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创业艰难百战多。"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以星星之火为开端,逐渐形成星火燎原之势。1933年3月,在陕西耀县照金镇,习仲勋担任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委员、陕甘边区特委军事委员会书记、共青团陕甘边区特委书记,与刘志丹一起领导了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时人不多,习仲勋同志是主席,总共只有十来个人"当时,西北革命领袖刘志丹主要负责率领红军主力南征北战,他对习仲勋说:"你是关中人,种过庄稼,能跟农民打成一片,你一定要做好根据  相似文献   

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在多次反"围剿"斗争中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又是抗日战争的出发地和解放大西北的战略基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我们学习习仲勋同志的群众路线观,对做好现阶段新形势下的党的群众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习仲勋在1926年5月就投身革命,1934年,二十多岁的习仲勋已经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了。他同刘志丹等同志一起创建了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的主要助手。1935年9月,思想极"左"的中央代表来到陕北,立即在陕北搞起了"肃反"运动,把刘  相似文献   

4.
吴海军 《老年人》2014,(4):42-43
正习仲勋少年时期就开始从事革命活动,不到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发动"两当兵变",21岁担任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他和刘志丹、谢子长等人一起创建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和其他主力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初露锋芒监狱入党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出生于陕西富平县一个农民家庭,虽然家境贫寒,但严父慈母的培育,造就了他忠厚、善良、勤俭、质朴的品格。1926年春,习仲勋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人生比作长河的话,相伴55年,可算是度过大半 辈子了. 1943年4月,西北局从延安大学中学部抽调一批青年同志到绥德师范和米脂中学以学生身份开展工作,当时,我是带队人之一.而正是在我经西北局到绥德地委转党的关系时,知道了习仲勋的名字. 那是在绥德地委所在地"九真观"大院里,红绿标语贴满了墙上,写着"欢迎习仲勋同志来绥德地委领导工作"等.由此而知,仲勋同志就是刚刚到任不久的绥德地委书记.  相似文献   

6.
正1930年初,年仅17岁的习仲勋受党组织委派,到驻防在长武县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警备第三旅二团一营搞兵运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历程。1931年冬,该营移防凤县。中共地下党员习仲勋,李特生、李秉荣、吕剑人等同志,随军进入凤县城。他们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在该营积极  相似文献   

7.
赵远兴 《现代妇女》2014,(2):214-215
1933年11月3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和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在包家寨子召开联席会议,总结了照金根据地斗争和薛家寨失守的重要经验教训,对当时党和红军所面临的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进行了激烈地讨论。会议彻底清算了"左"倾错误思想给陕甘边区革命造成的重大损失,从根本上挽救了陕甘边区党和红军,被视为陕甘边区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史称"西北革命史上的遵义会议"。  相似文献   

8.
张召平  王斌  路小庚 《现代妇女》2013,(11):235-236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吴岱峰等在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地区创建的红色根据地,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其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习仲勋任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负责人、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政治委员.他坚持党的正确路线,从实际出发,正确地、积极稳妥地领导了西北地区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工作中创造了丰富的经验. 习仲勋同少数民族代表人物坦诚相见,亲密无间,成为"藏胞心目中的亲人". 习仲勋主持西北工作期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大胆而妥当地解决了复杂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团结争取了一批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上层人士,为巩固新生政权,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关于他与齐心的爱情故事,最近笔者从《习仲勋传》和《习仲勋革命生涯》两书和有关的文章中介绍了有关习仲勋与齐心情感历程,深深地为他俩的传奇爱情故事所打动,于是整理成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正>一九五八年四月,周恩来与习仲勋在河南视察时,在飞机上研究三门峡水库建设情况。力排众议"轻处理"习仲勋1962年8月,康生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借小说《刘志丹》之事陷害习仲勋,把习仲勋等人定为"习仲勋反党集团",要把习仲勋置于死地。关键时刻,周恩来在中央会议上提出,  相似文献   

12.
应中共中央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大陆访问团于4月26日至5月3日对大陆进行为期8天的“和平之旅”,实现了国民党近60年来首次大陆之行。紧接着的两天后,应中共中央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台湾另一大党——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来大陆参观访问。这是国共两党、共亲两党  相似文献   

13.
正1945年8月,经过8年浴血苦战,全民抗战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10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建立国军工作部"的指示,决定在中央军委、各中央局和中央分局设立"国军工作部",以加强对国民党军队的政治宣传和策反活动。此时,习仲勋刚从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岗位上调任中共  相似文献   

14.
<正>1978年2月中旬,中共中央办公厅打电话通知中共河南省委,指定由省委书记王辉负责,速将在河南的习仲勋和刘晓接回省委并护送进京。2月22日凌晨,习仲勋一下火车,就情不自禁地与王辉紧紧拥抱,他激动万分地说:"这是我16年来第一次和人拥抱,我感到自己又回到了党的怀抱。"当月,他从中央组织部获悉,中共中  相似文献   

15.
难忘的记忆     
张明泰 《老年人》2013,(5):22-22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第一次赴外地考察就选择了广东。外界解读,习近平来到中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是要向世界发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强烈信号。习近平同志的广东之行,不禁让我想起了1992年"中国改革开  相似文献   

16.
南梁精神是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它是土地革命期间陕甘边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体现出的革命精神。具体包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大局精神和忠臣于党、忠于事业的奉献精神。他们从南梁实际出发,实施了一系列发展南梁的政策,使得南梁苏维埃革命政府得以繁荣和巩固,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全国抗战的出发点。南梁地区在我国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研究和弘扬南梁精神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文化生活、政治文明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14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直接领导下,召开了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会议全面研究边区的历史和现状,正确解决边区历史上的是非问题,同时表彰了王震、习仲勋等22位在群众中有威望的模范干部和生产英雄。毛泽东亲笔为习仲勋书写"党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正>习仲勋主政广东是在1978年春至1980年底。时间虽然不长,却正处在历史大转折时期,可以说大事、难事、突发事件不断。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顺应和引领历史潮流,是对高级领导干部的一种考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习仲勋主政广东》一书,披露了一些习仲勋同志处理突发  相似文献   

19.
在建国60年纪念即将来临的日子里,人们不禁想起为推倒“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而浴血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久蒙冤屈,无端坐牢、下放17年的习仲勋同志。而他在解脱后,壮志弥坚,赤胆忠心,奋斗不息。南来广东抱着“奋力为党工作,抢回被浪费的时间”的理念,带领南粤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举办三个特区,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各项政策,做了大量的影响全国全局的工作。他主政广东仅仅三年时间,而因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政策得到解脱的广东干部群众竟达20万人,这的确给广东人民办了一件功德无量、恩惠深远的好事。习仲勋同志的一生是建国60年历史上一座霞光四射的星座。  相似文献   

20.
经过陕北"肃反"运动后,毛泽东对年仅23岁的习仲勋深为赏识。在之后的革命岁月直至建国后,毛泽东不遗余力培养习仲勋,并不断予以重任,两人在彼此的交往中留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情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