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康德的时空观念性理论是其批判哲学的基础,但它起源于前批判时期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尤其是对它的方法的批判。在这种方法批判中,康德区分了数学的综合方法与哲学的分析方法,并指出传统形而上学的谬误之处就在于模仿数学的综合方法来构造自己的基本概念,而分析的方法则要求必须从内在的经验和直接的意识出发去阐明哲学的基本概念。同时,康德把身体表象视为这样一种直接意识和内在经验,并借助它来展开形而上学的批判。在就职论文中,虽然康德把空间关系还原为时间关系从而将空间视为心灵的产物,但在《纯粹理性批判》和晚期笔记中康德修正了这一点,从而展示了身体意识在时空观念性理论中的在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对空间和时间作了科学的解释,把它们看作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空间和时间的一般哲学定义起着重要的方法论作用,它强调空间和时间的客观性质,指出“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历史唯物主义不能局限于对时间基本特征的这个一般描述,它要结合社会过程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3.
位移作为物理学重要术语,指质点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移动。认知语言学把这种特性抽象为位移图式。"至于"一词在概念内容上体现出一定的位移性。语言作为现实的编码系统把这种位移属性投射到时间、物理空间、心理空间、程度、范围、等级等不同的认知领域,从而实现了"至于"的功能扩展。  相似文献   

4.
数学笔记是数学读书笔记的一种,借助文字整理(数学日记)、数学画、数学小报、错题库等形式呈现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发现和思考。这种呈现是有价值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强调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思维与品质、交流与应用、推理与创新等数学综合素养的训练,可以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学科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相似文献   

5.
民俗旅游村寨开发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旅游是当今风靡全球的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它欣赏的对象是民俗风情。民俗旅游村寨是一种新兴的民俗旅游形式,是民俗风情的集中反映,它犹如一座“自然民俗博物馆”,把各类民俗事象组织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供游人观赏、体验和探讨。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满足游人求新、求奇、求乐的心理。民俗旅游,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试图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作一粗浅探索。  相似文献   

6.
朱忆梅 《新天地》2011,(11):365-365
在数学学习中,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缺乏兴趣;有的学生花了很多时间,但成绩并不理想,数学成了他们学习的负担。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一位教授参与制定了新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他认为:“数学并不枯燥,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不能再让孩子学得那么痛苦,要把数学的美丽还给他们。”  相似文献   

7.
艺术形象建立的更深刻意义,在于通过它表体的展示,找出它所体现的本质性意义。本文借助于视觉艺术的外视感应来阐述听觉艺术的内视感应,确定时间艺术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举出音乐作品实例分析,进一步论述音乐艺术随时间流动所产生的心理造型和它的立体性效果。提出音乐魅力所带来的空间氛围、形象意境,在心灵感应下会取得长久性的感受与记忆  相似文献   

8.
心理语言学的实验表明,以中文和英文为母语的人在对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进行心理处理时,的确出现了在线空间映射的心理操作,并且两种语言使用者在对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的心理加工以自我在动隐喻模式为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9.
柏格森把时间划分为空间化的时间与绵延两种。在电影中与两种性质时间对应的是因果逻辑叙事和心理逻辑叙事,分别表现为由人物行动产生的时间和人物心理活动或者生存状态产生的时间。时间对于香港导演王家卫来说,是他电影中意义产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从故事和叙事结构两个层面,通过讲述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碎片化的叙事策略,使得时间从运动当中独立出来,当它再反射到故事中时影片就获得了更丰富的意义——让我们相信在无边的时间之网中我们能做的唯有拒绝与等待。  相似文献   

10.
用Fauconnier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mental space theory)解析英语一般过去时的非过去用法。英语过去时态的非过去用法分为非过去时间用法和非时间用法。在心理空间认知网络构建中,触发语触发了新的心理空间,且两个空间之间由于相同的语义元素而彼此可及。英语过去时态的非过去用法和非时间用法便在跨域映射过程中派生而来。  相似文献   

