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论起苏轼词的风格,历来的观点是“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张綖《诗余图谱》)、“清雄”(王鹏运《半塘遗稿》),也有以为苏词“韶秀”(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清丽舒徐”(张炎《词源》)。但仔细品评,觉得在苏词中纯豪纯婉的  相似文献   

2.
南宋江湖词派的词学理论主要有三部:《乐府指迷》传吴文英的词法,以清真词作为典范,讲求下字运意的法度。《词源》虽然在字面、句法上,与《乐府指迷》相同,但它更重视词的命意,主张用姜白石的“骚雅”来润色清真的意趣不高。《词旨》强调《词源》的论词之旨,补充修正了一些《词源》表述不清或较为偏颇之处。作为同一词学流派的词法,它们递相祖述,使江湖词派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词学流派。  相似文献   

3.
《词源》论词不惟主张"清空",还兼及"意趣"之说。所谓"意趣",与传统诗学批评中有"兴趣"、"情趣"等概念的内涵大抵相近而略有区别。《词源》独创"清空"论词,而以"意趣"做补充阐发,借鉴了诗论中相近的审美范畴来进一步发明词作的"清空"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4.
张炎《词源》体现了他主要的词学思想,对当时与后代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词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后人对《词源》的研究几乎从未间断.新世纪以来,张炎《词源》研究接续了上个世纪末的余绪,主要围绕以“雅”为中心的论词标准、“清空”境界的多重解读、《词源》价值的重新估衡等方面展开,并呈现出视角多元化与体系化、细化的特点,形成了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张炎词简论     
宋元之交,张炎的词学理论和创作较全面地体现了宋词发展的水平。《山中白云词 》三百首,多写黍离之悲、兴亡之感,贯穿于对江南山水与落魄飘零之模写中。词风深婉雅净、清丽疏朗,融合北宋词之浑化与南宋词之骚雅,集婉约词之大成。清初词坛“家白石而户玉田”几半天下。《词源》理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张炎的《词源》是一部系统性很强的词学论著。本文将《词源》由内而外地分为思想情感、审美境界、批评与创作三个层面,并依次展开论述。在每一层次中都列出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的词学命题,以此展现《词源》理论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7.
张炎(1248——1320前后)《词源》是一部重要的词学专著,对后来的词创作和词学研究均有相当大的影响。但建国以来专门研究这部著作的论文却寥寥无几。本文不揣固陋,仅就《词源》论词标准问题略陈管见,望方家多多指教。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词源的角度辨析了一组包括八个词的同义词(其中譏、诽、诋、诉、谤、诼、讦为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所无),证明了从词源角度分析词义、辨析同义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严格采用王力先生《同源字典》的上古声韵标准,广泛系联同源词,推求词源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词学的建立是在宋元之际,其中张炎的《词源》达到此时的最高水平。张炎是宋词的光辉结束者,又是宋词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词在清代初年浙西词派推动词学复兴时曾被作为学习的典范,他的词学理论在现代词学界受到高度的重视。《词源》成书于元代延四年(1317年),但流传不广,元明藏书家未见著录。明代万历三十四年(1600年)陈继儒编《宝颜堂秘笈》续集时,取《词源》下卷和陆辅之《词旨》合为《乐府指迷》,而书名遂与沈义父《乐府指迷》混淆,因被视为伪书。清代嘉庆十五年(1810年)秦恩复得元人旧钞完帙刊于《词学丛书》,道光十二年(1832年…  相似文献   

10.
<正> 词之兴,与音乐关系极为密切。词之盛,则系以之为长短式的格律诗而出现,拥有大量的作者,并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词之有词话,亦如诗之有诗话。词话大率记载词人轶事及词作评论,而后者尤为重要,亦即我们今天所称的词论。词论的专著,以南宋末的张炎《词源》与沈义父的《乐府指迷》为最著。之后,代有作者。至于宋人散佚之词话,由近人赵万里所辑之杨绘《时贤本事曲子词》,杨湜《古今词话》鲖阳居士《复雅歌词》,则皆记轶事较多,词论则少。他如王灼的《碧鸡漫志》、吴曾的《能改斋漫录》、胡仔的《苕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察二卷本《词源》的流传著录情况及比对今传元起善斋抄本《词源》与《事林广记》等类书的关系,认为关于词曲音乐资料的所谓《词源》卷上非张炎原书,而是后人通过对《事林广记》等类书的过录节抄,置于张炎《词源》之上的伪托之作。二卷本《词源》卷下乃张炎《词源》原书。  相似文献   

