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基本形成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主要观点、结构。从该文本入手,以市场为症候来分析资本运作的过程,有利于理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市场在劳动力购买、资本家利润的实现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市场交换所体现的自由、公平、平等原则,都被马克思斥为表象的关系掩盖了真实的关系,即掩盖了资本剥削的秘密。所以市场在整个资本主义运行中起到了重要的意识形态作用。而且这种对“市场意识形态”的批判,被以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继承。  相似文献   

2.
3.
考察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对唯物史观的运用是全面理解其唯物史观思想的重要途径。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一方面用物质生产力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经济现象做了深刻分析,另一方面又强调这些现象和物质生产力都是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着的。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包括纵的和横的两个维度,既唯物主义地说明了社会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又唯物主义地说明了这些因素的历史发展。以往我们对唯物史观的纵的维度重视不够,对其历史性缺乏深度挖掘,没有全面反映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思想。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哲学视域看,《哲学的贫困》与《贫困的哲学》展现出的两种不同的哲学基调,决定了蒲鲁东与马克思的经济学理念的分野;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不但是马克思所批判和仰赖的对象,而且构成了蒲鲁东经济学的哲学根基,不过蒲鲁东凭借辩证的直觉提出的系列辩证法是类似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脱离历史的纯粹理性,无论思辨哲学还是批判哲学的“二律背反”,是不会成为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的,而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历史地批判和历史地解读,在于从思想的发展中汲取有益的启迪;这既使人摆脱愚蠢的聪明也摆脱聪明的愚蠢。历史的辩证法总会折射出它的类似逻各斯或道的普照之光,即便是解构了的元素也有自身存在的根据或前提或原因,因此马克思的批判和蒲鲁东主义的现实影响都是不可小觑的。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看来,古代的观点是把人作为生产的目的,而现代世界,生产是人的目的,财富是生产的目的.就生产目的而言,稚气的古代世界比发达的现代世界显得崇高得多.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批判,提出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在今天,深刻理解马克思的论述,坚持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哲学研究史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一直被认为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后来,随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和发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哲学研究史上一度被认为比《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更为重要。所有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也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把马克思哲学中具有"征兆"意义的东西视为"具有充分意义"的东西了。在这方面,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这一时期的工作最终以马克思自己对自己哲学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系统概括而结束,标志着马克思哲学的阶段性完成。  相似文献   

7.
人的需要理论不仅体现于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逻辑跃迁中,而且展开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不仅探讨了历史地自行产生的需要和社会需要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探讨了人的需要从极少的需要转化到多方面的需要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从而显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趋势,而且提出了现阶段培育"社会的个人需要"的指导性建议,即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最高点,要发现、创造和满足由社会本身产生的新的需要,要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从而对人的需要的发展也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出了热切的期待.  相似文献   

8.
货币从中介性的手段(计算劳动量)变成人们疯狂追逐的目的(财富),这是人们过去面对全部生活直接需要的生存爱多斯的彻底脱型,现在一切人与物的存在都只有一个爱多斯指向——发财致富。并且货币从效用性的交换工具成为支配性的权力,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反过来畸变为统治人的外部力量。现在人与人的劳动交换关系场境客观地颠倒为事物(商品)与事物(货币)之间的关系存在论编码伪境,人的能力假性式地转化为金钱的事物性万能,这就是资产阶级社会经济关系表现形式上特有的事物化。这种人与人的关系事物化为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异化的本质,恰恰是资产阶级社会中历史性发生的商品交换关系、货币关系和之后的资本关系,隐匿到经济物相化关系场境存在论中伪在场的事物性关系编码的背后,充当起不可见的无脸统治者。  相似文献   

9.
人的和谐思想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内容。人的和谐思想主要包括人的和谐的实质和主要内容,实现和谐的前提和条件等。研究马克思关于人的和谐思想,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强调了人的实践活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性质.人的社会性或社会联系既指人在实践活动中结成的关系或联系的总和,又指处于这种关系或联系中的各个个人.人们在改造社会的活动中发展自身,而社会关系的规律性则给人们的发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认识工具.社会关系的前进变化显示了人的日益趋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三大社会形态特征的剖析,展开了人的社会关系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揭示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既是现实应当趋向的理想,又是一种现实的运动.研究马克思的人的自由个性发展的思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185 7- 185 8年经济学手稿》中论述了资本的文明作用 ,它表现为由提高劳动生产力而产生的剩余劳动 ,由交换的扩大而形成的世界市场 ,以及由缩短劳动时间而出现的自由时间 ,这些因素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深入研究马克思关于资本文明作用的理论 ,对于正确认识资本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特别是对于加快我国社会的发展 ,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一个科学论述,对于《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我们应该用历史的方法把它纳入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全过程中来看,正确评价它的理论意义与历史价值,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这一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它比较科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觉理论。马克思在《手稿》中从认识的主客体两方面 ,深刻阐述了人的感觉是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分析了感觉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在阶级社会中主要受到私有制的限制和阶级的局限 ,人在不同性质和程度上失去了进行感觉的源泉 ;私有制的消灭是人的感觉能力全面发展 ,使人的感觉的主客体都获得了解放 ,感觉的主体与客体发生全面的人的关系 ,感觉的客体不仅是生存的对象 ,同时又成为全面发展自己、创造活动和享受的对象。在现代文明发展中应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达到感觉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使人的认识更深刻、更丰富和更完善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关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五大解读模式的关键区别,是源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体现出的建立在异化劳动概念基础上的异化史观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上的理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思想从不成熟到成熟之间的一部著作,在其中,人本主义异化逻辑与从客观经济现实出发的科学逻辑交织在一起,前者占主导地位,但后者开辟了通向唯物史观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