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美国的农业部长华莱士在解决美国农业大萧条的经济政策中,曾经全面借鉴了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市易法等基本思想,为根本解决美国农业问题铺平了道路.认为青苗法和市易法等就是美国常平仓制度的原型.  相似文献   

2.
仓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史学界对王安石的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等经济改革措施的研究已比较精细,但对王安石创立仓法的背景及仓法的内容、作用等问题却罕有专门论述。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希冀对王安石变法的研究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3.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王安石在青年皇帝神宗的支持下,担任参知政事(副相),针对当时发生的社会危机,特别是经济危机和军事危机,对赵宋王室的政治、经济、农业、商业和军事等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这就是著名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主要有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并营法等等。这些多方面的改革,直接关系到当时封建社会各阶级、  相似文献   

4.
肇始于宋太祖而大备于宋真宗的仓储之法,是以各地积存一定数量的谷物,贱籴贵粜,调节粮价,救济饥民,名曰常平仓法.王安石为相后,特加改变,用常平、广惠仓储存的钱谷,分别在每年的夏秋未熟以前,按户等不同,贷给主户不同的数量,待到夏秋两季收成后,随两税交返,并加纳二分或三分的息钱,称之曰常平新法或青苗法.青苗法从熙宁二年九月开始施行,到哲宗元祐元年二月,历时十六年又五月.是北宋熙、丰变法中异议较多、争议较早、影响较大的新法之一.司马光在这个问题上,始终采取了反对的态度,发表了全盘否定青苗法的系统观点,并在后来当国期间,一举将青苗法全部废罢.此事在当时,  相似文献   

5.
古今中外闻名的王安石变法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也积极推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通过市易法,王安石实行医药政府经营,官药制度使药学事业得到有力促进;施行三舍法和兴办医学专科学校,使医药教育得到大力推进;实行医教分离,加强了医政管理。王安石熙宁变法对中医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医学史上应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司马光,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不但生前屡遭排挤打击,而且身后被打入“奸党”,几乎被掘墓毁尸。近年来,司马光的名誉和历史地位,逐渐得到恢复,关于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学界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本文从学术讨论的角度出发,评述司马光与青苗法的各个方面。对一些笔者不能苟同的观点,亦当直言不讳地提出商榷。1 司马光与王安石是同时代人。无论从年龄,身世、社会经历,还是从思想道德、立场观点来看,他俩大体相同,或者说仅仅是大同中存小异。所以宋代人大多认为“金陵(王安石)亦非常人,其操  相似文献   

7.
一、旧中国期货业的产生与发展 旧中国的期货业是从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推行“青苗法”开始的,但因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缓慢,期货业未能得到发展。十九世纪中叶,由于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渗透,加速了旧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也为民族工业  相似文献   

8.
唐宋常平仓的经营与青苗法的推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苗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时的一项重要新法,关于它的具体作法,执行状况及当时经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学术界已多有探讨,本文试就青苗法的推行与唐宋时期尤其是北宋熙宁以前常平仓的经营二者之间的关系略陈管见.(一)青苗法又称常平新法,其具体办法是:将常平、广惠仓现有的1500万贯石全部换成现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古就有基层调查的良好传统.在王安石变法中,宋神宗与王安石都非常重视基层调查,很多变法措施出台前与实施后都进行过调查,新法"便民"与"害民"的争论也一度围绕着调研的结果展开.为了解基层调研方法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法,以"基层调查"为线索集中分析了青苗法利弊、东明县群访以及市易法的"根究"争论,探讨新法争论的主要依据、标准以及其后的态度和立场.研究结果认为,源于封建专制权力和利益集团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立场及主观认识差异,导致基层调研这种方法缺乏执行、评估及反馈的客观标准,不仅没有达到正确决策的目的,反而加剧了派系之间的激烈斗争,使执行中出现的弊病和偏差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导致新法由"惠民政策"向"逐利行为"蜕变.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在北宋熙宁年间的变法,因哲宗“元祐更化”而失败。因此,史学界对王安石变法历来褒贬不一,就连一些力图对变法作出恰当评价的文章,也只是肯定这次“变法起了一些积极作用”、“是有成就的。”其实,王安石变法是整个封建社会中一次突出的以“理财”为中心的改革运动,正是由于这次变法中表现的不容忽视的理财观念。列宁才在《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一文中指出:“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我们研究、肯定这次变法中的理财观,对于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具有重  相似文献   