12.
词是我国独有的文学样式,随之伴生的理论自成体系。本文认为,李清照的《词论》是词的独立宣言;《花间集序》划清了词与宫体诗的界线;辛弃疾对词学有贡献;针对着词作堆积材料的弊病,张炎在《词源》中提出了“清空”说和词创作的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3.
周邦彦为北宋词人中集大成之作者,且开展了南宋词之先声,此在词之发展史上,固早为论者所公认。关于周邦彦词在艺术方面之成就,如其长于勾勒描绘,善于运化诗句、精于音律结构,以及其风格之浑成和雅、凡此种种长处,也早为识者所共见。只是关于周词之内容意境方面的评价,则论者之见仁见智、历来乃颇有异辞。盖早自张炎之《词源》,即巳曾讥其“意趣却不高远”;王世贞之《弇州山人词评》亦曾谓其“能作  相似文献   

14.
张炎《词源》评价辛弃疾《祝英台近》词"景中带情,而有骚雅"与"作豪气词,非雅词也,于文章余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句之诗",体现了"尚雅"的词学审美理想。张炎的评价虽然与辛弃疾在词学史上的实际地位有所偏差,但从"骚雅"的角度予以了肯定。张炎对辛词"骚雅"的肯定,不仅是具有艺术性与审美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15.
近人蔡嵩云在《乐府指迷笺释·引言》中,对宋末张炎的《词源》及沈义父的《乐府指迷》的论词主旨及其对清代词论的影响,作过如下的综合评价: “《词源》论词,独尊白石。《旨迷》论词,专主清真。张氏尊白石,以其古雅峭拔,特辟清空一境;沈氏主清真,则以其合乎上揭四标准也(按:四标准指音律欲其协,下字欲其雅,用字不可太露,发意不可太高)。……降及  相似文献   

16.
从张炎《词源》论姜夔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后人多以"清空骚雅"说姜夔词.然"清空骚雅"究竟是何义,则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其"清空骚雅"可用九个字概括,那就是:意之清、境之空、风之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逸"字的词源考释入手,认为对中国古典美学中"逸"之审美范畴的研究应该从超脱的涵义开始,而不必溯源于隐逸之"逸"。进而以"逸气"一词为线索,探讨古代书画品第中"逸品"的思想渊源和内涵演变。最后将"逸"的美学特征归纳为超脱、自然、不拘三个方面,由浅入深阐发其美学意蕴和内在联系,试图对中国古典美学史上的"逸品"作出新的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白石十七谱是宋词文学创作与音乐理论高度结合的宝贵实例。就中四首旁缀音谱的“令”体词调歌曲,系先有音乐“定腔”,后“倚声”填词之作,是研究宋词以文从乐手法的珍贵实证。依据《词论》“别是一家”的音乐文学体性论,姜夔《大乐议》的四声清浊主张以及张炎《词源》的歌词五音协律例证,可归纳、提炼出使文字四声五音与音阶清浊轻重相协谐的宋词“倚声”理论。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四首词调歌曲的文乐关系展开逐字辨析,并以句拍为单位,实证以《词论》为代表的音乐文学理论,在宋词“倚声”填词实践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最终回归《词论》《词源》对雅词协音不易、“知之者少”的文学判断。  相似文献   

19.
华东政法学院研究生教育学院法学硕士余甬帆在《试探中西“保险”之词源》来稿中指出:“保险”一词最早起源于地中海地区,它是在西文“海上保险”一词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9世纪后,法国就已有表示“保险”的古法文“Enseurance”一词,14世纪意大利已有“Sigurare”这一专门商业  相似文献   

20.
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叶嘉莹早在一年多以前,我曾写过一篇题为《论词学中之困惑与(花间)词之女性叙写及其影响》的长文。在那篇文稿中,我曾就女性形象、女性语言,以及男性作者在女性叙写中所无意流露出来的双性心态,探讨过《花间》词所形成的一种美学特质。以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