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周庄在太平天国时期有着特殊的政治与地理的环境。在太平军占领苏州时,元和县的周庄一度成为豪绅、官僚的避风港。吴江、苏州的士绅韩崇、吴大澂,清江南团练大臣帮办杨振甫及浙江藩司林福祥等,均躲至周庄避过难。当时周庄为什么能成为太平天国时期的“世外桃源”,这与当时周庄的有名枪匪费玉成有一定的关系。费玉成又名秀元、小名阿玉,又称费老玉,他原是吴江县莘塔计巷村人,后迁居周庄镇。他广收门徒,开  相似文献   

2.
苏南、浙北的枪船,至大平天国时期为鼎盛,史学界论述颇多。本文就枪船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谈些管见:一是史学界有人认为枪船起始可上溯至清初,产生于嘉兴桐乡。本文用翔实史料论证枪船起始于嘉庆年间,产生于苏州吴江北舍及震泽严墓等地。二是对1862年夏大平军镇压枪匪的评估。不少专家,学者把此次镇压枪匪的范围、效果、策略等夸大了。笔者用丰富的史料,实事求是地对此作了评估,提出自己的看法。三是论述苏南、浙北枪船最终消灭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诗意的周庄     
张峪铭 《社区》2010,(26):34-34
雾霭沉沉,一切仿佛浸在乳中。一路颠簸的车子像乌篷船一样,歙乃着摇进了周庄,好像根本没有什么前奏序曲,梦样的水乡小镇就映入了我的眼帘。  相似文献   

4.
周庄的韵味     
步入坐落在白蚬湖旁的如梦一般的周庄,我仿佛进入了梦乡。 脚下的青石板已变得凹凸不平,好像一个个象形文字,默默述说着遥远的故事。青瓦白墙的房屋依傍在碧绿的小河边,岸上的柳树把翠绿的柳条柔软地垂进河里。  相似文献   

5.
十七年文学出于对革命意识形态的绝对捍卫,对土匪的想象缺少了民固时期作品的丰富性,其匪类叙事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对于文学匪色想象的绝对控制和规训.然而传统英雄侠义现的根深蒂固以及古典英雄传奇叙事模式的影响使匪色想象逸出意识形态的控制,塑迫了新的类型形象——具有匪性气质的革命英雄人物.同时在十七年文学中还存在一个异数——那就是诗人郭小川的叙事长诗<一个和八个>.它体现了选出秩序之外的个性化匪色想象,也使诗人因此受到严厉的政治批判.  相似文献   

6.
祁门县沙堤叶氏宗族个案说明:太平天国时期,徽州宗族遭到太平军沉重打击,由此倒向清廷一边,不遗余力地捐资助饷、举办团练以抵御太平军。与徽州宗族以及各个阶层之间关系的异常紧张,是导致太平军受到极大钳制从而错失徽州战局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红枪会得到迅猛发展,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大组合。这既是其本质使然,也与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及日本侵略者的相关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红枪会的社会政治活动对抗战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通过自我神化,为自身蒙上一层神秘主义色彩,树立领袖权威,并以拜上帝教为精神武器,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清风暴,缔造了太平天国,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借助神权而追求封建特权酿成了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而天京事变后的洪秀全又不能积极进取,固守专制王权并不断强化神权、迷信神权,他的自我神化最终成为洪秀全自身的自我麻醉,也最终埋葬了他亲手缔造的天国。  相似文献   

