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北方人》2007,(8)
香港与内地,大学大不同香港高校师仿英美大学,实行正宗学分制。在香港,校园和社会的界限非常模糊。被内地学生一致好评的是香港大学中的"问责机制",每年6万港币的学费不是白交的。  相似文献   

2.
秦鸥 《社区》2009,(13)
香港回归已经有十多年了,在我看来,十多年间香港最明显的改变是港人真正地"当家做主"了。公民意识增强,在香港可谓无孔不入,更不是中产的专利。也许,我妈妈的小故事,可以说明这一事实。我妈妈是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  相似文献   

3.
沈荩于自立军起义后在京津地区曾先后由刘鹗安排在北京的掩埋局和<天津日日新闻>报馆工作,他并没有担任记者,也没有利用记者身份向八国联军告密使载漪、启秀等被处死.被称为<中俄密约>的俄国"七条"要求并非由沈荩"以侦探手段得之"而揭露于报端.因此关于沈荩因揭露<中俄密约>而获罪,致被清廷杖毙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昆仑岩 《中华魂》2015,(3):24-28
香港"占中"终于清场,但事情没完。旷日持久的风潮,给安逸中的国人敲响了警钟,应该引起一些思考。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搞乱香港,就是搞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无论人们承认与否,西方媒体将香港"占中"定性为港版"颜色革命"是不争的事实。港乱是一个信号,一个前奏,一个预演,尽管失败了,还会继续。它告诫国人:针对中国的"颜色革命"已经发生在我们身边。应当明确,"颜色革命"尽管打着"民主、自由"等幌子,但绝不是真正革命意义上的人民民主运动,  相似文献   

5.
<正>侯宝林是全国人民公认的幽默大师和相声大师,毕生都以"把笑声和欢乐带给人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很多时候,侯宝林的话语不仅充满幽默,也显示出理性和哲思,让人久久回味。据相声名家姜昆回忆,1982年,侯宝林随新中国的曲艺团体第一次到香港。侯宝林的到来在香港刮起了"侯旋风"。他每天都被记者和闪光灯包围,要回答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6.
早期中国的记者被称为"访员"、"访事人,"19世纪后半期,上海的报刊均称记者为"访员"。1905年郑贯公已经使用了"记者"这一称呼。从"政论报刊时期"到"新闻消息报刊时期"的过渡,是"访员"成为"记者"的新闻业界背景。从"访员"到"记者"称呼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记者职业认识水平的变化和这个职业社会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虐待老人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社会问题.香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积极研究处理虐待长者问题.香港社工介入虐老防治计划,适时有效地回应了香港长者被虐的问题,推动了香港虐老防治的工作.香港社工介入虐老防治的做法和经验,特别是"充权"理念在虐老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可为我国大陆社工介入虐老防治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由香港红到内地 1999年10月在成都举办的“四川电视节”上,由天津华业集团、铁三院、豪特酒业公司、天津市文化局联合录制的20集电视连续剧《狗不理传奇》获得好评,这部描写旧天津风情的电视剧被列为电视节重点推荐剧目。这部戏的导演是曾经执导过《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著名导演王扶林,而在剧中出演女一号卫二姐的则是香港当红女影星彭丹。  相似文献   

9.
韩导勤 《中华魂》2008,(12):50-50
近从媒体读到一篇题为"金街无书香"的文章.说繁华的天津市和平路上,早在50年前就有了一家不小的新华书店,这个书店在许多中外读者的眼里曾"充满了神奇色彩,高高的台阶,宽大的店堂,一排排书架……"然而.现在人们再来天津,再到和平路上,再想逛逛这家新华书店,肯定要大失所望、扫兴而归了。因为和平路新华书店已经变成了一座豪华的服装城(据5月9日《天津老年时报》)  相似文献   

10.
3月8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适逢全国两会召开。当天会议休会,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惟一的女省长——青海省省长宋秀岩却无暇度假。利用休会的空隙,她专程前往天津考察城际铁路枢纽新天津站的建设情况。"节是没法过了,不过我已经习惯了",宋秀岩笑答记者,不过她表示在考察中学习到的经验是她最好的节日礼物。  相似文献   

11.
香港媒体普通话媒体中的"就"字有一个用法不被内地说普通话的人所接受,却被说粤语的群体所接受。我们断定该用法来自粤语,但粤语语法著作对这个用法却没有描写。香港普通话尽管与内地的普通话十分相近,但是仍旧不同,"就"字的用法就是很好的证据。我们认为香港媒体普通话不是内地的普通话也不是粤语,应该看做是内地普通话和粤语之间接触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正>在大众的眼中,娱乐圈内的明星都过得很光鲜,星光璀璨下的明星拥有着无限的风光。可是明星也有落魄时,很多明星甚至比我们这些普通人活得还落魄。蓝洁瑛曾为TVB当家花旦、有"靓绝五台山"之称的香港女演员蓝洁瑛,近年因遭遇破产,成为首个向香港政府申请综援的艺人。更因精神问题而落魄潦倒,被称为"疯婆",也被记者拍到曾在路边向行人伸手要钱。  相似文献   

