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晓静  吴倩 《领导文萃》2008,(24):34-36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实行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双重领导”,即主管部门负责工作业务的“事权”,地方政府负责本级职能部门的“人、财、物”权。在双重领导体制下,地方政府存在以“人、财、物”权影响职能部门“事权”的操作空间,职能部门存在对地方政府的依赖关系。这种双重领导体制容易形成地方保护,妨碍中央政令的畅通。近几年来解决的办法就是上收权力,  相似文献   

2.
改革     
《领导文萃》2010,(6):9-9
撤驻京办表明中国反腐决心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中国打算撤消数千个地方政府“驻京办”,以减少浪费和腐败。代表地方政府的“驻京办”在北京已经存在几十年,但近年来他们的数量激增。中国官方媒体称,  相似文献   

3.
《管理科学文摘》2011,(28):9-23
省级地方政府在我国行政管理体系链条中具有承上启下、左联右结的枢纽作用。省级地方政府的效率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实力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提升省级地方政府效率是实现我国国家战略的关键。北京师范大学利用“985”工程建设机遇,组织专家力量,深入研究,扎实工作,发布了《2011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构建了一个“省级地方政府效率测度指数”,并利用该指数,以2010年国家统计部门正式发布的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效率进行了定量测度和分析,揭示了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的特征和规律,同时指出了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提升效率面·临的困境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段庆林 《决策》2007,(2):47-48
宁夏枸杞酒产业发展,是个非常有启发的案例,宁夏如果要让这一优势产业继续保持优势,政府应该做什么,企业应该做什么,两者的作用哪一个更为关键?在政府规范市场方面,也有专家提出的“坚决摒弃地方特色产业人人都可以做的观念”,“地方特色不能人人沾光”等观点,显然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政府信息“网络体”:亲民?恶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新生 《决策探索》2011,(21):30-32
所谓“网络体”,是指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网络特有的流行文体,同时也是对所有网络语言文体的一个总称,如“淘宝体”、“凡客体”、“微博体”。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体”出现在政府机关制作的各种公文之中。外交部招聘工作人员的时候,使用电子商务网站与顾客套近乎的语言发布招聘启事。一些地方的公安机关甚至使用“网络体”发布通缉令。赞成者认为,这种借用网络语言的做法,改变了传统的文风,让人感觉政府机关正在千方百计地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反对者则认为,这种“网络体”极易产生歧义,损害政府的公信力。究竟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6.
外刊外报     
《领导决策信息》2012,(22):10-10
景区成了中国地方政府的“摇钱树” 中国景区的门票涨价一直饱受诟病,最近景区门票收入被地方政府当做“新财源”塞进自己腰包的弊害日渐显露,需要中央政府积极应对。地方政府利用景区圈钱,引起了舆论的强烈批评。甚至有人认为这相当于变相增税。  相似文献   

7.
一周声音     
从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末日疯狂”能感受到地方政府向国务院法制办施压.却没有一个人看得到这种压力从何而来.压力是由哪个具体地方政府和官员施加的.施压是通过什么样的程序.具体观点与理由是什么 ——针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民意以来,已将近11个月仍不见出台.11月15日的《羊城晚报》如是说。  相似文献   

8.
张莫  钟源 《决策探索》2013,(19):40-41
地方政府性债务持续膨胀引发各界担忧,而意在“把脉”债务风险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已箭在弦上。9月16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与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署中国地方政府评级合作框架协议,并发布地方政府主体评级方法和模型、“未来,地方政府一定要自主发债,发债就需要评级,而评级就需要第三方机构。”业内人士称,探索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并通过科学的评级模型来判断债务风险,既有必要也非常紧迫  相似文献   

9.
“10年了,我还是买不上房,这是为什么?”和买了房的朋友一起谈到房子时,姜晓明常常会这么问。〈br〉 有这种疑问的可不是他一个人。10年的房价飞涨,既有投资投机者因买房而暴发,也有开发商和地方政府赚得盆满钵满,也有很多落寞的人始终买不起房。  相似文献   

10.
改革     
《领导文萃》2013,(4):136-136
中国地方政府另觅“收入”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国家“办大事”财力不支时.就难免向地方财政伸手预支.而地方政府也只能另觅“收入”。其次,中国的税制不遵循“无代表不纳税”原则.几乎还是政府单方面决定一切税务事项。第三是预算不透明.2008年,国务院曾发布相关法规要求政府部门发布预算信息,但始终缺乏威慑力。而且.1994年税改之后,每年公共收益的实际总额都超过了预算。2011年,超额收益为人民币1.4万亿。  相似文献   