11.
水墨画线性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形象语言结构,是已经体现在作品中的艺术思想。“青花”艺术同样是以线构为基础的绘画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情愫,显露传统历史“青花”陶瓷的风采与中国水墨画线性艺术构成绘画的灵魂。《王安石》、《汤显祖》水墨人物画用“青花”陶瓷制作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曾经在我国经济史上发挥过巨大作用 ,有着深远的影响 ,并对西方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作者通过一个当代的具体实例——对美国新政农业政策借鉴中国古代常平仓思想 ,建立常平仓制度 ,解决农业生产过剩问题并取得较大成果的回顾 ,试图揭示 ,今天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与佛教的关系研究目前仍是王安石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通过对王安石诗集中与《维摩诘经》有关的诗作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王安石与佛教的关系,从而说明王安石的佛学修养是相当深厚的。  相似文献   

14.
采辑宋代文人书札笔记中有关王安石的史料并粗加甄别,在对王安石的体貌气魄和人格形象略作探析之后,着重对王安石的人格从六方面作了述评,以求公正评价王安石的体貌人格。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现有的宋人笔记小说中,王安石的形象以负面为主,主要表现在:诡异的出生,性格执拗、强忮,心胸狭窄,祸国害家,等等。造成这一负面形象的原因在于:与宋代党争有关,南宋初期统治者及其追随者的污蔑,与新学和"诗祸"有关,等等。这一负面形象的形成影响了后世对王安石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6.
《周礼》是宋人争议颇多的一部经典。本文主要分析宋末大儒魏了翁《周礼折衷》的经学特点:魏了翁对《周礼》抱持尊重的态度,认为此书本完整,传世本的残缺是流传过程中造成的,而《周礼》见疑于后世的主要原因在于汉儒解经的分歧与失误;对代表汉唐《周礼》学权威的郑玄《周礼注》,魏了翁既肯定其学术价值,又进行了有的放矢地批驳;对于宋代《周礼》学代表作王安石的《周官新义》,魏了翁一方面肯定其学术价值,另一方面则批评王安石阿附郑《注》,未能领会《周礼》所蕴先王政治精髓,导致变法误国。这些特点展示了魏了翁的《周礼》学观点。    相似文献   

17.
宋神宗与王安石是熙丰变法时期两位最重要的领导人物。锐意求治的宋神宗与变法心切的王安石经元老重臣的撮合结成搭档,大力推行新法。就变法的时间、权力与内容来分析,宋神宗是两人关系中的主导者,王安石则充当了配角。宋神宗与王安石的遇合,对熙丰变法产生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其中既有积极的成分,也有消极的因素。而宋神宗与王安石的搭档,对他两人也有重大影响。宋神宗与王安石的友谊,也可谓是封建君臣关系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王安石《答曾公立书》一文献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多宋代文集中所收录的王安石《答曾公立书》,其实应该是《答曾公亮书》。从对王安石写作此文的政治环境,以及文章的内容、文章的语气来考虑,还有王安石当时的身份和地位等诸多因素的分析考证,认为该文不应该是写给曾公立。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词作不多且良莠参差,但其词作无论就涉及题材的丰富性及创伤风貌的独特性,特别是禅语词所占比重之多来说,在王氏以前并不多见。王安石填词是他词学观点的具体实践。王安石主张回复“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的创作道路,是东坡以诗为词的前奏。王安石的词学观点是建立于其诗化创作心理基础之上的,这是王安石词风诗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