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冠夫 《领导文萃》2010,(16):99-103
中国历史上,有三名亡国之君,都是史称后主。即: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南北朝时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李煜。这三人,都是皇帝.其不能称皇帝.只称为国主者,各有特殊的背景和因由。此三人作为历史人物,俱为小朝廷皇帝。陈后主的辖地最大.也不过是江南半壁。刘后主为鼎足三分天下。  相似文献   

2.
史卫 《领导文萃》2013,(24):89-92
清谈误国.这个成语说的是以王衍为代表的西晋名士崇尚虚无、空谈名理、无心国事、终至亡国的故事。将亡国之咎归诸清谈,既是当时士人痛定思痛的自责和反省,也是后人评说这段历史的共识,只是糟蹋了清谈这样一个词汇。  相似文献   

3.
葛剑雄 《领导文萃》2008,(17):71-7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九七八年)三月,前南唐国主、三年前由“违命侯”改封为陇西郡公的李煜在开封一座住宅里结束了他42岁的生命。李煜留下了倾诉亡国哀怨的千古名篇。也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相传他是被宋太宗毒死的,尽管他死后被赠太师,追封为吴王,皇帝还为他“废朝三日”(停止上朝三天),以示哀悼。  相似文献   

4.
<正>自古以来,领导总是很忙的。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留下了千古美名;雍正皇帝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批奏折到深夜,造就了大唐伟业;南唐后主李煜沉湎词学,不治国事,留下了"问君能有几多愁,却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叹;宋徽宗赵佶醉心书画,对国事漠不关心,步李煜后尘,丧身丧国。由于忙的形式内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对待亡国之君大概是最优厚的。尽管有好几位都死得不明不白,但身后无不被追封厚葬,子孙安享荣华富贵。不过,因对待被统一的态度不同,这些前国王的际遇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李煜与钱淑就是不同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时期,陈国后主陈叔宝是"因情蔽智"的典型案例。他贪享奢靡生活、纵情诗词歌赋、嬉戏人事安排、怠于军事战备等种种荒诞的亡国行为,与他在性情上偏爱情色、放任自我、畏惧困难、缺失理想有关。鉴于此,领导者避免"因情蔽智",应该打破情感范式,把握交友方向,树立忧患意识,培养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杨利萍 《领导科学论坛》2007,(3):F0004-F0004
据资料记载,我国五代时期南唐国主李煜(937—978),在他执政后期,回忆起昔日宫廷生活和治国安帮的谋略、计谋时,曾留下名言:“吏不畏其严而畏其廉,民不服其能而服其公,公廉则威。”该词自问盐迄今虽已有千年之隔,然目睹今日之现实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纵观古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皇帝数以百计,艺术家灿若星辰,喜爱艺术并有一定成就的皇帝也是不可胜数,但顶尖的,称得上天才艺术家的毫无疑问非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莫属。他们充满传奇般悲喜剧色彩的人生际遇和诡异经历,像心灵上一道难以痊愈的伤口,隐隐作痛千年,着实让后世的人们感慨万千,唏嘘不已。顶尖的艺术成就李煜(公元937—978年),五代十国时的南唐国君,史称后主,公元  相似文献   

9.
美侨 《决策与信息》2005,(10):73-73
北齐后主高纬,幼颇善良,长好文学。即位之初,亦有料事之明。他曾作“无愁曲”,自弹瑟琶唱之,侍从和之者以百计。一时称为“无愁天子”。然而这个“无愁天子”骄傲放纵,奢侈暴虐,使得百姓愁苦,终致国灭身亡。  相似文献   

10.
正齐景公是春秋时期齐国君主,姜姓,吕氏,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他幼年即位,在位达58年。概括齐景公的一生,可谓幸运:本来没有成为国君的份儿,但由于哥哥齐庄公行为荒唐被杀自己被扶上君位;耽于享乐、赋敛无度、思想幼稚、宠信宵小,却依赖祖上齐桓公称霸诸侯的余威,并倚重晏子、司马穰苴这两个贤、智、忠、勇之臣而安享富贵,虽有亡国之迹却得以免于亡国之祸。但另一方面,齐景公坐视权臣田氏收买人心、倾覆姜氏  相似文献   

