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广州大学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 ,表明大学生上网是一种普遍现象 ,而因为上网引致心理及学习问题则是个别情况 ;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处理上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对网络及其作用持积极态度 ;网络作为大学生学习工具或渠道的作用不明显 ,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有必要加强网络教育建设 ,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学生因病理性上网引发的后遗症,已成为学生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安徽省本、专科两类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对其就“病理性上网”诊断标准、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大学生病理性上网发病报告率(13.7%)高于女生(9.3%),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上网的主要内容、目的不同,性剐气质方面也存在差异性并进行原因分析。研究表明:网络使用情况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生理因素、性别气质和社会文化是病理性上网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了解大学生病理性上网的程度以及性别差异表现,可为今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行为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对大学生上网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的上网状况及网络行为,从而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浅探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心理健康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编制的"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问卷"、KS·Yang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江苏工业学院120名本科生进行测试,以了解大学生上网行为特点和网络成瘾程度,进而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维护途径进行探讨。调查发现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者占8%。网络成瘾的发生与上网时间、上网参与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大学生部分个性心理特征如孤独、自尊等与网络行为及网络成瘾现象相关。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调查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成瘾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界的关注.通过充分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现状后发现:上网时间、网络的可获得性、网络的使用功能等与网络成瘾有密切的关系,人格特质、社交需要、从众心理等方面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不同程度应该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网民的上网行为较为规范。但与全国网民整体相比则上网素质相对较低 ,且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对一些网络相关问题缺乏正确判断。女生上网素质较男生高。随年级升高大学生的上网行为趋于成熟。大学生网民教育应纳入正规教育轨道。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民的上网行为较为规范.但与全国网民整体相比则上网素质相对较低,且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对一些网络相关问题缺乏正确判断.女生上网素质较男生高.随年级升高大学生的上网行为趋于成熟.大学生网民教育应纳入正规教育轨道.  相似文献   

8.
对宿州学院500名在校大学生网络生活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上网的主要场所是宿舍;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造成上网时间过长,进而影响自身的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对此,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生活质量的建议:一是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将网络变为学习工具;二是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长和上网场所;三是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引导大学生理性地使用网络;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建立健康、文明、向上的网络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民的上网行为较为规范.但与全国网民整体相比则上网素质相对较低,且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对一些网络相关问题缺乏正确判断.女生上网素质较男生高.随年级升高大学生的上网行为趋于成熟.大学生网民教育应纳入正规教育轨道.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上网并非都是为了学习,更多的则是为了人际交往、娱乐消遣、寻求刺激和精神寄托。研究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网络心理,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倡导网络文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自我意识、情绪情感、动机、性心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心理特点,对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克服网络心理问题从学生、学校和社会诸方面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