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古今中外,哲学史上任何一派哲学都没有也不可能超越这一基本问题.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象一根红线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但是,哲学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之外,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还存在着哲学出发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教育观念:它认为现代教育是以对真、善、美的追求为理想,以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确认为依靠,以受教育者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开发为核心,致力于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哲学史的重大变革,然而,马克思哲学的定性问题仍然是理论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文章认为事物的性质关键是要从该事物的内在发展逻辑去论定,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并同时探讨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以及实践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一个根本性变革就是科学地解释了实践,并把它作为自己全部理论的基础,从而去理解一切相关哲学问题,最终创立了马克思的新哲学——实践唯物主义。150多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指导着亿万人民的革命实践,自身也在不断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本质的要求,也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现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被公认是一种唯物主义,但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唯物主义,对此却一直众说纷纭。文章认为,只有通过对各种形态的唯物主义进行仔细地辨析和比较才能搞清楚这个问题。文章将唯物主义划分为发生学的或进化论的或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生理学的唯物主义、物理主义或行为主义或还原论的唯物主义、基础主义的唯物主义和辩证的或历史的或实践的唯物主义等几种形态。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由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和唯物史观两个层次组成 ,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 ,后者是前者在历史领域的理论表现。在马克思哲学构成的两层次之间存在着主体性和客观性的张力或矛盾关系 ,一方面 ,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观高扬人的实践主体性 ,力求按人的愿望来改变世界 ,另一方面 ,唯物史观则以其规律的客观性来限制、制约人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在实践唯物主义视野里,个体主体性是实践生成的而非给定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间的互动关系机制是个体主体性历史生成的策源地,任何撇开具体的实践、社会和不断改造着的外部世界来谈论个体主体性及其生成问题都是抽象的、空洞的.从宏观层面看,个体主体性的实践生成机制包括:个体主体性在生活世界重建方式互为中介中的生成机制;个体主体性在生活世界重建维度互为中介中的生成机制.从微观层面看,个体主体性的实践生成机制包括:个体主体的知识增进机制;个体主体的知识整合机制;个体主体的知识能力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对哲学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改变了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面貌。人类不仅能将自然力转变为体力,而且能将自然力转变为智力,从而减轻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负担,使自己在双重意义上获得解放,这充分表现出人不愧是“万物之灵”。与此同时,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正处于广泛的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总之,人类在改变自然和改造社会中的自觉的创造作用,以及为控制自身活动的社会结果所作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极其丰富,思想极为深刻,怎样准确地、科学地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指出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定意义上使用实践唯物主义这个概念是可以的 ,但实践不能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 ,因而不能用实践唯物主义来代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1月11日,由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主办的"重庆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研讨会"在西南大学三教楼310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来自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市社科院、重庆邮电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西南大学马哲、科哲、马原等专业的研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 ,主体性作为以强调人的精神能动性为宗旨的哲学范畴 ,在唯心主义阵营中徘徊和嬗变 ,而与唯物主义哲学无缘。费尔巴哈曾试图占有主体性 ,并且在通往主体性的道路上付出过艰幸的努力 ,但始终没有跨越主体性这个“卡夫丁”峡谷。马克思深谙主体性对唯物主义的巨大价值 ,以实践作为中介 ,胜利地完成了从唯物主义本体论向主体性的跨越 ,从而结束了唯心主义在主体性领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和基本的观点,但是过分夸大实践作用、以实践为重心的实践唯物主义,尽管它为改革现存的哲学教材体系带来新的启发,但其发展过程中,一些观点值得商榷,如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辩证法、哲学基本问题、实践观等方面的主张。文章认为:发展要创新,但还是应当坚持辩证唯物主义;鉴于“实践唯物主义”歧义太多,应尽量避免使用它来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思想为线索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阐述了实践的基本性质 ,并对库恩的“范式”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剖析 ,论证了实践是主体认知定势建构的现实桥梁和中介 ,因而也是认识主体性产生的现实根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哲学的高度开辟了一条新的有关人、教育和价值本身的思路,认为价值是存在的全部意义和内容,包括潜在价值和实现价值,客观存在通过主客间体来复演价值,价值和存在是直接同一的;这些观点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者对人、对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的核心问题出发,对其基本形式的5种演进形式进行了探讨,为理解实践唯物主义是现代形态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认为实践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从主体的、活动的、关系的、功能的形式来理解,从而产生了现代形式的唯物主义,其“唯物”特征表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人类认识、人类社会以及整个人类世界的基础、根本和“永恒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18.
“实践的唯物主义”是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古代杜会,生产力低下,科技处在经验形态,人类最迫切最现实的任务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由此而形成的古代哲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探讨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两次超越 ,试图对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观的新问题加以研究 ,而不寄希望于仅仅从重复经典作家的原有见解中寻找解决之道。在考察历史中确定实践的本质 ,同时又说实践进一步规定了历史。希望通过当代视野的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观 ,从世界普遍交往的高度 ,探讨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实践观。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选择人称指示语应遵循的语用原则,即自我中心原则、亲疏与地位原则、礼貌原则.并通过实例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偏好使用第二人称的语用失误的原因:语用教学重视不够、语境知识缺乏、中西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