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语言教学专家王佐良先生曾说过:“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而语言又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离开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英语精读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很多文化知识。教师要在探索语言和文化教学模式的同时,指导学生在语言习得中进行文化习得,以达到让丰富的英美文化在学生头脑中逐步融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语言系人们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所语出的“言”或言出的“语”,为被赋以意义或功能的声或字。它是人类心理世界的外在表现,同时又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产物,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模因学角度来看,语言可以被模仿、复制,并世代相传。初民语言原本相同,然而因为模因组变等因素,语言发生变异,形成各种不同的语言,人们也就因此有了母语和外语之别。由于语言不同,人们语“言”能力的反映亦会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3.
文化多样性作为"人类共同遗产"与"人类共同关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共同遗产”原则与“人类共同关切”概念应当共同指导“全球公域”的国际管理。文化多样性作为“全球公域”之一居中于“权利/利益——义务/责任”标尺,具有双重地位:文化多样性——而非文化本身——是所有人类的集体创造,具有重要的固有价值与工具性价值,因此“依据事实本身”是“人类共同遗产”;同时,它又面临诸多威胁,急需国际社会的合作应对,因而是“人类共同关切”。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不否定其一定程度上的同质化,需加强国际合作,在国家间进行“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分配,并充分考虑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的文化渗透无论在文化的共时系统还是历时系统都是全方位的。它具有人类各种传播媒介无法替代的文化功能。在不同的语言与不同的民族文化中 ,其文化内涵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礼貌”本身是日常生活行为中具有道德或伦理意义的一项行为准则,包括人们为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本文从英汉礼貌语言现象出发,以对比的方式,通过两种语言的人交际过程中对“礼貌”语言选择上的差异,结合东西文化背景的阐述,论证了礼貌语言具有文化特性。通过对礼貌语言的研究,提高礼貌语言的运用能力,促进跨文化交际及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6.
词语、文化信息与交流--对英汉"文化限定词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语是语言系统中的要素之一,词语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状态,然而,世界上各个不同民族因历史、文化等因素,在观察、认识事物时,往往会采用不同的视角,得到不同的效果,这些认识上的差异必然会反映到各自的语言之中.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这些民族文化因素也会积淀在语言系统之中.这类携带着文化伴随意义的词语,我们称作"文化限定词语”.这类词语中隐含着文化信息,是我们在语言、文化交流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英、汉"文化限定词语”的语义分析,阐明语言学习不仅需要掌握其形式,更应重视对其隐含文化信息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移民文化适应过程中的"污名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民在文化适应中常常会被迁入地居民赋予“污名化”称谓,这种行为对移民的文化适应产生消极影响。产生“污名化”的原因既是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两种不同民间文化差异的结果,又是迁入地居民对移民群体文化排斥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迁入地居民为提高自尊而产生心理认同感的反映。“污名化”是特定阶段的称谓,会随着移民与迁入地居民交往与联系的加强而逐渐弱化并最终消失。  相似文献   

8.
重温"语言相对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言相对论"是关于语言、文化和思维三者关系的重要理论,即不同文化的语言具有结构、意义和使用等方面的差异,人类的思维行为与这些差异有关,程度不同地受其影响和制约.该理论最杰出代表是20世纪上半叶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设".由于该"假设"局限于语法结构的差异,所以曾一度遭受到批判和冷遇.然而,随着语言使用研究的深入,它的理论基础及其活力得到加强,理论意义也得以进一步彰显.  相似文献   

9.
