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永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29(3):72-76
宗白华美学批评的诗性特征表现为批评文体的文学化、批评话语的美文化和批评思维的直觉化。三者紧密联系,共同铸就了宗白华美学批评的诗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王学海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4):64-67
饱湿素妆,愤写俗世,是中国近代海上画派画家蒲华美学思想特征的艺术显现.蒲华以写竹闻名,其竹与他竹之不同,在于并非刻意临摹自然之逼真之竹,而是书法线条之竹与愤对俗世的情绪之竹,故有蒲竹之美誉.绘画与书法之时代精神,就在于继承中的创新,并将浓烈的个性精神融入创新之中,上升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蒲华的笔墨、艺术和人生,为此作了雄辩的印证. 相似文献
3.
程俊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2)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朴素辩证法的思想随处可见。其中,春秋时期老子所提出的“大象无形”,就是比较典型的哲学命题,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这一命题概括了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矛盾,尽管老子是运用他的矛盾学说来为他的政治目的服务,把所谓行道之君说成是政治伦理上的完人,作为统治者的标准,但是,此命题所具有的方法论的作用和意义,却对几千年的中国美学和艺术,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大象无形”便成了中华美学的一个基元命题。 相似文献
4.
5.
程俊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4)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探讨和争论的一个大问题,也是与美学有着重要联系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焦点和主要的表现形态,就是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之争。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史、政治史、宗教史乃至美学史上影响很大,其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即强调人应当顺应自然,亦有消极的一面,以致形成唯心主义的天命观。但无论其积极的或消极的方面,都对后世美学思想和文艺思想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天人合一是中华美学重要的基元命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陈望衡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6):1-7
史前可以说是文明前的“文明”,虽然是文明前的“文明”,却不妨碍它也产生美,大量的考古材料证明中华民族的天人合一传统、史筮合一传统、阴阳和合传统、礼乐和合传统和意象合一传统等诸多审美传统均肇始于史前。 相似文献
7.
胡健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99-104
现代性开启了宗白华独到的比较文化的视野,并在这一视野中抉发中国艺术的哲学神髓,使中国"传统审美""美学化",并强调其特殊的价值意义,这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最大特点。只有在全球化与中华性的交汇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宗白华的美学思想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8.
论宗白华美学的现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6):58-66
宗白华美学意蕴无尽,有着巨大的阐释空间。宗白华在综合吸收以柏格森为代表的生命哲学与本土《易传》思想的基础上,实现了生命本体论的现代转换,从而使建立在此哲学基础上的宗氏美学体系,充满了活泼的生命精神,呈现出迥异于西方传统美学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9.
宗白华美学与生命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2):101-111
在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生命哲学思潮中 ,宗白华以美学独具一格。宗白华之所以选择美学 ,不仅是出于个人的学术偏好 ,而且是出于对生命本体的深刻认识。宗白华认为真正的生命本体是中国哲学中的“生动” ,而不是西方哲学中的“运动”。生动的本体是不可以由名言述说的 ,因此 ,他由哲学转向艺术 ,转向美学 ,试图通过文艺创作和美学散步 ,显示“不可捉摸”的生命本体。由此 ,宗白华一方面为审美、艺术找到了最自明的基础 ,另一方面也显示了艺术、美学对哲学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0.
程俊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2)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主客浑沌的文化,能促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和谐,这既是中国科技不发达的文化症结,又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优势所在;西方传统文化是天人相分、主客对立的文化,能唤起人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动性,这既是西方科技发达的文化酵母,又是当代西方文明危机的文化症结.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且不分析西方传统文化如何,单就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并不是天人合一所能概括得了的.仅在中国古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史中,除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外,还一直存在着一个与之相对立的天人相分的思想.这两者的思想斗争,乃构成中国古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同时也给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以巨大的影响.故而,“天人相分”亦是中华美学的基元命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陈永辉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104-108
宗白华娴熟地运用各种批评文体进行美学批评,在这些文体中,既有中国传统型文学化批评文体,又有现代型的通俗化批评文体,还有欧化型的严谨论说体,交相辉映的批评文体使其美学批评呈现出美与真比翼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马慧娜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82-86
人格理想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宗白华美学的人格理想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这其中有一以贯之的地方,也有逐渐发生变化的方面。宗白华美学人格理想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人格理想的草图("超世"与"入世")、人格理想的具体体现(歌德之人格)和人格理想的成熟("晋人之美")。对人格理想的建构贯穿了宗白华的整个人生。 相似文献
13.
程俊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16(4)
庄子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由此构成了“朴素淡然”的美学命题。庄子这一谈论“道”与“美”的命题尽管没有涉及艺术,但自魏晋六朝起,却给中国历代文人创作以及古典美学、文艺思想的发展以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开创了艺术以追求自然、朴素、清新为最高层次的美的一代风气,成为东方美学的一大特色。为此,“朴素淡然”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华美学的基元命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程俊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2):64-67
“天人相分”的哲学命题和思想传统,对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在审美主体与自然美的关系上承认自然美的客观性,承认主体的美感是由自然事物的美所引起的,它还是中国绘画艺术中“造化与心源”、“形似与神似”这两对美学范畴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5.
深入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嫦萍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9(3):36-38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实施途径,在目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大学生职业规划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认为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构建教师指导体系、设计菜单服务体系、建立评价与反馈体系等措施是深入推进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胜利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5)
在感性学的发展史中,叔本华的巨大贡献不可磨灭。叔本华的思想先后从审美功能论、直觉主义和悲观主义等多方面影响到尼采、柏格森、弗洛伊德、萨特、加谬等人的现代派美学思想。叔本华的思想实际上是整个现代文艺运动的理论先声。正如鲍桑葵所言:“文明欧洲的流行的悲观主义和神秘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起源于叔本华的。” 相似文献
17.
田智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4):40-44
宗白华在其美学思考中引入了"同情"这一范畴。他所说的"同情",既强调"情感状态的相通与相同",又强调主体对于对象理解与交流的"主动"。这一范畴的引入凸显了宗白华美学思考的价值追求,也使宗白华"艺术是创作主体人格的外化"的基本美学观念得到了拓展、提升,同时还为他将自己的人格美学思想与其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探求结合起来做好了理论准备,从而保障了其以救世情怀为价值根基的美学思想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孙青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33-35
本文通过分析学习的主体和学习的客体的特点,探讨激发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内主动性,从而形成邓小平理论学习热潮的形式和方法.结合实践,进一步探讨了各种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现代化特征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光成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78-80
本文探讨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及高等教育现代化促使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蔺熙民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1):75-80
生命节奏是宗白华美学与艺术问题的形上范型,根本上是大生命节奏,是体会宗白华美学问题与范畴的关节点。生命节奏这一范型获得的途径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源头与根基——易道观;二是道家与禅宗,它们对生命节奏的获得提供了两个重要的来源与参照系;三是西方科学理性思维对其也有重要影响,四是流云小诗的艺术实践和歌德研究对它的产生也有重大的促进作用。生命节奏是一个在天人合一根基上所产生的具有中国特殊品味的范畴,大生命节奏境界根本上就是天人合一之大境界,通过它更能窥见宗白华美学的内蕴与特质,也可增强对中国古典美学精神气蕴的把握与领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