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欧洲文学发展历史中,巴尔扎克是一位划时代的卓越作家。他对小说结构艺术的贡献,同样也是划时代的。他的长篇小说为欧洲小说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结构模式,突破了以往流浪汉小说以主人公足迹游动为简单线索的结构,形成多故事、多情节、相互联系、互相交织的复杂结构,从而使长篇小说能够表现更为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
言及侦探小说,中国亦有之。譬如传统公案小说中的包公案故事,从元代舞台上包公断案的杂剧到明人辑录的《龙图公案》一百则,其情节便几近于侦探性质了。还有描写康熙年间名臣施仕伦断案的《施公案》,也涉及不少侦探推理情节,而且形式上成为长篇小说,不再像《包公案》仅是短故事的辑成。(按:古代公案小说中还有《彭公案》、《海公案》等作品,但多为传记性质,又  相似文献   

3.
钟求是的长篇小说《零年代》展示的是关于城市、乡村两个世界的逃离与回归的主题,小说情节曲折深湛,思想内涵厚重深长,叙述风格冷静不动声色,语言幽默从容情真意挚。小说以对人生的敏锐思考、对生活的深刻揭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心灵回归的故事,点出了一个让人心灵颤动的故事,指示了一个让人心灵回归的家园。  相似文献   

4.
萧红小说中时间的运用,使其小说自成风格。作者对时间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故事时间的模糊化和叙述时间中的频率、时距上,这样使其小说中的人物对时间生命无意识化,小说的情节弱化。而故事时间的模糊和情节弱化又使其小说具有一种散文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5.
超超的长篇小说《小雪》在主题开掘、人物塑造及结构艺术等方面,对萌芽期的新文学长篇小说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小说选择以如何做合格的父母、如何构建现代人生的人学立场作为主题,这些发见仅在当时就已显出深度,相应力度自是不弱,并且超越时代至今仍意义不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小说刻画了新文学史上第一个抑郁型的儿童形象、第一个"恶母"形象;在结构上,小说情节紧凑自然,故事有始有终,布局匀称合理,结构井然有序,其形式虽似短制,颇同长篇,堪称新文学萌芽期(1922-1926)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6.
不囿于传统章法,独出机杼,创造出开放性的小说结构,是托尔斯泰长篇小说艺术的一大特点,也是托尔斯泰对长篇小说发展的一大贡献.《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集中体现了托尔斯泰小说结构艺术的创新.《战争与和平》故事无始无终,情节纵横交错,呈现出多线并进的特征,作者得以从容不迫地以史诗般的规模展示俄罗斯民族的全貌.《安娜·卡列尼娜》则有两条平行发展的情节线——一条表现安娜追求个人爱情幸福的悲剧,一条描写列文进行精神探索和社会探索的故事.安娜的线索盘绕在彼得堡和莫斯科的贵族上流社会,由表入里地揭示出贵族上流社会的本来面目;列文的线索延伸于俄国农村,反映着农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与小说,从植根的土壤和背景,从对故事和主题的依赖,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的开放状态,从对语言的情有独钟诸方面来看,较之电影、戏剧等艺术缘份更深。电视剧与小说结缘,相得益彰,尤其是电视剧成功的捷径。作者通过将其长篇小说《蔷薇雨》改编成28集电视连续剧并播出成功的实例对此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的情节艺术毛德富或许把小说分为情节小说(或故事小说)、生活小说、心态小说未必十分科学和周严,但它确实从某一侧面对小说内容和形式的特征作了确定、划分。鲁迅的《狂人日记》产生以前,中国没有心态小说;生活小说虽有,但它晚至明清的《金瓶梅》、《红...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是在宋元话本中水浒故事单行本的基础上,再结合历史,进行集中概括、丰富起来的白话长篇小说。因其内容方面是由多个公案故事联结起来的,所以尽管《水浒传》属于英雄传奇小说,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跟公案小说又有着剪不断的联系。在题材方面,《水浒传》整合了宋元话本小说中各种题材的特点,又在客观上加深了某种题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英国小说名家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小说过去曾被人认为文字古朴而滞重,技巧陈旧而无新意.其实,在他的小说中,既有对传统小说艺术的继承,也有自己的创新.本文仅从场景角度,对其小说的情节艺术作一粗略的探索. 场景是构成小说情节的基本单位,它包括人们常说的小说的场面和情景.人物,  相似文献   

