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混沌理论在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一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一书中的运用,认为其关于高等教育系统的中层结构的阐述存在不足,并试运用混沌理论对中层结构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有序和无序进行补充分析.  相似文献   

2.
混沌理论是复杂性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日益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并对两大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混沌古已有之,现代混沌是确定性系统的内禀随机性,它体现了确定性与随机性、有序与无序、简单性与复杂性等概念和范畴的有机统一。现代混沌理论和混沌管理具有开放性、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内禀随机性以及有序和无序的统一性等特征。依据这些基本特征,把现代混沌管理理论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它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方法论,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预测、决策、组织设计以及领导管理等都可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国际石油经济系统中的混沌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国际油价的超常震荡是一种微观有序而宏观无序的复杂现象,它受制于系统的复杂结构和内部的奇怪吸引作用并使国际石油经济系统长期处于秩序与混沌的边缘.  相似文献   

4.
公共行政中的混沌与复杂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沌理论被引入公共行政后,公共行政领域已初步形成自己的混沌观———公共行政系统中存在着混沌现象。但这只是一个保守的结论,事实上公共行政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混沌与复杂系统,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到混沌的发展规律;它也是线性与非线性因素并存、有序与无序统一的系统,具有自我组织能力,在演化过程中存在分叉。因此,公共行政活动应在混沌与复杂性理论的指导下树立混杂思维,包括:树立大系统思维;确立“不可预见”哲学观;保持复杂性阶段;鼓励创建有利于公务员发展的“小生境”以及利用自组织协同实现行政系统从混沌到有序的转变等。  相似文献   

5.
耗散结构理论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当系统中的某个变量变化到一定的临界值时,通过涨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就有可能从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宏观有序结构,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再因外界微小的扰动而消失,这种耗散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维持有序的结构称为耗散结构.某系统成为耗散结构的首要条件就是: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只有系统开放,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外界引人负熵流来抵消自身的熵增加,使总熵逐步减少,才有可能从无序走向有序.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经济”复合系统协调性评价与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提出的系统协调度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从"高等教育—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度的历史数据出发,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系统协调度的预测模型,并分析其不同的动态行为:稳定、周期、混沌,最后给出系统协调度的模拟与预测步骤,为"高等教育—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趋势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系统特性进行了一些分析.首先,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边界性,认为有必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其次,在系统的综合性观念方面,重点讨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有序性原理,认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有序"不应是机械式的有序,指出从管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日益向有序与无序相结合的混沌态转变.最后,结合产品生命周期和职工生命周期(职业生涯)两方面,阐述了动态使用人力资源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散文随着其走向大众的进程,再次走向了混沌.散文进入混沌的最明显的特征是散文文体界限的确定性中出现了随机性.散文进入混沌的第二个特征是散文文体发展的自相似性.散文前进的动力来自于散文内部的矛盾运动.散文从有序导向新的有序中的无序属于混沌状态.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是走上信息高速多元化的社会,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如果把现代科技领域中混沌学的运动轨迹延伸至普通话工作--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汇聚,将孕育现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宇宙观,它们使普遍联系和演化发展从哲学观点转变为具体行动的研究.混沌是高层次的无序中的有序.测试员的业务素质是混沌的普通话测试工作中的"序",方言与普通话的相异性与相关性是混沌的测前培训工作中的"序",要牢牢把握住"序",并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0.
<正> 所谓耗散结构主要是研究开放系统如何由混沌向有序转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它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变化下达到某一特定阈值时,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能量和物质,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状态.就是说一个系统形成耗散结构必须具有三个基本条件:(一)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二)系统必须处于远离平衡态;(三)系统内部各要素之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从小说《周渔的喊叫》到电影《周渔的火车》,我们应从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化的不同受众,以及文字和图象媒介产生的不同艺术形式来阐释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15.
"是"与"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语言表达"命题"或判断时,无论使用系词与否,无论使用何种起系词作用的句式,都摆脱不了先验的x=/()γ思维结构.无论在何种语言中,系词本身都没有独立的语义,只起连接主词和谓词的符号作用;而"在"或"存在"却具有独立的语义,甚至能单独构成句子的谓语.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即便在印欧语中,"是"与"在"在语义上也没有必然联系.希腊语ousia一词的语义与其说是从einai一词抽象得来的,毋宁说是借着einai从x=/()γ实验思维结构中抽象得来的.einai并没有为这种抽象提供确切的语义,而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符号.人类语言发展趋势是清晰化和准确化,故而汉语不应像某些学者所主张的那样逆势而行,把"存在"、"在"和"有"等语义移植到一个本无这些词义的"是"字里.  相似文献   

16.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8.
庄子之"道"重在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然而,"道"又难以言说.故庄子以"技"论"道",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使人更易悟"道".庄子本无心于艺术,可是这些故事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追求"虚静"的审美心胸.二是在写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上强调天人、合道艺,以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  相似文献   

19.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