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学已发展成为综合性学科,在苏联社会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自五十年代中期,特别是进入七十年代以来,社会学研究不断向深广发展,而且日益引起了苏联政府、科研机构、经济部门的普遍重视.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苏联社会学长期来是在哲学范围内研究,没有分出专门社会  相似文献   

2.
苏联科学家们目前正在研究截至1990年为止的科学技术进步及其社会后果的复杂的长期预测.这一工作是同苏联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长期国家计划(1976-1990)相联系的.苏联科学院的几个研究所和其他一些单位都参加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现代资产阶级的"趋同理论"萌芽于20世纪40年代初,但这一理论的背景却可以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20年代初,两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和平共处的问题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当代首要的实践问题.列宁提出了两种社会政治制度有可能和平共处的思想,并本着这种思想,努力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关系.1922年4月,在热那亚召开了包括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到30年代,苏联在解决国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长.这一切,使当时最保守的人士都相信,苏联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强大国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放弃了不承认苏联的政策,于1933年11月16日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这种从政治、经济到外交的超意识形态合作本身显然孕育着"趋同理论"产生的可能性.但"趋同理论"毕竟在当时没有产生,原因在于资产阶级拒绝承认  相似文献   

4.
祈年 《浙江学刊》2007,1(5):12-1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经济奇迹,从五十年代起苏联哲学中也出现了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强大思潮,但这并不等于说苏联已经实现了"文艺复兴",培育出了作为主体的个人。实际上,在苏联,人是以集体的形式出现的,缺少作为主体的个人是苏联文化和苏联哲学的重要不足,它深刻影响了苏联和今日俄罗斯的社会发展。中国的经验表明,作为主体的个人只有在市场经济中才能培育出来。  相似文献   

5.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以来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增速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企业员工培训的相对缺失、就业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技术进步步伐的减缓、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国民投资率的下降、国内外自然条件的恶化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了日本劳动生产率增速的下降。劳动生产率增速下降,抑制了日本潜在产出的增长,与需求不足引发的产出缺口,共同导致了日本经济增长的长期低迷。  相似文献   

6.
从二十年代开始,苏联理论界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一个基本经济规律、什么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重大理论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观点演变过程.起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否认客观经济规律的意见曾占上风.到五十年代初,斯大林发表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了权威的论述.争论暂告平息.后来,随着反对个人迷信,否定了斯大林的基本经济规律的理论.再后,经过一个时期的争论,到目前为止,尽管仍存在分歧,基本上又回到了斯大林的观点.现将苏联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情况分三个时期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苏联科学院经济学部院士秘书费奥多林科于今年3月在该学部全体会议上作的报告。报告的第一部分谈1979年苏联经济科学发展成果;第二部分谈今后的任务。报告者在回顾1979年经济科学研究状况时提到,苏联经济长期发展设想的实质是完善经济机制  相似文献   

8.
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日本研究》2002,(2):6-11
90年代以来 ,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之中。政策当局曾用尽各种办法刺激景气回升 ,但收效甚微 ,经济至今未能摆脱萧条状态。导致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文仅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一、经济低迷的现状  日本自 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以来 ,经济增长呈现出长期下滑的趋势。从 1 991年至2 0 0 0年的 1 0年 ,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 1 .75% ,如果不是日本政府累计 1 0次动用财政手段刺激景气 ,而且“景气对策”总规模高达 1 3 6万亿日元 ,接近日本 GDP的 1 / 3 ,那么 ,就连这1 .75%增长率也许都达不到。因此 90年代的十…  相似文献   

9.
苏联的私有企业象社会主义制度一样久远。不仅在相对自由和放松的新经济政策时期和斯大林去世的头几年,而且在战时共产主义和斯大林统治的时代,一些农产品和消费品都是私人生产和出售的。虽然在整个苏联历史中,私人部门的规模、法律地位和活动随着当时的政治路线发生了戏剧性的并且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变化,但私人企业从没有销声匿迹。相反,在60年代和70年代,当苏联面临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时,在生产和分配方面私人经济活动的新类型和新形式遍布全国。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D.奈斯比特和P.阿伯登新近出版了《2000年大趋势》一书。本文摘自该书第一章——90年代的全球经济热。90年代的经济热将不是由某一种因素,而是由多种因素的同时作用、由从未出现过的向建立统一的世界经济,即“全球经济”的迅速转变所引起。可以说,不存在单独的美国经济。美国驻日公司的资产数额达到810亿美元。这是哪个国家的经济呢?是日本的?还是美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独的欧洲经济、苏联集团经济和第三世界经济也将不复存在。当然,也有一些悲观的预言家,他们从罗马俱乐部成立并作出第一项预测《增长的极限》(1972年)时起,一直在预言世界的末日。但是,能源枯竭、经济萧条的预测并未应验。当前,国际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并已超过政治联系而占据更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11.
日本长期以来一直将日元升值看成经济恢复的重大风险,而将日元贬值作为经济恢 复的重要手段。这种根深蒂固的“日元贬值有利论”的产生,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 持续的日元升值,以及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有关。同时,日本政府的各项经济对 策失效,也使日本倾向于利用汇率杠杆调节经济。而从经济因素分析来看,则与“初期条件 ”和“转嫁率”有关。尽管日本偏好日元贬值,但是日元贬值在日本经济中的实际作用并非 如理论分析的那样 ,日元贬值未必使出口扩大、进口减少。在日本经济的变动中,也并不存在日元贬值导致经 济恢复、日元升值导致经济恶化的明显的对应关系。近期日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经济基 本面的恶化,日本政府的放纵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趋同论”在本世纪60年代初刚提出之际,苏联理论界曾对它进行了批判。在其后近30年的历史进程中,苏联理论界对“趋同论”的评价发生了变化和分歧。追溯一下苏联理论界评析“趋同论”的变化历程,对于我们分析“趋同论”具有借鉴价值。拒斥与批判:80年代中期以前的态度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这一历史时期中,苏联理论界对“趋同论”的基本态度可以用下面的话来概括:绝对拒斥、彻底批判、全盘否定。苏联理论界率先批判“趋同论”的是经济学家列昂节夫。列昂节夫于1966年12月在苏联《经济报》上发表《两种制度和睦的神话》一文,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性质在自身范围内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总体布局是取得国民经济宏观效益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国民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及走上集约经营轨道之后,合理安排生产力总布局具有愈来愈大的意义。苏联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了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战略转变。适应这一转变的需要,苏联对其东、西部生产力总体布局形成了新的战略构思,作出了新的调整。时间进行了近二十年,这一调整已经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果。当然,我们所见到的还仅是触目的眼前利益,从长期看这种调整必将影响今后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苏联经济,使之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展开,宏观规模扩大几倍,经济实力将不断加强。六十年代后期以前,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指导下,苏联不注意国民经济的宏观效果。国民经  相似文献   

