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代两淅路的市镇与农村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代两浙地区,随着商品流通的空前活跃和草市、镇的大量兴起,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两级市场网络,并与发达的城市市场结合,进而形成了区域性多层次的等级市场体系.但宋代两浙路农村市场的发展又是有限的,各地区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2.
略论宋代文化娱乐市场与南戏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文化娱乐市场较前代有极大发展,体现在三个方面:突破了市坊旧制形成商业、文化娱乐市场走向自由;商业、文化娱乐市场形成体系;消费观念与娱乐意识的增强。这对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不少宋代文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城市,是城市生活的参与者、领导者和解读者。通过文学或非文学的手段,他们融入自己生活的城市,影响和改造着城市与城市意象。  相似文献   

4.
5.
宋代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繁荣,人口众多,房屋鳞次栉比,然而火烛之患甚多,火灾频发,因此宋代统治者比前代更加注重城市消防管理,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消防管理体系,在城市消防立法上有很多创新。宋代的城市消防管理制度之完善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在中国消防管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宋代城市新兴商业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分析认为: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城市在宋代得到了空前发展;开放的城市格局促进了人口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集中体现在牙人、行会和伪钞3个方面;面对新形式,宋廷没有囿于传统,裹足不前,而是积极应对,因势利导,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宋代城市民俗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是中国经济、科学、技术和城市文化高度发达的历史朝代,其中,城市文化中的民俗文化不仅传承了前代的内容,还有许多创新,如妇女缠足、居民火葬、结婚喝交杯酒、相亲等,对后代形成巨大的影响,一些内容至今依然在城市和民间盛行,成为中国汉族民俗的代表性形态之一.本文探讨了宋代的城市民俗度其特点,尤其突出这种民俗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游民较多的朝代。由于城市的发展,宋代游民大量进入城市谋生,从而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城市游民阶层。宋代城市游民成分复杂,广泛分布在城市雇工、破落无赖、闲人、兵痞、江湖艺人、私妓、乞丐及流浪者等群体中。他们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或从事不法活动为生,为主流社会所鄙视。  相似文献   

9.
宋代开封城市装饰色彩规划主要是赵匡胤制定的赤白色,不分贵贱。开封百色荟萃,是全国最大的文化色彩制作基地和应用之地,广泛多样,涉及方方面面。在喜庆和节日里,各色诸彩增多增强,是色彩的会展。作为宋代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海外诸多色彩汇聚开封,以茶褐与墨绿服色、翡色瓷器最为突出。坊市制的打破使夜市兴盛,灯光之彩伴随着夜生活而照亮夜空。色彩创新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油紫,最突出的光彩创新是影戏的出现和完善,始于宋代的烟花则提供了光彩美的新表现和享受。彩山色海,是开封繁荣和生命力的表现,引领着全国色彩时尚。在中国色彩文化史上,宋代开封占据着浓墨重彩的一章,为中华文明做有出色的色彩贡献。  相似文献   

10.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一种生活,研究人的历史一定要关注人的生活、饮食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健康问题,这是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藉以对一个时代作评价的重要视角。研究宋代百姓日常生活主要包括餐制、饮食方式、饮食礼仪等内容,它是社会饮食习俗的一部分。在展现宋代城市居民的饮食生活、阐述公众的饮食礼仪和规范的同时,结合相关典籍史料,探讨宋代城市的公众饮食制度的缘起、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11.
南宋时期,绍兴地区的市镇发展十分活跃,不仅工商业兴盛,而且市镇类型趋于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农村市场快速成长,形成了包括初级市场和中心市场在内的两级体系。随着农村家庭的消费和生产活动与市场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小农经济逐渐突破以家庭为单元的封闭的自给自足体系,呈现出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但从历史的角度讲,这只是小农经济的自我调整,而不是本质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宋代草市镇研究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研究者通过爬梳历史文献,注重讨论草市镇的性质;后一时期则利用量化方法,从多维度来解释草市镇及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概况。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框架下,历史文献中杂乱无章的草市镇记载被规划在井然有序的图画之中。草市镇经由点、线、面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萌芽走向了后来的繁荣。但是,单一的经济发展的结构化叙事让研究者忽略了文献中关于草市镇更为丰富多彩的记载,这些记载除了提供经济解释所需的要素之外,也包含价值、观念、习俗、社会关系、社会秩序等其他方面超出经济层面的内容,它们难以定量,更需要在不同的体系中重新定性。从这个角度去看,只有改变已有的研究习惯和思维定势,未来的草市镇研究才能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3.
宋代草、镇市经济得到了发展,但整体上还不高,各地的情况差别很大.根据熙宁九年全国与各路"草、镇市"保丁数推算:草、镇市两丁以上的户为230,528户,仅占全国保甲户的3.326%.若以此比例估算,则全国草、镇市户约有484,197户,比学界估计的宋神宗元丰年间镇市户(不包括草市户)66万户要低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宋代浙东市镇的经济形态与社会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浙东市镇兴盛 ,工商业经济发展较快 ,其产业结构和市场体系日趋完整 ,居民结构、社区布局、社会管理和文化生活等方面逐步呈现类似城市的特征。市镇的发展 ,有力地推动了城乡区域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宋丽外交关系由于受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影响,时断时续,并很快断绝。但是,在两国官方交往断绝的情况下,不仅其民间贸易仍得以继续,而且双方政府之间仍有牒文往来,互通信息,这其中宋商起了主导作用。宋商在宋丽交往中的活跃,与当时特殊的国际关系、双方政府重视贸易活动、造船术和指南针等航海技术的发达以及商人在社会阶层中身份的上升不无关系,是当时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宋商这一特殊群体成为宋丽关系史上不可或缺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6.
在两宋历史中,相较于男子而言,留下名字的女子实在太少。就目前已搜寻到的宋代女子名字中,大致呈现出或带女性称谓,或多叠字,或有显现女子品行、智慧之词,或与佛、道信仰有关等特点。透过这些命名的特点或可窥见,在宋代,女子留名者多具有大致相同的职业或社会阶层;女子是否已婚,也在女子命名或称谓中显现出来。这表明,男尊女卑的现象一直贯穿于中国帝制时代,女性的地位日益下滑,即便在文化昌明和经济发达的两宋社会,仍然如此。  相似文献   

17.
宋代乡、管、耆、都保等乡村组织均非自治组织,而是整个国家行政组织的一部分,代表国家对乡村进行统治。乡村中的宗族组织、民间经济组织、民间宗教组织和民间武装等民间组织也未达到自治的程度。宋代乡村社会不是国家权力的"真空"地带,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自治。  相似文献   

18.
由于种种原因,宋代有些县中缺乏县令,而由摄官代行县政。其中有一县中不设置县令处,县丞、主簿、县尉、监当官、馆阁及立朝知名人士兼摄县令;有广南难觅正官处吏人的权摄;有县令被按核,临时选官代行县政;有战争年代军人占据县阙;有从临县选差县佐官权摄。宋代士大夫对摄官多抱否定态度,尤其对吏人权摄。但由于现实的需要,摄官在宋代并未完全废除。  相似文献   

19.
论宋代的胆铜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仁宗时期政府曾进行过生产胆铜的试验 ,许申的建议与胆铜生产无关。胆铜生产在宋哲宗时期得到推广 ,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顶点。胆铜生产的发展表明中国古代采矿业在传统的生产方法之外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