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化强市是武汉市历经艰辛探索后提出来的城市定位,是武汉转型升级的方向所指。武汉建成文化强市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文化氛围、发达的文化产业、强势的文化品牌等基础条件。武汉建设文化强市的重点任务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考虑:践行"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武汉精神,率先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示范区;保障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率先建成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率先建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强城市文化形象的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推动城市文化的传播,建成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信息传播基地;实施文化名家工程,大力构筑文化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2.
一跨世纪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 ,必须遵循以下五条指导方针。1、必须适应绍兴“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的建设。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是我市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建设的中心工作。要通过 5 -1 0年的努力 ,把我市建设成为综合实力强、经济效益好、整体素质高、发展后劲足 ,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之一 ;要建设一个与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全民文化素养良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兴旺发达、文化风尚优良健康 ,具有深刻历史内涵、鲜明时代特征、浓郁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3.
大力建设各地地方特色文化,是推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有效手段。在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布局上,应充分考虑各文化区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合理布局、特色发展。在各文化区内部,也应结合其独特的自然和社会条件。按差异化原则进行地方文化的建设。具体到每一个文化区中的城市,应该结合城市的发展历程、城市的精神个性,来建设文化强市。地方特色文化建设,首先应抓住我有人无的独特资源进行开发,应当创造性的利用文化资源.以文化创意开发出特色文化产品,应该打破现行的行政区划的限制,实现跨区域的联合,应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4.
本文比较详尽地阐述了地方高等教育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以及作为地方高等教育的载体 ,地方高校在“文化强市”中的支撑作用。指出 ,“文化强市”不仅是经济形象 ,更是文化形象 ,文化的繁荣更能促进经济的繁荣 ,而地方高等教育及其载体的地方高校则是地方文化建设的排头兵 ,是实现“文化强市”战略的主力军 ,它通过文化培育、文化创新、文化传播、文化交流 ,提升地方品位 ,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提高地方综合竞争能力。总之 ,它对“文化强市”的支撑作用是任何领域都不可替代的 ,它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 ,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和价值支撑,文化的自觉是推动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更高追求,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深圳,必须树立高远的文化理想和文化情怀,确立文化建设新的更高的标杆,建设文化强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狭义的文化是指由生存方式决定的价值观念系统和心理一行为模式。近现代苏州文化是一种市民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统一。它在新时期才发生显著变化。目前,苏州文化建设应把握我国文化转型期的有利时机,面向现代化、世界和未来,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有地域特色的、具有新品位的苏州文化相统一。其核心内容应是汲取传统文化、外国文化精华,建立起既有传统人格魅力,又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性、理性力量的新型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7.
苏州人的生存-生活方式趋于艺术化,艺术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苏州人聪颖精巧的文化个性在艺术创造中体现得最为鲜明.苏州文化的独特个性是文化苏州内涵的立足点.文化苏州是在经济文化一体化、全球化、中国文化转型背景下一种适时而为、与时俱进的文化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努力推进文化立市进程,培育与苏州文化个性相符的核心产业,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弘扬苏州的文化个性;二、在文化交流中树立"文化苏州"品牌并丰富发展自己的文化个性;三、大力加强当代文化建设;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苏州这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意蕴的城市,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地从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吸取有益的养料,将其融汇进新时代的文明中去,创建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精神。苏州创造性地继承传统文化,其丰富的文化蕴涵表现为一种文化生产力,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代言苏州山水文化,人间天堂中的天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吴中区是天堂苏州的“南人门”,这里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强区和生态示范名区。吴中区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物产丰饶,生活富足,代言了苏州的山水和文化,被人们誉为“天堂中的天堂”。  相似文献   

10.
城市形象定位是对城市的核心文脉和资源进行挖掘和考证,彰显具有本地基础和特色的文化特质与个性,其影响要素有城市区位和城市群、城市资源和经济发展、城市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等。建设文化强市,提升城市“软实力”,须注重文化力的开发,主要策略是科学把握城市形象定位的基本原则,强化城市理念识别;加强城市公民意识培育,弘扬城市精神;营造城市文化环境,注重城市形象传播。  相似文献   