9.
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时期,河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河南与湘、粤等省份的农民运动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点,红枪会的加入是河南农民运动的一大特征。红枪会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并在国民革命时期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河南农民运动的发展和国民革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浙江《凤山何氏宗谱》之《粤匪纪略》一文 ,如实地记载了太平军在浙江淳安的军事活动 ,其内容不乏严重的阶级偏见 ,但对太平军地方军事活动中时间、地点、路线、规模、生活、社会影响诸方面的翔实记录 ,堪补正史之缺略 ,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同时 ,明显反映了人们反对战争动乱 ,追求安居乐业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1.
在太平天国时期,常州地区既有太平天国地方政权,又有清政府的地方政权,既有太平军,又有清军江南大营、淮军、团练、洋枪队,政治、经济、军事斗争激烈而复杂,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很值得深入、细致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其研究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从政府视角出发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著述主要集中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应对策略及影响。至于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总体上相关研究较少,缺乏研究共识;研究者需要勤于思考以强化意识;相关研究中仍带有革命史观的影响;相关资料有待整理挖掘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时期,在清廷积极倡办下徽州团练应时而兴。徽州团练的兴办得到了宗族和绅商在组织与经费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形成了"城乡设局"、"绅士统领"、"设防预警"、"相互协助"、"经费自筹"等地方办团特点。徽州团练在守卫乡闾中积极协助官军,甚至独当一面,钳制了太平军在徽州地区的活动,实现了清廷倡办团练之目的。太平军与徽州宗族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张和敌对,无疑是导致其在徽州战局不顺且受到致命钳制的一个重要缘故。毋容忽视的是,徽州团练的兴办给徽州地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运动进入尾声之际,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杀死了向他投降的太平天国将领及其部众,并将苏州城洗劫一空,这次屠杀行为史称"苏州杀降事件"。此次杀降事件对太平天国、清王朝以及英国侵略者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对这些影响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历法(天历)的颁布,为中外所关注,清王朝对此竭尽咒骂、诋毁之能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谢兴尧、郭廷以、孟森、罗尔纲、董作宾等前辈学者对天历作过卓有成效的研究,主要弄清了天历历理,证明了天历纪支干支、礼拜较阴阳历日"差一日"。建国后,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对天历研究的内容进一步拓展,成果更为丰富,但天历的研究并没有终结。  相似文献   

16.
就发动和组织起义而言 ,洪秀全的宗教实践是成功的。然而 ,由于自身理论上的种种缺陷 ,当上帝教上升为统治人们思想的意识形态时 ,它便日渐暴露出其先天不足的一面 ,既无力继续胜任太平天国精神支柱的角色 ,也无法阻遏太平天国内部自相残杀、上下离心等现象的出现。尤其是到了后期 ,洪秀全的宗教活动已不像前期那样含有丰富的社会内容 ,而是一味强化自己作为真命天子的权威 ,故而无法挽救其内部的信仰危机。另一方面 ,在拒绝认同基督教的同时 ,洪秀全又激烈反孔 ,这就使得他的宗教在洋人和国人眼里都成了“异端”。总的说来 ,洪秀全的宗教实践是失败的 ,其理论更多吸收的是中西文化中的弱点或缺点 ,而不是双方的优点。太平天国覆亡后 ,缺乏生命力的上帝教便随之消亡。  相似文献   

17.
晚清道光、成丰年间吏治的腐败,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兴起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太平军占领南京后,靠反清朝腐败吏治起家的太平天国领袖们,却忽视了自身对吏治的整饬.从而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自身的力量.这是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根本因素之一.与太平天国领袖们不重视吏治整饬的态度相反,清统治者特别是湘军代表人物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痛定思痛,在整饬吏治上狠下功夫,取得了相当成效,从而奠定了战胜太平军的政治基础.1864年太平天国的失败,最终说明重视整饬吏治与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从建都南京直至该城被湘军攻陷,太平天国前后统治南京达11年。除具有政治象征意义外,南京在这段时间总体上发展停滞,受创甚深。这主要由当时的战争状态所决定,同时也与太平天国相关政策有直接因果关系。南京城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1858年额尔金访华,在清政府的许可下游历长江流域,此时正值太平天国与英国方面再度进行外交接触之际。在大叙事结构的背景下,额尔金的书信、日记记录了当时双方的真实交互。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太平天国作为一个政治主体,在1858~1861年间其官方外交手段是如何失败的。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虽然同为近代中国的农民革命运动,但他们的政治意识即对洋人、洋教、政权和清政府等问题的认识,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