11.
崇祯皇帝是个亡国之君。但他很有明君色彩:不好色.私生活不仅检点。而且简朴:但他喜欢杀人,对犯了错误的部下,更是从不轻饶。袁崇焕的下场,三百年之后还让人寒心。崇祯不仅杀了袁崇焕,对其他能臣也猜忌颇多、非常苛刻。例如“五省总督”陈奇瑜招抚义军失败.把责任推给了几位无辜的官员.崇祯不分青红皂白就把那几个倒霉蛋抓了.还抓了五十多个“共犯”,其中包括陕西巡抚.被充军到了广西。有人看不下去了,向崇祯揭发了陈奇瑜.他又把陈奇瑜也充军到了边疆。还好.没动刀子。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相似文献   

13.
皇帝读书     
散木 《领导文萃》2008,(3):140-144
古代中国的皇帝。如果考察他们的读书生活,可分为读书、不读书这两类。继之,读书的,又可分为因读书而成为“好皇帝”(所谓“做稳了的皇帝”)的,以及因读书而成为“坏皇帝”(所谓“亡国之君”)的这两类。  相似文献   

14.
崇祯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题即一悖论。按照一般的常识,励精图治的总是那些圣明的帝王,如唐宗宋祖,秦皇汉武,康熙乾隆。而亡国之君,不用说,那自然要么昏庸,要么残暴,要么糊涂,要么就是兼具三种特色的扶不起的刘阿斗式的人物,因此,将崇祯定位于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就好像  相似文献   

15.
<正>1627年,虚岁18岁的朱由检改元登基,开始了明朝政权的最后一个时代——崇祯时代。17年后,正当盛年、精力充沛的35岁的崇祯皇帝却用一条白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强大一时的明帝国也随之倾覆。崇祯是少见的得到后人不少同情的亡国帝王,《明史》即赞叹崇祯勤  相似文献   

16.
想不到江山也肯臣服在美人裙下;想不到美人也会有网界的大好江山;想不到我在拜读网络英雄榜的时候,也会被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情怀推动;我曾在孤寂的诗歌岁月里为撒切尔夫人举杯,我曾在幽静的哲学年代里为戴安娜王妃落泪,今夜,在环绕地球而飘动的网络世界的门帘背后,我又向费欧莉娜总裁惊奇凝视。我不否认,费欧莉娜的美貌、费欧莉娜的地位、费欧莉娜八千万美元的年薪,都是震动我的光环。但是,费欧莉娜难道也就这么轻而易举震动了并非唯美主义的美国商业帝国吗?要知道,惠普公司甚至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以便从300多位候选人中选…  相似文献   

17.
正崇祯皇帝是个亡国之君,但他很有明君色彩:不好色,私生活不仅检点,而且简朴;但他喜欢杀人,对犯了错误的部下,更是从不轻饶。袁崇焕的下场,三百年之后还让人寒心。崇祯不仅杀了袁崇焕,对其他能臣也猜忌颇多、非常苛刻。例如"五省总督"陈奇瑜招抚义军失败,把责任推给了几位无辜的官员,崇祯不分青红皂白就把那几个倒霉蛋抓了,还抓了五十  相似文献   

18.
高深 《领导文萃》2014,(23):90-90
正在历代君王中有一些开国君主,他们既打过江山又坐过江山,对"打"与"坐"的难易有过深切的体会,君臣间曾进行过深入坦诚的探讨,不乏远见卓识。春秋时,晋文公就思考过这件事。据《国语·晋语》记载:"文公问于郭偃曰:‘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对曰:‘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矣!"晋文公打天下时,以为打天下难,坐天下易,待到坐天下时,面临诸多始料不及的难题,才知道坐天下更难。而唐太宗李世民则认为打天下和坐天下都难,但是他明智地注意到,打天下之难"已往矣",主要矛盾已转化为坐天下之难了,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守业的问题则需要我和诸君谨慎对待啊!"  相似文献   

19.
《领导文萃》2008,(7):155-155
本书是作者自2006年以来所写的18篇明朝历史随笔的集结,表达了作者的历史观,认为明朝后期政治之所以衰败乃至亡国,即因朝廷中君子见离,小人多如过江之鲫之故。  相似文献   

20.
傅照辉 《领导科学》2002,(10):32-33
从陈希同到成克杰,从陈同庆到曹秀康,从王兆才到梁有才……这一桩桩一把手们的腐败大案,元不令人触目惊心!这些事实一再向我们敲响警钟:干部监督要从一把手抓起,必须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否则,就会应验唐代杜牧所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