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鄂豫皖乡村回汉民族关系的现状许宪隆40多年来,鄂豫皖乡村回汉关系获得了健康的发展。民族团结是鄂豫皖乡村回汉关系的主流,是回汉两族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民族关系的具体表现,也是回汉群众民族觉悟和群体素质提高的例证。同时,还是各地民委、...  相似文献   

2.
咸同之际滇、陇回汉民族关系与回民起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各种原因,云南、甘肃回民起义前夕,回汉民族关系已趋紧张。起义发生后,大理政权制订并实施了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使回汉关系基本趋于正常,对大理政权坚持长期斗争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而甘肃回族起义中回汉关系紧张状况进一步发展,虽然各回民军领导人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但未能扭转局面,从而对起义进程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同两地起义领导人的思想认识以及两地回族社会具体发展的差异性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团结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民族团结是民族地区的旗帜、法宝和生命,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民族团结也是衡量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一个尺度。宁夏目前有万个民族成分,而其主要的民族是自治民族(回)与主体民族(汉)。所以回族和汉族的关系是宁复民族关系的重心。“宁夏有个特殊的情况,就是回汉之间的团结是好的。回汉民族之间的团结,可以说是宁夏民族关系中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一、回汉团结新篇章宁夏回汉人民的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了新的篇章。中国共产党从其诞生起,就承认回回是一个…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汉族人口的持续迁入在今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城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汉族聚居区,城区汉族与城郊回族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既隔离又相互依存的特点。改革开放之后,人口迁移及城市规模的扩张使回汉民族混杂居住,回汉民族在矛盾与冲突中相互理解、频繁互动。宁夏实施“十二五”生态移民计划后,有数千名来自宁夏中南部的回族劳务移民迁入惠农区,城市回汉民族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磨合期”。  相似文献   

5.
北镇医巫闾山是辽西走廊上的重要标识,集镇山文化与廊道文化等多重要素于一体,是中国古代胡汉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与空间。中国古代北方各民族与中原汉族对北镇医巫闾山的共同崇祀,促进了胡汉民族的交汇融合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体现了北方诸族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与国家认同,诠释了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这些肇兴于中国东北的古代少数民族及其政权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员。通过对北镇医巫闾山祭祀文化的考察,表明辽西走廊不仅是重要的“历史的地理枢纽”,同时也是重要的“历史的文化枢纽”,兼具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功能与中华民族共同性的知识生产功能。辽西走廊将在当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持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清前期的民族关系思想不仅继承了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精华,而且提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观点,使清朝统治者能够正确处理满族与汉、蒙、藏、回等民族的关系并制定出合乎清朝发展实际的民族政策。清前期的民族关系思想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并具有二元性特点:早在清太祖统治时期就出现了二元性倾向,至清太宗统治时期这种倾向更加明显。清朝民族关系思想的二元性特点既与满族形成初期满族文化的二元特质有关,又与当时清朝所面临的客观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民族关系在新的时空关系组合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就要求民族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完善民族工作方法和措施,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德州市回汉民族关系的考察,针对当地回汉民族关系的新变化,前瞻中国民族工作精细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回汉民族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本文试通过对陕鄂交界地区回汉民族关系历史与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说明民族和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在回回族源中,除了元代以前的“回回人”和元代从中亚返回“中原”故土的回回人,以及蒙古、维吾尔等族人加入回回行列之外;汉族加入回回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因为汉族是中华民族中的主体民族,而回族的出现和形成,又是在和以汉族为主的民族在大分散中杂居的。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回汉杂居、回汉通婚、回回人在各地屯田、回回人在政治上的优遇、回汉人民在工商业上的共同劳动和迁徒,都给予汉族融于回回之中成为历史的必然。因此,研究回回族源问题,对于汉族加入回回行列也应予以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不同个体的族裔民族意识在复杂因素影响下不仅有强弱差别,还有所处的发展阶段性上的差别。民族院校的学习生活、民族理论的教育使一些同学在一定阶段表现出族裔民族意识的强化趋势,也使一些同学认识到民族现象的本质,在与不同民族同学的共同学习生活中,绝大多数同学学习了理性处置族裔民族意识和民族关系的理论与经验。关注族裔民族意识发展阶段对形成积极的族裔民族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河湟地区回族与汉、藏两族社会交往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广义的文化交流(文明交往或对话)的角度,立足河湟地区多宗教并存、多民族杂居的实际,着力探讨回汉关系、回藏关系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打搅儿”是在青海东部农业区汉族、回族、撒拉族等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曲艺曲种之一。它作为在贤孝、平弦、越弦以及宴席曲演唱前后或中间的一种临时穿插,起着调节气氛的作用。其轻松活泼,风趣幽默,诙谐夸张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青海民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原生态的舞蹈样式广泛传承于各个民族之中。本文以世居青海的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6个主体民族的民间舞蹈为审美对象,归纳出青海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性、民族性、民俗性和宗教性特征,并对它们独具魅力的审美内涵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使河湟地区成为我国西北回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回族先民自唐宋时期进入河湟地区至元、明形成民族共同体,直至今日发展成为当地人数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民族特征十分显著。之所以如此,显然与河湟回族所处的历史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乜贴”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文化现象 ,广泛存在于回族社会 ,是回族穆斯林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 ,它在回族穆斯林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族群凝聚、社会整合等各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回族妇女的边缘地位影响着女性自我完善与回族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的生成与回族女性观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本文就回族女性观的形成作了分析,并指出了回族女性观的特殊性,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回族女性文化。  相似文献   

17.
安南水磨房村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三坝乡。村中回族、汉族、藏族、纳西族等民族杂居在一起。村民彼此之间使用一种当地汉语方言交际。大多数汉语方言的语序都是svo型,而这种当地汉语方言却是sov型的。将它同藏语和纳西语作一些比较,可看出安南水磨房汉语语序的若干特征是由于语言接触造成的民族语言对汉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广西谚语的自然与文化生态环境为南方水田农耕稻作文化区域.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个主要民族,创造、传承了广西谚语.这些谚语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多彩的句法与民间诗律特色,绚丽的艺术特色,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9.
回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 ,它直接影响着回族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 ,而且在回族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循化县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边界,同时也是甘青两省边界。从宗教文化方面而言,其处于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和汉儒文化的边界。在这样一个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其族群关系呈现出多样性特点。本文旨在讨论循化县撒拉、藏、回、汉族的经济文化类型,同时探索循化各族群众经济上形成的互利互惠关系;正是不同的经济生产和交往方式奠定了本地区互助合作的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