11.
小说的本体,是故事或故事的叙述,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诗、叙事散文、戏剧、电影不过是小说叙事基质的扩散和移植。那么,故事和情节是如何构成的呢?一种常识性的说法是,小说同其它任何一种文学样式一样,反映社会生活,表现社会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矛盾冲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矛盾冲突在作家构思和叙述故事时成为他们想象和编排的内在依据。简言之,矛盾对立双方构成故事本  相似文献   

12.
故事,既是一种强调对事件过程进行生动、连贯描述的文学体裁,又指文本如小说、戏剧和电影中一系列表现人物性格和展示主题的事件。就后一种含义讲,故事可以看作情节或故事情节的同义语(故事=情节)。可是,在俄国形式批评理论中,“故事”([fable])和“情节”([plot])却获得了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故事≠情节)。这两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情节并不复杂和离奇,但作者却以其对时代独特而犀利的认识和体验赋予这个故事以深刻的内涵,使这部作品蕴藉深厚。这主要是由于其小说深层结构中所彰显出的张力美所致。从其作品的张力结构入手,分析作品中体现出的张力美,可以进一步解读这部作品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网络游戏具有明显的情节性,其主要表现为超文本场景性的情节空间、开放的复制性故事、交互非线性的情节线索、游戏情节的传奇性。网络角色扮演游戏颠覆了传统小说与影视中的情节发展方式,在视像化故事中带来了人们对世界、对人类行为全新的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15.
论20世纪90年代“乡下人进城”小说的故事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乡下人进城”的小说故事,其全部情节模式是按照“进城一还乡一再进城”的逻辑循环完成的,这一情节模式的艺术价值,在于记录了故事主人公们的“边际人”身份及其思想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演进和新变中,唐传奇作出了它们自觉锐意的探索。其叙事模式由故事中心向情节中心向人物中心的逻辑衍进,标志着小说文体的走向独立和成熟。  相似文献   

17.
诗词对话本小说生发故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一是可以诗为核生发故事,此方式可称为因诗生事式。在这类话本小说里,诗是故事的中心和情节的关键,诗又是故事、情节转换的关捩与契机,也是捏合故事的逻辑与道具,包括因诗得偶、因诗得荐遇、因诗得团圆等类型。其二是可以诗谜设置悬念,此方式可称为诗谶型。带有谶语性质的诗词会推动情节发展,可预言故事人物命运结局,往往与梦境、异形、占卜等相结合。随着情节模式化、基调宿命化、悬念僵化,以诗词为媒介设置情节的手段最终遭到淘汰。  相似文献   

18.
冯梦龙编撰的“三言”是宋元明故事的宝库,而金庸小说非常讲究故事性,又多以宋元明等朝代为小说的历史背景,自然会对“三言”的情节借鉴,这主要表现在寻宝、行侠、吓蛮、伏鬼等方面,当然作者在借鉴同时又加以变化,以增加小说情节的传奇性、曲折性和趣味性,或是有助于塑造人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一《斯人记》在张恨水众多长篇小说创作中是并不特别引人注意的一部,但是从小说的叙事特征角度来看,它呈现出典型的“环境小说”的独特叙事结构形式。所谓“环境小说”,指的是小说的主题与构思重心是环境,而情节与人物都从属于环境。而小说理论意义上的环境指的是“构成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的背景事物和关系”。①同张恨水的其它许多长篇小说一样,《斯人记》也活用了传统的意回小说的形式。如果深入分析一部小说的叙事结构的话,仅仅指出这是一部章回小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章回小说只是各回的标题遵循惯例,采用字数相等的古雅的…  相似文献   

20.
对小说《飘》进行分析,指出作者在设计小说情节时,巧妙地在人物性格、故事背景、情节过程中安排矛盾冲突,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度;认为这些冲突的双方在尖锐对立的同时又相互依存,互相妥协,成为《飘》在情节上独特的艺术设计,增添了其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