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义是人的正义,人是差异性与同一性的统一,因而正义可分为基于人的差异性的正义和基于人的同一性的正义两种,得所当得是差异性正义的基本原则,一视同仁是同一性正义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差异性正义还是同一性正义,它们都遵循着对等性原则,对等性原则是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被阐释、接受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3.
论性正义     
性正义是相对于性压抑与性放纵而言的,是一种对性抱有的自然和自由的态度.自然是指还性以本来面目,祛除加诸其上的过多的意识形态内容,强调性的本能与天然,排除与自然或造化对着干的性压抑行为:自由是以一种放松、创造的态度面对人类的性,强调性的非强制、操控性和创造性,与性纵欲相对.意识形态导致的性不正义主要表现在性本质的异化;性目标的偏离;性主体缺位;性情感缺失;性意志力衰减.女性解放是实现性正义的前提:加强男女两性沟通与理解是性正义的基础:加强以爱欲为核心的性文明建设是性正义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分配正义是社会正义的重要内容,对其含义的理解多有分歧,但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强调分配正义是分配中的恰当性、合理性;指出其实现的关键是找到其中借以分配的原则和标准,在不同社会标准和原则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修复性正义是在反思与批判报应性正义的基础上,一种旨在修复犯罪人、被害人、社区与社会之间正常利益关系并实现正义和谐的刑事理念或价值取向.修复性正义起源于古老的宗教仪式,是对报应性正义的批判.修复性正义下的刑事司法制度建设在我国有着广阔的正义基础和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6.
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构成福利领域行为动机考量的伦理基础。重视利他主义的福利制度设计多强调减少不平等,利己主义则倾向于个人的能力和追求自身福利的最大化。从社会福利的宗教伦理、经济学以及社会政策三个思想来源来看,其中的利己主义思想由于与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协同性而占据社会的主导意识。然而社会福利内在的利他主义和公平正义又成为社会经济体存续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福利思想中的利他和利己主义的争论持续存在,主要集中表现于:福利是否需要奖惩机制,福利是否需要附加条件,福利采取普惠型和还是补缺型,福利在个体和群体之间分配的前提是基于原子式的还是伙伴关系。这些争议同样反映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福利实践中。对于福利制度急切要做的就是重新设计其目标,从制度层面来强化集体主义精神和利他行为的激励,以更好地维持整个社会系统的存续。  相似文献   

7.
儒家推己及人、恕者善推的外推步骤,可以视为各方差异或不同文明沟通的可行策略。外推是一种走出自我封闭、走向多元他者、从熟悉走向陌生的一种行动,可以分语言的外推、实践的外推、本体的外推三步骤为之。儒学中的恕可诠释为一无私地走出自我封闭,走向多元他者的行动。恕可用推来诠释和实践。孔子尝谓恕可终身行之。人可不断外推,从自我到家庭,从家庭到社群,从社群到国家,从国家到天下,也就是所谓全球化世界。在全球化时代,通过发扬仁、恕所预设的原初慷慨,儒学必能复兴,而原初慷慨虽超越相互性,并不否认相互性,反而能整合并成全相互性。由仁生义,由义生礼,道德的正义优先于分配的正义。当儒学强调的仁所发展的相互性,能经由恕的外推而扩张,才能真正实现正义。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德育方法已普遍从灌输道德知识为主发展到多种德育方式并重,力求让道德通过一种非强制性力量使人们倾向于选择善行。互惠利他性德育从思维和操作层面提供了具有一定价值的道德实现路径,指出互惠利他性是人们心底的契约,只有善行才会使自己无拘束的生存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维护自己的既得和应得利益;互惠利他性是人对道德知行转化的精神体认,并为知行转化提供价值根据,促使道德行为由他律模式转为自律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11.
为探讨组织支持感在程序公平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及积极互惠在程序公平、组织支持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采用了随机抽样方式,选取珠三角400名中小企业员工,运用程序公平问卷、组织支持感问卷、组织公民行为问卷和积极互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组织支持感在程序公平与组织公民行为各因子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积极互惠在程序公平与组织公民行为三个维度调节中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公平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作为一个事实判断,指教育的平等、公正和合理性;二是作为一个价值判断,被解释为对教育是否平等均等、合理适切所作出的评价或判断。准确把握教育公平应遵循四种基本理念或原则,即权利平等理念、机会均等理念、能力差异理念和弱势补偿理念。教育公平理念在实践层面的展开或实现即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环境正义刍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正义是环境伦理学中的前沿问题,它的凸现标志着世界环境保护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环境伦理学的转向。环境正义的实质是环境责任和生态利益的合理分担和分配,由此能够清晰地看到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以及解决生态危机所应采取的正确应对方略。环境正义的实现对于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全球正义首先要求各民族国家之间关系的秩序化。虽然正义标准能够通过道德推理获得,但它们只在主权国家的边界之内有效。无论从世界主义的正义观还是从政治的正义观出发,全球正义都要求全球主权。走向某种全球正义的最可能的路径是产生一种为各强大的民族国家所接受的非正义的全球权力结构。从无序状态迈向正义的途径必须是非正义的。这种观点本质上是一种霍布士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民正义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什么政治制度 ,什么经济制度 ,人类应该有共同的基本价值观 ,而这些基本价值应该可以概括为一种“正义观”。我们有责任使中国公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正义的存在 ,感受到正义的力量 ,从而推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理性主义这一原子化的经济理性受到了来自实践和理论的多方挑战 ,而新经济社会学认为经济行动是嵌入 (embeddedness)于社会结构之中的 ,互恕性与互惠性嵌入性决定了现实的经济行动。而要探讨其背后的社会伦理的深层结构 ,作为一种尝试 ,或许可以在中国先秦墨家哲学兼相爱、交相利的伦理思想中加以发掘 ,兼相爱、交相利的伦理观所阐发的正是基于道德的价值理性和功利主义的工具理性的结合。由此出发 ,互惠性与互恕性作为新经济伦理的内在基础才更具备了相当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论正义原则     
正义的核心含义是给予每个人应得的东西。正义原则合乎自然道德法规和社会实证法规两种规范 ,它是一种秩序原则、行为原则、分配原则和评价原则 ,它还涉及到代际正义和国际正义问题。它要求我们每位社会成员合乎正义地待人和为社会财富的增加作贡献 ,要求政府为我们提供一个正义原则践行的环境。正义原则的践行是一个机会平等原则、规则公平原则、分配公正原则等具体规则实行的过程 ,其践行的现状同其理想态还有相当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们每位社会成员和政府要在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实际的努力逐步实现正义原则 ,使每位成员都能相近程度地享受到社会财富增加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讨作为一种艺术现象的艺术正义,而社会正义、宗教正义和艺术正义的异同和关系只是笔者为达此目的而设定的一个研究语境.<理想国>曾把这三种正义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论述,笔者希望以自觉的学术追求批判地继承柏拉图学术的这一特色.通过回答与此有关的七个问题,本文试图揭示艺术正义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