11.
“混合宪法”与对中国政治的三层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试图提供一个分析中国政治的新视角。这一新的视角可称为“三层”分析,与时下流行的“国家/市民社会”的“两层”分析相对而言。所谓“三层”,即“上层”(中央政府)、“中层”(地方政府和新兴资本大户)和“下层”(广大挣工资谋生的老百姓)。这一划分,也可算作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一人”(one)、“少数”(few)和“多数”(many)三分法的现代版。以唐代柳宗元“封建论”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政治智慧,对于“皇帝”、“地方官员和大户”与广大小农三者的关系,颇多精辟考虑。柳宗元已认识到,皇帝只有联系和依靠…  相似文献   

12.
“怀才不遇”的感觉越强烈,心理上的负担就越沉重。 每个地方都有“怀才不遇”的人,这种人普遍的现象是牢骚满腹,喜欢批评,有时也会一副抑郁不得志的样子,和这种人交谈,运气不好的时候,还会被他批评一顿。  相似文献   

13.
苏永通  秦旺 《领导文萃》2008,(10):44-48
四套班子均“减副”此次全国“两会”前,中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2月前已完成换届,今后五年地方人事大局已定。这次换届,共产生新一届省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成员815人。其中,人大231人,政府270人,政协314人。其中正职93人,副职722人。  相似文献   

14.
张洁 《决策与信息》2013,(10):113-113
服务型政府是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向。“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0’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逐渐发育成熟,创建“月良务型政府”作为中国政府改革的主导趋向和目标模式选择,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经过个地方政府的探索和实践发现,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当前我国对服务型政府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因此,追踪公共行政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立足本国实际对于加快推动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无疑具有积极地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晰公共服务-"的理念与认知,对我国创建‘假务型政府”所进行的一点尝试性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决策导刊》2005,(11):23-23
地方政府“爱面子” 节约,这个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共识,最近在中国上升为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目前,全国依然有22个省市区的84个城市,以有损城市形象、造成交通拥堵等理由对小排量汽车进行限制。在中国,汽车购置税税率对大排量或小排量车“一视同仁”,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地方政府打自己的算盘。保护本地汽车工业、带动本地GDP的上涨等经济利益驱动,或许这才是一些地方政府限制小排车量,纵容豪华车消费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6.
手机杂志     
《领导决策信息》2009,(9):12-13
旅游局从来没有研究过恢复五一“黄金周”的相关事宜。如果地方政府认为恢复五一“黄金周”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可以试点  相似文献   

17.
赵宁  刘德海 《管理科学》2023,(6):142-158
灾情快速上报和精准核查是开展救灾工作的前提,但由于上级政府在核查过程中受制于人员专业水平,设备检测能力和核查限期等因素,导致地方政府灾情报送信息失真.假设上级政府对于自身核查能力具有私人信息,将公布的核查策略作为信号,灾区地方政府根据观察到的核查信号决定是否准确报送灾情,建立了两级政府间灾情核查的多阶段信号博弈模型,得出贝叶斯纳什均衡解.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灾情报送行为受到预期成本、收益,以及上级政府的核查能力等因素影响.在一定信号成本范围内,上级政府采取选择弱核查策略,发布强核查信号的“释放高压强信号”策略可以在降低工作成本的同时迫使地方政府实报灾情.在多阶段模型中,当地方政府的贴现率较大时,上级政府采取“先强后弱”的核查策略更有利于督促地方政府实报灾情.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不了乔布斯,跟众多“中国特色”有着直接的关系,若要改善这种现状还需要政府和企业多方面努力,提高认识,建立适合孵化出“乔布斯”的环境和机制  相似文献   

19.
贺海峰 《决策》2011,(2):44-46
成都“追”富士康;“追”了整整7年。中国地方政府之间玄机重重的博弈与争夺,以及不断演进的招商理念,在这场“爱情长跑”中显露无遗。  相似文献   

20.
《领导文萃》2008,(18):7-8
在过去20年中,中国人变得更加富有,但并没变得更自由——这是一种常规看法。这种观念掩盖了一个更加复杂的现实:政治改革(尽管是渐进、不连贯的)已使中国变成了一个对普通民众更加开放的地方。中国民众越来越能够生活在自己希望生活的地方。一方面,那些想挑战一党制的人声称政府并没对持不同政见者变得更宽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