13.
日前,因父亲之事受牵连而被黑邦放风要“奸杀”的香港“玉女”张柏芝应广东电视台的邀请,在广州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青春可人的张柏芝,身著一件款式普通的牛仔衣,脖上挂着一条布织的饰物,脸上永远挂着笑容,面对广州20多位记者的提问,张柏芝笑着用略带沙哑的嗓子回答着记者的提问,显然,并没有受到其父风波的困扰。她对记者说,“其父风波只不过是香港的传媒在炒作,以讹传讹。”坐在张柏芝身旁的经理人  相似文献   

14.
张大维 《社区》2011,(17):8
香港的社区发展水平较高,除了其经济发达和底子较好外,还与其独特的社区建设理念和方式密不可分,其中,"以能力为本"是其特色理念之一。香港的社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按常理,问题导向是社区建设的有效方式,而香港则提出了"以能力为本"来促进社区发展的理念。在香港社会服务联社,  相似文献   

15.
从横截面上看,由于香港都市文学的叙事策略建立在香港长期的殖民地语境之上,因此不同时期的香港文学都呈现出一种共性,即借作为本体的乡土对作为"他者"的殖民文化进行批判;借作为本体的传统对作为"他者"的消费文化进行批判。然而,随着香港城市本身融合的异域特质和外来文化特性的日益浓厚,"他者"的所指在文本中被悄然置换了:乡土和传统已然被外化为都市香港的"他者";而在多个层面上都背离了内地乡土和中国传统的香港本身,也已成为一座"他者化"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记者"新闻民工"角色认知的出现,把记者作为"劳工"的本质从后台拉到了前台,使新闻生产过程的劳动控制特征展现出来。文章借助劳动过程理论,在对5位记者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发现,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中,媒体运用"弹性雇佣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和"传播技术手段"对记者的劳动进行控制,使生产新闻异化为记者的谋生手段,进而导致记者形成一种"打工"心态。在这种心态的操纵下,生存理性和经济利益的实践逻辑开始凌驾于记者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之上,新闻的公共物品属性也逐渐让位于商品性。在"强国家-弱社会"的政治结构和传媒市场化的经济格局的共同挤压下,记者的抗争意识始终未能凝聚成一种"共识",只是局部和碎片化地出现在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解构和重构中。伴随着劳动控制的过程,记者已经被体制逐渐规训,并服膺于"新闻民工"的角色认知。  相似文献   

17.
《人生与伴侣》2013,(11):32-32
2013年8月27日,嫁入豪门的郭晶晶终于为霍家这个香港目前最富有的家族诞下了第四代长孙。公公霍震霆在医院里看到记者更是乐得笑开了花。霍家在香港算得上是真正的大豪门,俗话说“一入侯门深似海”,入豪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外人看着郭晶晶表面上这么风光,但是私底下的生活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相似文献   

18.
谭山山 《可乐》2008,(8):67-67
老美最熟悉的中国人是哪一个?不是邓小平,也不是姚明。《纽约时报》华裔记者李竞在3月出版的新书《幸动饼纪事:中国莱世界历险记》中说是左宗棠。这个答案谁都想不到。原因是,几乎每家美国中餐馆都有一道叫"左宗棠鸡"的菜,他的名字每天都会被老美挂在嘴上。她在博客中说:"在美国,左宗棠以鸡闻名,而不是以打仗闻名,在中国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9.
本土诗人不是一个流派的概念,而是指生于斯长于斯,或不是出生于香港但在香港成长的诗人."本土"的唯一标准也不一定是指出生地或成长地,有时更多是指作家具有鲜明的本土意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章把戴天这样一位并非土生土长,但很快融入本土文坛,与"南来诗人"大相径庭的诗人放在这里论述.  相似文献   

20.
胡同一词很有地方特色,专指狭窄的小街道,特别是在"胡同"前面加上那些颇具文化历史内涵的人、物名称就更能体现老北京那种独有的韵味儿了。胡同一词最早出现于元代,元曲里就有"杀出一条血胡同"的说法。明代中叶时,胡同已经被人们广泛地用于街巷的命名,明代专记北京街巷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就有312条胡同的记录。不过,胡同并不是北京的专利,它的分布几乎遍及长江以北地区,又以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黑龙江省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