谁的口中?”沉寂了半天之后,古田站起来说:“威廉·莎士比亚。”“很好。”教授又问大家,“被誉为‘欧洲的良心’是指谁?”“罗曼·罗兰。”又是古田答道。“完全正确!同学们,刚才回答问题的是位日本学生,可是  相似文献   

16.
日本千叶大学教授多湖辉先生在其所著《天才的智慧》一书中,出了一道饶有兴味的智力测验题:“我时常疯疯癫癫地弄出很多错误。有人说,这一问上就有四处错误,请问您,错误在什么地方呢?” 初看此题的读者常如堕五里雾中,抓不着头绪,待看了该题的答案,才茅塞顿开。多湖辉先生是这样解释的:“在这一问上,‘错误’二字出现过三次。也就是说,有三个‘错误’。还有一个错误在哪里呢?这一问上本来就有三个‘错误’,而硬说成有四处错误,这不也是一个错误吗!妙哉!天才的智慧不能不令人赞叹。 然而赞叹之余,细细思忖,却又产生了几分疑惑:在这一问上(即这道题中)究竟有几处错误呢?按照多湖辉先生的答案,似乎找到了四处错误:“错误”二字出现了三次,这是三个“错误”;明明题中只有三处“错误”,却偏偏说“这一问上就有四处错误”,这又是一个错误。然而,若果真如此,即确实这一问上有四处错误,那么,“这一问上就有四处错误”这一说法又何错之有呢?而既然这一说法并无错误,那第四处错误又到哪里去找呢?  相似文献   

17.
“一页开卷”考试方法在经济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页开卷"的考试方法,是指允许学生在考试时自主携带一张A4纸,这张A4纸的正反面可以事先写下与考试课程有关的内容以备答卷时参考。对A4纸上记录多少内容、记录什么内容不加限制,但这张A4纸只能手写不能复印。"一页开卷"介于开卷与闭卷之间,既免除了学生不必要的"苦役",又能督促他们系统地复习整理一遍所学内容,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择优"填满那张宝贵的A4纸。在分析国内高等学校一页开卷考试方法应用概况及其应用机理的基础上,作者对经济管理类课程进行"一页开卷"考试方法的尝试。针对《管理学概论》课程进行了两轮试验,分别设计试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问卷调查和期末成绩等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考试方法的确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行为模式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一页开卷"考试方法的使用有利于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幽默     
《老友》2003,(5)
心理学教授心理学教授在课堂上对学生说:"今天我准备给大家讲‘什么是谎言’,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我已经在我的一本学术著作《论谎言》中作了详细的介绍。你们当中读过我这本书的请举起手来。"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手。"很好,"教授接着说,"对于‘什么是谎言’我们大家  相似文献   

19.
正大家在物质生活上对孩子的给予是足够多了,但在精神生活上的给予又有多少呢?难道我们不应扪心自问吗?偶而看到的几件小事,令我惊愕,让我担忧,不禁要问:做父母做长辈的到底应把孩子摆在什么位置?我有个同事的孩子上小学,那天孩子向他要钱,说学校要组织去野游。我的同事给了50元钱,孩子嫌少。大人说:"50元还少啊?"孩子说:"臊不臊死个人,50元也  相似文献   

20.
当砍哪棵树     
天歌 《可乐》2009,(10)
我们去一位老教授家做客。大家豪情满怀,高谈阔论,仿佛无所不能。老教授一直微笑着倾听,不参与我们的种种话题。待大家热情一过,他提出要做个测试,我们顿时都来了兴致。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