"期待视野"与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误读”是文学翻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运用接受理论的核心观点 ,探讨了文学翻译中“期待视野”造成“文化误读”的理据 ;从译者的角度 ,分析了“期待视野”中文化意象、语言的文化内涵对文学翻译造成的影响 ;从译文读者的角度 ,分析了同一时代的读者和不同时代的读者不同的“期待视野”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文章最后指出文学翻译中出现的“文化误读”有着消极的作用 ,但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梳理了“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认为它已经积淀在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之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分析了“和”文化对中国外交活动的影响,认为“和”文化构成了古代朝贡体系的文化基础,但在近代外交中表现出明显的消极性,新中国成立后,“和”文化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智力源泉;指出“和”文化在当今世界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言语禁忌和委婉表达是人类语言中普遍的现象。研究言语禁忌和委婉语对人类学、民俗学和语言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讨论客家方言中有关对死亡、疾病、衰败、生殖、污秽、鬼怪等方面的言语禁忌现象,并从词汇、语音、句法等方面探讨委婉语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语言禁忌是各个民族共有的社会现象,研究禁忌语的历史渊源,分析和比较中西禁忌语的异同,根本目的是在实际交际中进行得体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别介绍了巴赫金以“言谈”为核心的语言哲学与以“对话”为核心的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认为巴赫金的文化理论在入手处 ,在核心内容上 ,在方法论上都与他的语言哲学观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本文认为巴氏文化理论在语言哲学时期已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翻译领域语言层面研究与文化层面研究的相对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领域里,文化研究和语言研究各有自身的研究范围、方式和目的,分属一个研究对象的两个不同层面,两者可以共存。语言研究关注"怎么译",属于应用翻译学,其价值在于前瞻性和规定性,在于对实践的一定指导作用,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理想的机器翻译。文化研究关注"为什么译",其理论价值在于后顾性、描写性和解释性,在于对翻译现象全面深刻的认识,在于为社会学、文学、人类学、文化学、哲学等提供理论基础。文化研究将成为翻译研究的主要内容。翻译研究不应该,也不会回到以语言转换为全部内容或"本体"的老路上去。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思维关系密切。语言的差异是思维方式差异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语言又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西文化差异必然导致文化语义大不相同。文章从“语言相对论”的角度探讨了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与文化语义的巨大差异。指出,文化语义其实是语言背后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英汉交际中的禁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现实生活中人们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对某些事物及言行有所忌讳,出现了许多禁忌问题。在英、汉交际中,我们应对各自的禁忌有所了解,以免造成交际失败。本文从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两个角度来探讨英、汉交际中的禁忌问题,揭示这一语言现象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语言信息单位是科斯托马罗夫近年来语言国情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该单位具有文化符号和语言符号的双重性质,从内容上看是一个浓缩的文本,在交际中有潜在的文化语用功能。当前研究者主要以“词汇背景理论”和“言语交际策略”为基础、初步构建语言信息单位理论。对它们的系统研究,不仅可以完善语言国情学理论,而且能满足人们日常交际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Landry和Bourhis有关语言景观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的划分,选取国家科教名城合肥市辖区内的六所高校为语料采集范围,从语言选择、语符转换、标牌类属、文化权势、意识形态五个维度,对教育场域语言景观的创设现状进行了多维考察与透视.通过数据统计和语料分析,揭示了隐匿在教育场域语言景观背后的深层信息和象征意义,如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文化权力的博弈,并且从政策层面、制度层面、学术层面和技术层面提出了语言景观重塑的基本方略.在教育全球化的新潮流下,教育场域语言景观承载信息的交际功能和服务教学的工具作用不容忽视;此外,语言景观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互动也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语言距离是影响中国对外文化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应依据语言距离实施分层传播策略。笔者以WALS语料库中192个语言特征为指标,具体计算51个样本国的语言距离,并以此为依据将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目标国划分为四个层次,其中对语言距离相对较小的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国家,实施重点传播,建立相对更为复杂的文化传播体系;而对于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国家,提高其与中国文化传播的意愿,增强其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动力,减少因语言距离所带来的高额传播成本和交流风险;同时逐步在上述四个层次国家中依次开展具针对性的文化交流、实施汉语等级考试,以及建构新型对外传播平台等分层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隐语与黑话、暗语、秘密语(秘语)、行话、禁忌语、委婉语等若干词汇变异现象之间具有何种关系,该如何区分,目前仍是学界研究的一个死角。抓住各种语言现象的本质特征,是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它们进行区分的根本。隐语与黑话、暗语、行话、秘密语(秘语)等术语为异名同实关系,从广义的角度而言,它们是相同的语言变异现象,从狭义的角度而言,它们是相同的词汇变异现象。使用时不能因术语称谓不同而把它们视为不同的社会方言词汇变异现象。隐语与禁忌、委婉语为异名异实关系,二者是不同的词汇变异现象,使用时不能把前者混同于后者,也不能把后者混同于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