11.
三、空间和时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不能离开空间和时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正如运动与物质不可分离一样,空间和时间也是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的。无论什么形态的物质客体,只要它存在着,就不能不具有一定的广延性(用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定的体积,占居一定的位置)。即使小到象电子那样,直径只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10~(-13)厘米),也还是有它的广延性。大的客体当然更不用说了。而这种广延性也就是空间。所以说,物质的存在是不能离开空间的。(数学上的没有大小的点,没有宽度的线,没有厚度的面等等,只是人们从现实的事物中得出来的抽象,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把"数学阅读"视为多余的想法和做法这一现状,从古代的数学教学、西方教育家推崇的教育主张以及新一轮《数学课程标准》三个方面说明了数学阅读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从终生学习、学生为主体两个角度透视了数学阅读的独特作用,从而提出了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从阅读开始的思路。从高职数学教材的特点、学习时间、考评机制三方面对数学阅读教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理论上构思了五方面的教学改革方案: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动机的激发;课堂提问的重视;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恰当的学习评价。通过实践得出阅读教学法在学习效果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方式这一结论,为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时空观念(续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时间空间是不是客观实在的?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与运动的形式,当然两者谁也不能离开物质。但是,时间空间既离不开物质,却又不等于物质。人们在实践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质现象,无不具有时间空间的特性,可是,谁也不能直接看到,听到时间,谁也不能直接嗅到、尝到空间。要认识时间和空间,单凭感觉的直观不行,还必须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抽象,暂时撇开时间空间赖以存在的物质主体。这种抽象,如果沿着唯物主义的路线,它将推动人们更深刻地认识时间空间的本质及其规律。可是,如果把这种抽象看作是意识的自由创造,把抽象的结果当作一种独立的存在,似乎时空形式可以脱离其物质主体,那就要陷入形而上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学的主体是数理实验科学,数理实验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之一是世界的图景化。世界的图景化来源于人的主体意志,包括数学化、空间化、时间化和机械化。自然数学化运动把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转变为数学化的新物理学,填平了希腊物理学与数学之间的鸿沟。哥白尼革命实现了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的转变,伽利略和笛卡尔实现了空间的数学化,牛顿的绝对空间概念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由基督教的普世主义单向线性时间观、机械钟表技术的发展、科学革命中时间的数学化、工业革命中效率观念的突现等诸多复杂因素,共同编制了时间化的现代世界图景。机械化包含机械类比与力学化两个方面。创世观念与中世纪技术革命促成了机械类比的自然观,牛顿力学成为近代科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的心理空间理论认为:语篇的构架是一个若干相互关联的心理空间网络的结构体。该理论通过构建基点空间、视点空间、焦点空间和事件空间,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关系转化为读者和语篇之间的互动,从而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本文以叙事语篇为例,阐释心理空间论与语篇架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身体美的生成和表达的过程的不同,体育美学的时间主要表现为生产时间、休闲时间和消费时间三种.生产时间是生产审美对象的时间,它重视理性和效率,主要是通过压缩空间来实现更快更高更强的目的;休闲时间具有强烈的肉身性特点,体现为身体与心理的高度融合,感性通过肉体而得以纾解和释放,理性通过肉体得以呈现;消费时间体现为心理对身体的对象式审美,身体不参加运动而表现出强烈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7.
反差艺术是微篇小说在叙事中表现出的前后情境在发展的向度与趋势上的翻转或思想意绪、情感心理、色调氛围在表现程度上的落差。微篇小说的反差艺术具有三大审美特征——时间艺术的空间化,语言艺术的视觉化、小说艺术的戏剧化。其中,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是三大特征的重心,它渐次呈现三个层次的内涵:凝定有限时间的空间艺术场,心理时间的空间化,空间差的时间连结链。语言艺术视觉化的目的在于加强作品中形象的鲜明性与可感性。通过“浓缩——凝聚——曝光”这种不断聚焦的营构流程,建构好最有表现力的叙事模式。小说艺术的戏剧化则是凭借强化角度的动作性求得作品形象在鲜明性、可感性之上更能生动传神。  相似文献   

18.
Fauconnier所提出的心理空间映射理论源自于数学,是关于语义对应和匹配关系的理论.随着认知诗学的兴起和发展,心理空间映射理论成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应用于文学文本的研究之中.在中国经典诗词中,心理空间映射是意境现实化的重要认知机制和手段,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投射映射、语用函数映射和图式映射.投射映射是把一个认知域的部分结构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上,映射的基础是两域的认知相似性.语用函数映射是同一个认知域内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的映射,映射的理据是两个事物的认知相关性.图式映射则是认知图式的自上而下的映射,是抽象图式的空档与具体情境中的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式的映射,映射的根据是空档和值之间的认知相配性.  相似文献   

19.
作者作为国家教委JG312课题组主研人,通过对彝文系数学班《空间解析几何》的教学实验。汉预微积分初步等知识的教学实践。研究21世纪普通公民应具备的数学知识,提出把数学教育改为数学技术教育,把数学课程改为数学技术课程,进行各级数学技术等级定级。  相似文献   

20.
《周易》·奇字·神秘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字学中长期不可识别的奇字,近40年来学者发现它是由六个数字组合而成的,而且这些数字都是筮数。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发明了最简单的文字就是自然数。又把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两类集合,再与社会上发生的凶吉、祸福、胜败等现象联系起来,满足人们心理上的一种特殊需要,产生了占卜与数学相结合的神秘数学。本文阐明《易经》起源和神秘数学的关系,此外运用数学方法论述历史上从势字卦向符号卦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