14.
徐焰 《东西南北》2012,(13):66-67
1962年的7000人大会上,刘少奇代表中央作了报告,在总结3年饥荒时明确指出,造成这一灾难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天灾属不可抗力,但人祸显然指的不是苏联。 上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和出现饥荒后,同内曾以干部宣讲和群众口传方式出现了“中国为抗美援朝欠债,苏修逼债造成挨饿”之说,并在多年问被一些义艺作品和非当审者的文章引用,致使许多人长期信以为真。  相似文献   

15.
在克服存在于社会主义旧体制中固有的各种矛盾的过渡时期,苏联仍处于带有长期结构性、危机性性质的极深刻的闭塞状态中。在苏联的旧体制中,本来就存在三个基本矛盾:1、支配着经济的体制性矛盾。2、阶级矛盾。3、民族矛盾。在“大俄罗斯政策”下,作为统治民族的俄罗斯人统治着诸多少数民族,由此而产生了民族矛盾。而且,在改革面临的矛盾中,最主要的是民族矛盾。它从根本上动摇苏联的国家体制,也将成为重创苏联经济,使改革受挫的最重要因素。民族矛盾主要表现为6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苏联经济理论界关于经济科学分类问题的讨论是从苏联《经济问题》杂志编辑部1985年第8期发表的苏联经济学家Γ.波波夫《论经济科学体系》的文章开始的.此后该刊先后发表了9篇有关论文(本刊今年第6期刊登的《经济科学体系与科学专业分类》以及本期发表的《经济学知识系统化问题》两篇文章均系这次讨论中的论文摘要).苏联经济学家В.切尔科维茨、Г.波波夫、А.叶廖明、И.法明斯基、В.扎明、А.柳比宁、Э.克雷拉蒂赫、А.舍列梅特、В.奥利金-涅斯捷罗夫等人都参加了这场讨论.讨论中涉及的问题还包括经济科学体系的结构特征以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等问题.苏联《经济问题》杂志今年第4期刊载了В.切尔科维茨的文章,不仅对这场讨论作了总结,而且还追溯到三十年代以来苏联有关这个问题讨论的历史状况.现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私有化运动是俄罗斯国家经济改革的主体性内容。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内部进行的私有化运动无论是在最初的自发阶段,还是1992年以后的国家大范围的改革,都具有典型的道德负面性。它使俄罗斯社会和经济陷入无以拯救的混乱状态,加剧了普通劳动者生活的艰难,更从社会道德的物质存在原点上培育了恶性的道德因素,恶化了社会风气。可以说,私有化是俄罗斯社会道德价值观嬗变的肇始之源。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日本财政状况日趋恶化,无论从流量指标还是存量指标来看,都是发达国家中最糟的。日本陷入财政困境,是经济波动、财税政策失误、人口老龄化导致的财政结构性因素、制度扭曲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日本九成以上的长期债务为国内债,再加上有规模远大于政府债务的居民金融资产、长期经常账户盈余以及占GDP70%的海外净资产和1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支撑,在可预见的将来日本发生财政崩盘的可能性极小。政府长期债务使日本经济陷入结构性矛盾和困境之中,解决财政问题将成为日本超长期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1、主要国家的协调与联合体制从政治方面预测未来10年国际社会的变化可知,与形成政治两极和经济多极的80年代相比,90年代大概将会出现强化政治方面的多极化倾向。从欧洲的动向来看,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力将减弱,东欧各国将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13,(6):11-20
从20世纪60年代的孕育期到70年代的萌芽期,再到80—90年代的爆发期,最后到21世纪初期至今的衰落期,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其发生、发展、繁荣与衰落和西方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从文本内容看,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早就预设了俄罗斯民族的非理性因素,而苏联的极权政治又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