11.
高铁新城在各地快速规划建设的同时也出现了同质化等倾向。基于城市主题文化推进高铁新城规划建设为避免高铁新城的同质化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借鉴。城市主题文化是城市特质的系统性体现,是指导城市发展的整体性思维。城市主题文化的三个构成维度,即文化特质、文创产业和文化空间都对高铁新城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例如,苏州的城市主题文化既有苏州特征,又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可塑性,这种城市主题文化对苏州的高铁新城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高铁新城已成为大苏州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城市主题文化推进高铁新城规划建设,应以文化特质传承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和文化空间优化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苏州古城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遗产"的浪潮推动着古城保护观念的改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承载地,苏州在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中经历了20余年的探索,成功与失误并存。调整发展策略,寻找保护、改造与发展的新思路,是推动苏州古城保护、改善遗产地总体环境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国时期,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初具规模,旅游专业机构出现,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力度加大,旅游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渐加大。苏州作为自然及人文资源皆丰富的古城,旅游业更显繁荣。旅游影响了苏州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规划,促进了苏州市政建设和服务业的发展,使得苏州传统手工业部分地得以维持,并开阔了苏州居民的视野、促进了苏州"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苏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求出苏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峰值,认为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出现之前,如果苏州市不抓住机遇对污染物减排推进机制进行优化,将会难以实现苏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想状态;同时探讨了如何通过经济和环境的政策创新,促使苏州市尽快在当前特定的历史阶段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这一结论也适用于国内其他同类城市推出污染物减排机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世博会与上海城市文化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开埠后,上海逐渐形成了三个城市文化空间。一个是开埠以前形成的以老城厢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空间;一个是开埠后发展起来的以外滩、南京路、淮海路、衡山路和北四川路为代表的近代上海文化空间;第三是以闸北、普陀一带为代表的民族工业生产的文化空间。租界时代的上海,文化空间沿着苏州河扩展,形成上海文化空间的第一次跨越。经过近20年的飞速发展,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书写上海城市发展的第二次跨越。前者跨越苏州河,后者跨越黄浦江,并实现由经济跨越向文化跨越的转换。世博会是一次重大的文化上的链接,上海文化空间的转移与定位将形成一个沿着滨江带的持续跨越。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深圳作为一个文化的后发城市,迅速抓住文化产业的发展契机,使文化产业硕果累累。深圳要想成为国内一流、亚洲领先、全球知名的文化产业先锋城市,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新对策,坚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苏州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大致可分为手工业、农业的精湛技艺 ,体现某种历史文化的物质具象 ,诗画、小说、戏曲等雅俗文艺以及长期形成的爱国爱乡、尚文崇武、尊师重教、对外开放、重视科技的思想意识等四类。今后要根据各类文化资源的特征区别对待 ,采取相应的保护、发展措施 ,同时要抓住特色 ,发扬优势 ,克服固步自封的观念 ,用大手笔开发苏州传统文化资源 ,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民营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但与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阶段性差距。苏州是一个政府主导经济、外向型特征明显的经济强市,已经在经济、社会、区位环境等领域形成了显著的比较优势,要促进苏州民营经济的腾飞,就必须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创新,促使苏州民营经济快速崛起。  相似文献   

19.
苏州五县一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的县域经济是苏州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其发展优势具有鲜明特点。正确解读和深入剖析苏州经济发展特色,无论对苏州的未来发展,还是对全国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以苏州五县一市2001-2009年人均GDP数据为依据,对苏州各市县经济发展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定量考察。结果表明虽然苏州各市县的经济发展差异有扩大趋势,但总体步调一致,发展协调。  相似文献   

20.
苏州古城水街巷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古城水街巷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形象是苏州城市旅游形象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苏州古城水街巷进行旅游形象设计研究,认为使其形象鲜明丰满是完善苏州城市旅游形象的需要。在分析苏州古城水街巷地理文脉、景观形态、市场感应的基础上,对苏州古城水街巷旅游形象进行定位,就其理念形象、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设计,从而构建一个比较全面的苏州古城水街巷旅游形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