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宛小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5):13-18
本文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抽象地概括为具有某种反理性或非理性的思想系统 ,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体系虽然从总体上是属于理性主义的系统 ,但这种理性主义又与古典哲学讲的理性不同 ,它具有现代理性的反理性特点。当然 ,本文也不赞成把马克思诠释成为一种非理性主义 ,认为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既要看到这个系统的现代理性主义倾向 ,又要领会它的非理性的某些因素。结论是 :只有从整体上、具体地去认识 ,而不是局部的、抽象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 ,才可能完整、准确地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2.
任家高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1,(7):41-42
理性与非理性因素是人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当然也相互冲突,二者是矛盾对立统一体的两个方面。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要充分发挥二者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关键是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人的认识活动的深化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是人类理性因素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不能过于抬高一方而贬低另一方,而应该促进二者的整合与协调,才能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向和谐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任家高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7):41-42
理性与非理性因素是人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当然也相互冲突,二者是矛盾对立统一体的两个方面。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要充分发挥二者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关键是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人的认识活动的深化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是人类理性因素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不能过于抬高一方而贬低另一方,而应该促进二者的整合与协调,才能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向和谐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尚琳琳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111-114
在社会的经济与文化转型期大潮的冲击下,在理性主义的人性观与商业化社会价值观的矛盾中,非理性主义试图对人性作出重新规定,旨在改变不能与现存社会状态相一致的社会伦理价值观念,将诉诸于生物性的人性自然性与社会性再次达到统一。在这种现实的渗透下,转型期以来的小说创作以一种完全迥异于传统的新视角洞察个体人的生命体验与存在方式,使人的生命欲望被凸现出来,人的主观意志被张扬出来、人的个性自由被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5.
刘荣清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41-43
理性主义传统在西方可谓源远流长。理性在近代西方哲学中,形式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扬,而实际却失落了,陷入了困境之中,因为他们都以思维内在性为存在论基础,让理性离开了现实而本体化。非理性主义作为理性的对立面而对理性的批判,加剧了理性的困境,但其最终却把非理性本体化而与自己的批判对象殊途同归。只有马克思回归到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立足于人的历史意义的生存论关怀,彻底瓦解了理性和非理性的抽象对立,走出了理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游庆括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21-24
金岳霖的<论道>具有神秘主义、重情主义和悲观主义等非理性主义的思想;金岳霖的非理性主义思想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即非理性主义学术思潮的影响,师承关系的影响,个人性格、家庭和国家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理性与非理性的整合来建构新的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春晖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2):26-29
理性与非理性都有自身的不足 ,理性主义发展观与非理性主义发展观也有明显的弊端。只有从理性和非理性的整合才能建构出我们时代的新的发展观。新的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 ,是以经济发展为关键的整体发展观 ,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观 ,是一种开放的、多样性的发展观 ,是一种创新的发展观 ,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赫奕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72-75
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中,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终极追求,像钟摆一样摇摆不定。文章一直追溯到古希腊这个哲学起源的时期,从哲学演变的历史中,全面研究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使两者结合出一个存在主义完整概念。当今世界范围内不断产生出具有代表性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家,非理性的文化慢慢受到人们重视,理性文化渐渐没落。在这种文化变革的动荡之中为适应当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对"人是什么"这一传统问题做出回答,从而塑造出一个相对完整相对全面的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周莉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
尼采哲学具有鲜明的反理性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首先,尼采对理性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反对把逻辑、理性视作形而上学的根基,认为逻辑和理性都起源于非理性,反对把理性等同于人的本质,强调感官在认识中的重要性;其次,尼采主张用主观的相对的透视主义取代理性主义的认识论,从根本上否定客观的绝对的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透视既然是多元的,那么世界也是多元化的,是无限可解释的.正是尼采哲学的这些特点对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使其哲学具有反理性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0.
何红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4):12-13
从古希腊时期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经历了从客观归属到主观归属的转变;近代反启蒙运动则高举反理性主义的旗帜,对理性的合法性进行反思;后现代主义运动对理性的“攻击”更为猛烈;而当代哲学家哈贝马斯则企图通过揭示传统理性的“意识哲学”樊篱为理性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人是一种有限的“理性存在”。理性的兴衰史是人们对于“人是什么”这个问题在近现代以及后现代得到较深刻回答的必然。哲学的三次人类学转向证明了这一点。理性的衰落渊于理性的绝对化 ,这种绝对性异化则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科学和理性在本质上具有“终极人文关怀精神” ,是一种充满人类理想和激情的并与人类自身发展、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夏素敏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2):36-38
在形式理性与辩证理性的相互关系问题上,曾出现过许多误解。作为人类思维的两大基本工具,形式理性和辩证理性之间是互补互益的关系。正确区分两种“矛盾”是认识两种理性的关键。辩证理性以确定性为基础讲求变化、发展;形式理性暂时将形式与内容区分开来,研究变中之不变,最终目的是达到更全面的认识。两者统一于思维对确定性和全面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的使用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与网络使用有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置身网络中的大学生受到网络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给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普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和改进的问题。笔者试就当前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状况及思想政治工作与大学生网络消费脱节的症结等方面进行探析,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方法论:传播学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琼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3)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之争一直都是热点话题。本文试图以哲学层面上的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两种思潮的分歧为基础,分析比较传播学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在方法论上的不同偏向,以及这种偏向产生的根源、后果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5.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二战后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成发展并向世界广泛扩散以享乐至上为核心的社会思潮,由于其满足人的最基本的消费欲求和心理需要而获得了世界的广泛认同,并对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很大影响,文章着重对消费主义在我国传播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寻求抵制消费主义对我国影响、侵蚀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鄢春艳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114-118
“主位”是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位有无标记主位与标记主位之分。关于标记主位,许多语言学领域的学者都有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但他们的研究主要针对标记主位的划分与界定。因此在总结马泰休斯、夸克、韩礼德和汤普森对标记主位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分析语言运用中选择标记主位的种种原因,以深化对标记主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沈瑞英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4):109-112
亚里士多德构建的古希腊城邦“中产阶级”政体,是依其政治学的理想主义而设计;而其所推崇“中产阶级”的理性、中庸等品性观念,也是为制度安排的一种理论铺垫。实际上,亚氏的“中产阶级”政体不仅是主观性产物,带有先验性和空想性,而且还具有极强的阶级性。故以亚氏的中产阶级理论来引经据典,未必适合对当代中产阶级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8.
19.
体制转轨国家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欢亮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2):210-213
中国社会正处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 ,转轨本身产生出过多的任意处置权 ,腐败的现实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很低 ,造成了腐败在转轨国家滋生蔓延。转轨国家要保证反腐败的有效性 ,就必须有效降低反腐败的成本 ,增大腐败的成本 ,今后反腐败措施是 :1.要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 ,减少任意决策权 ,缩小政府规模 ;2 .要对政府官员进行有效激励 ,实行“养廉工资” ,以期加大革职的代价 ;3.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 ,对政府官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以增加腐败的现实成本。 相似文献
20.
孙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9-75
启蒙以来,理性被逐渐看作是自立的纯粹理性,与传统的终极实体观念分离。而从生存论角度来看,理性更多地体现为处境中人的一种反观能力,这种能力使人的生存更为秩序化。以这个方式理解理性,就可以在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中重建理性与终极实体的关系,即理性并不是自立的,而是有其被生发或开启的前提。它发生在对终极实体的开放状态中,而这才是启蒙的本来含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