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聊斋志异·香玉》的故事属于纯美一类,其完美性主要体现在环境的雅洁,人物的纯真和故事的淳美三方面,它的悲剧结局显示了某种深刻社会人生的哲理,即:现实社会人生总是充满诸多不中意,不完满的缺憾,至善,至纯,至美的理想境界总是难于求索,难于追寻的。  相似文献   

2.
优秀小说的深度当然来自作家心灵的博大与精深,一部优秀的作品总是与作家独特的审美感知方式和洞悉社会、体悟人生的高超能力息息相关。它向读者提供的,并不只是一个好的故事,还有潜藏在故事之中的有关社会、历史、文化以及生命自身的多方位思考。小说《棋殇》选取史实为背景,并将历史事件引入小说,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往往总是侧重于理想主义的描写,把现实理想化、完美化,虽说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它把现实简单化了,它使人们只满足于表面的和谐,从而忽略了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因此,极为严重地影响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震撼力。究其实质,就在于作家们总是力求写出“发乎情止于礼义”的故事,他们不能否定情的作用,又难以摆脱理的束缚,因此,  相似文献   

4.
一般而言 ,在动乱年代 ,人们总是倍感社会安宁的可贵。哲人们的思考主题便会以此为聚焦 ,通过人生与社会哲学的揭示 ,探讨个体心理与社会秩序的致安途径 ,庄子即如此。本文试图从其道法自然的本体哲学出发 ,挖掘其有关人生与社会的安民旨趣  相似文献   

5.
《枕中记》、《南柯记》等均以《杨林》故事为蓝本而写成的。它们的作者带着个人的时代感受 ,运用《杨林》的故事题材 ,由写一个愚人的喜剧 ,转入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强调爱情对人生的价值等。主题的变异 ,或者说原型模式的变异 ,体现了社会、政治的变化以及人的观念、心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张翎小说<邮购新娘>线索繁多,铺陈敷衍了几代人的故事,各色人物虽然境遇不同,但都在跌跌撞撞间追寻着自己的人生.人生故事中暗藏着百年历史,又横跨中西.历史让故事有了深度,中西双重文化背景则打开了人生的境遇,另有人情世故,将这些人生故事丰富立体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全真教为了宣扬其教理 ,将岳阳的一则民间传说改造成宗教圣者传说 ,这一传说后来形成了复杂的故事系统 ;这个故事是道教思想转型时期的产物 ,体现了内丹道教的社会伦理和生命伦理 ,其中的生命伦理因与文人人生无常的感受、遁世愤世的落魄情怀相契合从而激发了文人的创作冲动 ;旨在宣扬道教生命伦理的叙事结构、自然意象和历史意象成了文人表达人生体验的符码 ,为这一故事的不断改编和艺术上的成功提供了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8.
幻想故事是哈萨克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成年考验故事,蕴蓄着英雄主义情结和对英雄人格的价值诉求;异类婚恋故事中,无论异类形象还是情节结构,都呈现着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个性;而其人生世相故事,则承载着鲜明丰富的社会生活理想。这些都是哈萨克民族值得珍视的精神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人生的门     
林国强 《百姓生活》2012,(12):16-16
举目抬足.生活中的门可谓比比皆是。 其实,门总是蕴含深意的。文字中“我们”的“们”字,恰恰是一人倚门而立的形象,细细想来倒也千真万确:我们一生中的每一个故事均有“门”在参与、在见证。可以这么说,门,是人生悲喜剧中无法缺少的道具。  相似文献   

10.
民初言情小说的悲剧可分为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 ;其悲剧意识渗透在作品的艺术氛围和故事结局之中 ;民初言情小说悲剧意识的产生既与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以及美学追求有关 ,又是当时特定的社会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人人渴求幸福,但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幸福百态,滋味自知"。电视连续剧《老大的幸福》用小人物的人生、平凡的故事开掘人生的大道理,它很好地解答了社会转型期人们迫切关注而又不断追问的普遍问题: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冷暖人生》栏目的成功,证明了平民视角是大众传媒记录社会和时代变迁的重要方式之一。它的成功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栏目定位,以人物故事为切入点、报道大时代的变迁;选题,选择具有时代特征、能反映时代精神气质以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故事;在报道方式上,纪实性专访展开人物故事、透过细节展示节目主题和人物情感。栏目的制作者具有人文关怀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领军人物,方方总是能以寓意深刻生动感人的故事描述出现实生活的真实状态,呈现出一幕幕残酷的人生悲剧.她笔下的女主人公都勇敢顽强地和不幸的命运抗争,但是最终都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她用独特的视角探求女性悲剧的缘由,并且努力探索着女性自由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评论界将《雨中的猫》解读为关于婚姻伦理或是女性遭受压抑、被边缘化的故事。结合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分析小说中关国妻子与猫的动态关系,认为这则故事体现了女性对其身份的探寻,也隐约地传递了海明威对女性运动的同情与肯定。  相似文献   

15.
《剪灯新话》22篇故事中,有16篇涉及到鬼神。这些鬼神故事因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而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剪灯新话》中的鬼神故事明显地体现出作者在题材上对人神故事的弱化和对人鬼故事的偏爱,这是异类题材内部发展演变的结果,更是作者借小说反映和批判现实的有意选择。  相似文献   

16.
作家的捐助     
裴毅然 《21世纪》2011,(1):42-42
那个年代的作家捐助,自然带上那个时代的印痕。不过,创造与贡献乃是人生两大方向性课题,能够向身边人施爱,向单位向社会多多贡献,总是令人起敬的  相似文献   

17.
人与人生的定义是与人有关的重要论题。本文由人的自然、社会和自主三方面属性给出了人与人生的新定义:人是地球上一种高度社会化的高智力动物;人生是一个跨度几十至百年的自然生命、社会使命和个人奋斗历史过程。新定义启示人们要珍爱生命、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度过一个现实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茅盾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从“文学为人生”的文学观出发,要求文学反映“全般”的社会生活。他通过“缩影式”的描写,把广泛的社会人生熔铸在长短篇小说的艺术建构之中,并且以多种艺术手法对社会人生进行理性评价。在实现再现社会人生和评价社会的过程中,茅盾极其注意小说本身的文学因素,着意突出它的审美个性。他的小说,精心结构故事,潜心描写场面,注重塑造人物。此外,题材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艺术手法的多种追求,又使其作品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是一部虚无飘渺、海市蜃楼的神魔小说,因其儒、佛、道思想弥漫交织,主题幽深,见仁见智,在所难免,但是如果我们把作品所展示的生动图景,同明代社会糜烂、宗教堕落的世风联系起来考察,不难发现,在希奇怪诞的故事中隐藏着斩邪的文心,暗传着一种“契道合天”的人生真谛:“自利利他”、“天下为公”是社会、人生之大道。  相似文献   

20.
电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容器,是压缩版的人类社会。它把人生的各种滋味都纳入其中,反映世间百态与人情冷暖。平庸的导演只会平淡无奇地讲述好人与坏人的故事,大师级的导演不仅将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而且能让人们从中看到人性,进而反思自己。一个叙述故事的电影,其叙事形式至关重要,叙事是人类理解世界的基础。通过分析吕克贝松与昆汀塔伦蒂诺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