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新时代的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启动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难点是教育观念体系的更新与重建,该文从目标观、教材观、课堂教学观、学习观、智力观、发展性评价观、学生观、教师观8个方面对支撑新课程的教育观念体系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
教育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是教育观念的创新,教育观念创新对教育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当代及未来教育发展的要求下,教育观念亟待在教育个性化观念、大教育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教育国际化观念等方面加强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对基础教育至关重要。创新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是基础教育和 2 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因此.要将新课程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不转变教育观念而谈新课程的改革,是不切实际的。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及新课程标准,联系农村教育实际,我认为,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几千年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影响,轻视女性教育的偏执化、女性教育格局的单一化、教育内容的性别定型化、教育效果评价依据的主观化等传统女性教育观念的传承,需要创新女性教育观念。树立机遇意识,增强发展女性教育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树立发展意识,实现女性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树立创新意识,不断为女性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树立特色意识,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教育发展的路子;树立性别意识,消除教育政策和教育行为中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6.
“教育改革”、“教育创新”是当下教育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 ,为此 ,我们从本期起开设“教授、博士论坛 :教育·创新·发展”栏目 ,将每期刊发教授、博士们新近的研究成果 ,以期促进教育改革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本期首先推介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振国教授、博士的《转变教育价值观念 大力推进创新教育》以及华东师大戚业国博士的《论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基础教育改革》两篇论文。文章紧密联系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 ,多有精彩独到的论述 ;既有鲜明的创新理念、前沿视野 ,又不乏冷静的理性思考。当能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索。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极大进步发展,但也陆续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日益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在分析近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取得的具体成绩的同时,也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思考,继而提出了进一步的完善建议,以便更好的推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观念转变是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然而,中国特定的教育传统、西方经典教育理论、教师自身教学经验及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制定方案的力度不够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教师观念转变的障碍因素。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要注重加大教师参与课程研究的力度,教师通过积极参与各种培训活动,转变其原有观念,逐步树立新型教师观、新型学生观。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部分高等学校实行了学分制。学分制能否在我国高等学校实行以及实行到什么程度,关键取决于教育思想的转变,本文拟从教育思想方面谈一些体会与认识。1相对于学年制,学分制要灵活得多,学分制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选择是学分制最基本的特点。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专业、主修领域与各种课程。对于有潜力的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修满必要的学分,他可以再选学第二个学位。如果中途有某种合适的职业,他可以去工作、打工而推迟拿满学分的期限,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来选修课程时,学生可能从社会实际获…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改革要以观念的变革为先导。要从教育价值观、教学观、教育目的观、教育质量观、人才观、考试观六个方面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们要批判破除和提倡建构两种性质不同的观念。观念的转变本身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制约,在转变观念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一些关系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课程创新是教育创新的核心问题 ,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的创新必须重视课程改革和创新 ,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课程创新的机制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专业性——新基础教育课程理念的历史性缺失及其超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今日中国仍处于现代化进程之中,现代化社会的实质内容和特征是专业性,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性仍然也是其主要特征。课程作为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蓝本和方案,无疑也应该把其专业性特征放在首位。新基础教育课程表现出明显的淡专业性、非专业性和去专业性,这是新基础教育课程的历史性越位的具体表现,造成的是新基础教育课程的历史性缺失。解决这一越位和缺失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历史性地回归和超越课程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与全面实施,长期以来一直在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等方面普遍较差的中小学的德育课程改革也进入了新的建设时期。在新课程背景下,德育目标定位、内容选择、德育方法及德育评价等方面都应进行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4.
综合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是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综合课程是在对"学问中心课程"的批判中提出的,它既有利于克服分科课程的弊端,又满足了终身教育的需要.综合课程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完全不同于分科课程,这一新的课程体系在发达国家已得到迅速的推广,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也在开展实验.我国在实施综合课程中从思想认识到具体条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
简论成人教育理念和体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念创新是成人教育创新的先导.当前要确立成人教育的终身理念、开放理念与素质理念.制度创新是成人教育创新的关键.为此,要完善成人教育立法,理顺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成人教育投资体制与办学机制.以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的创新为突破口,必将有利于推动成人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在师范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师范院校应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进行教师教育职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培养具有综合的学科知识和专业化教育水平的新型教师,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在民族教育课程改革中,科学性与人文性课程价值观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可以说这种矛盾和冲突较之普通教育课程改革的矛盾和冲突更尖锐.具体表现在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冲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冲突、科学方法和态度与人文方法和态度的冲突.缓和冲突和矛盾的出路在于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相整合课程价值观的建构.具体表现在知识、价值、主体性和现实生活等层面.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高师学科教学论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学科教学论教师只有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学习者、开拓创新的建构者、求真务实的专业引领者,才能借助新课程改革的良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新课程同行.  相似文献   

19.
对1958-1965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考察表明,这一时期以往被评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改革具有浓厚的"左"倾色彩,它并不是新中国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造成了中国教育功能的紊乱,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实际上是"文革"的教育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